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广场景观型测量标志点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这是该市第二个景观型测量标志点,设计灵感源自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的先进事迹——标志点以山峰为外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测一大队实现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的突出贡献。
2003年以来,江苏省先后在各地建立了35个景观测量标志和地理信息主题园,在普及测绘知识、保护测量标志、提升城市品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展景观型测量标志建设,成为江苏省创新测量标志管理的新举措。
测量标志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各类测绘活动和空间定位的基准。多年来,江苏省建成了近2万座4等以上平面、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的国家等级测量标志。如何保护好这些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江苏省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创新思维,建立了重点保护和一般维护相结合的常态化普查维护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测量标志保管员津贴制度,创新开展景观型测量标志建设,为永久性测量标志维护注入时代元素,走出了一条保护测量标志、打造人文景观的成功之路。
太湖广场景观型测量标志点为何取材自国测一大队的先进事迹呢?这还要从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说起。
2015年5月25日,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的6位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中,有3位是无锡人。其中就包括刚刚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的郁期青。为了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测绘人“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精神,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中心太湖广场二等水准点的基础上建设了以山峰为外形的景观型测量标志。该景观型标志的建成开放,不但为无锡市民增添了一个观赏的景点,同时也为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和无锡市的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添了新场所。
与太湖广场标志点一样,遍布江苏省的35个景观测量标志和地理信息主题园,都将永久测量标志与所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和自然景观相融合,集宣传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
泰州市是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测绘学界泰斗李德仁的故乡。位于该市的溱潼测绘主题园2018年建成,是江苏省第一座宣传普及测绘知识的主题园。主题园就建在著名人文景点“院士旧居”附近,建有遥感卫星钛金属立体雕塑,李德仁院士简介和成就宣传墙,以及不锈钢测量觇标等。
此外,南通市海安县将位于县城特殊位置上的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重点维护,在周围建起了测绘知识宣传栏,成为当地中小学测绘教育示范基地。泰州市职大新校区测绘主题园,通过测绘人像雕塑、测绘仪器展示以及硬质铺装、木质铺装和绿化景观等多种景观元素相结合而建成的公共景观,是一个集景观型测量标志、测绘科普、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创新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之上。江苏省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建立常态化普查维护机制,为省永久性测量标志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2017年新测绘法颁布后,江苏省率先出台了《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明确规定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永久性测量标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保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永久性测量标志保管实行津贴制度。
事实上,早在2015年12月出台的《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管理规定》,就对测量标志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迁建、更新和服务作了规定。该省相继为超过60%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办理了用地手续。对新设立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将登记发证、管标护标与土地征用预审等融为一体。由于测量标志拥有了地籍档案,任何单位申请用地权,只要涉及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都要在预审意见中明确永久性测量标志保护范围、规划设计要求、建筑限制等保护措施,从而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得到了有效地保护。
自2006年起,江苏省明确对永久性测量标志保管实行津贴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维护和保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设立的一、二等三角点、水准点、天文点、重力点和A、B、C级GPS点保管员津贴为每点每年300元,由省财政划拔,其余永久性测量标志点保管员津贴由市、县财政划拔,一般每点每年100~300元。
同时,江苏省将永久性测量标志按省级和市县两级分类管理。自2003年起,江苏省对于省管测量标志统一集中普查维护。仅2005年~2008年,全省就投入近3000万元,维护了近1.5万个各类永久性测量标志。
“十二五”以来,该省省管测量标志普查由集中式普查维护改为每5年规划一轮的常态化普查维护。“十二五”期间,全省已经完成一轮省管测量标志普查维护,第二轮普查维护目前即将完成。根据普查,省管测量标志完好率已由2003年的26%提升至83%。
同时,江苏省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测量标志“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化、数据实时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的台阶,为测量标志管理插上“金翅膀”。
针对测量标志分布广的特点,江苏省建立了省、市、县、乡4级永久性测量标志管理网络,市、县管理部门建立了永久性测量标志管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了对永久性测量标志管理的责任考核,有的还明确了乡镇国土所为永久性测量标志管理的责任单位,责任明确到人,创新了“以图管标、以证管标、以人管标、以系统管标、以档案管标”的“五管”模式。市、县与各永久性测量标志保管员签订保管责任书,将每一个测量标志落实到具体人员保管,根据责任书下发保管员管理津贴。保管员随时查看测量标志的完好状况,标志使用前保管员要查看使用人员的测绘工作证,测量标志一旦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村委会或乡国土所,由省、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迅速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