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 “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 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关于街道网络研究的综述文献。
(专栏编辑:卓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弹性城市形态:街道与街道网络研究综述
来源:SHARIFI A. Resilient urban form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streetsand street networks [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9(147): 171-187.
面对城市化、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城市应增强自身的恢复力。城市的物质形态对其应对不良事件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具有重大影响。街道和街道网络是城市的骨架,它们的设计和结构可能会将城市系统固定在消极或积极的路径上。在此背景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街道和街道网络的设计和结构与城市弹性之间的关系。
分析街道网络弹性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基于网络拓扑的分析和基于布局与设计特征的分析。
在网络拓扑中,本研究借鉴图论的方法,采用不同的中心性和连通性度量方法来检验街道网络的弹性。具有较高中心性的街道表示系统中可达性的两极分化,城市会高度依赖高度集中的街道,这种高度依赖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弹性,应确保网络中高度集中的节点或链接不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研究建议采用服从幂律分布的分层方法确定中心性。连通性对于实现城市弹性同样至关重要。如果与密度和混合利用等其他措施相结合,增强的连通性可以改善城市资源和设施的可达性。它还为减少对汽车依赖和促进步行提供了机,这些反过来又会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的好处。
基于网络拓扑测度,研究对两种常见的街道网络模式(网格网络和树形网络)的弹性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理想的街道模式应体现两种类型的核心特征。
街道设计和方向类别包括与街道宽度、街道边界、街道布局和方向相关的元素。讨论了需要将拓扑措施与适当的街道设计和方向相耦合,从而通过优化中心性和连通性措施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街道宽度是影响吸收和恢复不良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建议采用一种规模分层的街道网络,其中较窄的街道逐渐连接到较宽的街道。街道布局的含义以及街道峡谷的长宽比和方向主要与能源消耗、室内和室外热舒适以及采暖或制冷需求管理方面的弹性有关。其他措施,如布局、长宽比和朝向也可以在改善小气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当加以考虑。研究指出,最佳的设计和方向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
这项研究提供了关于街道和街道网络的物质形态如何与弹性相关的有用见解。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只关注了部分城市形态元素,影响城市弹性的城市形态要素还有很多,今后还应继续研究这些要素对城市弹性的影响。
(供稿:张诗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vip.126.com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19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官方网站:http://www..org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Email: @vip.126.com电话:021-65983507传真:021-65975019微信号: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