2019年最后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一经发表,广大极地工作者倍感温暖振奋。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历数了过去这一年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到“雪龙2”号首航南极。对极地人来讲,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鞭策。
“雪龙2”号不负众望,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晒出2020年第一张成绩单,彰显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
2019年12月3日,“雪龙2”号在完成为“雪龙”号破冰开路、寻找卸货点任务后,投入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
经过37个日日夜夜,“雪龙2”号航行逾5000海里,考察涵盖物理海洋观测、海洋化学监测、海洋生态监测、底质环境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和极地海洋微塑料调查,圆满完成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同时,完成“雪龙2”号全新科考设备在极区海洋调查中的各种测试和磨合。
“雪龙2”号回收鱼类拖网(刘诗平摄)
2020年1月8日船时0:15(北京时间3:15),随着底栖生物网的出水,标志着此航次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胜利完成。作业海域为东经033度至073度,南纬62度至67度。
“雪龙2”号航线图
本航次对宇航员海基础环境参数、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底栖生物样品(刘诗平摄)
方形月池及CTD收放系统
回收海洋走航剖面仪(刘诗平摄)
“雪龙2”号船尾布放箱式取样器(刘诗平摄)
潜标布放
橡皮艇回收潜标
回收潜标浮球
布放底栖生物网
中层鱼拖网
宇航员海位于南印度洋扇区,东侧与普里兹湾相连,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涉及宇航员海海域生态系统的研究计划只有澳大利亚实施的BROKE-West计划,主要对该海域的洋流模式、浮游植物等不同来源碎屑在碳通量中的作用,以及磷虾生物量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历年来我国南极海洋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等海域,尚未在宇航员海开展综合调查,对宇航员海的海洋生态环境认知缺乏。
往期回顾
2019年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政策回顾
·END·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