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规划提升:产城融合理念下境外工业园空间布局策略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AwODQ4Nw==&mid=2247491589&idx=1&sn=166877ec6f200e25d0760b177495c5dd&chksm=fc62668dcb15ef9bb77fb99176fef0e2c0fe5faaea80ae9f96433d13470b24dd83f895853ff9&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南粤规划
时间
2020-01-13 13:08:3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撰稿 | 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罗勇、
肖宇
编辑 | 廖惠康
全文共
5779
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一带一路
”
战略,呼应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性创举。境外工业园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类型化产业空间。基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论文梳理了产城人的要素,提炼了产城共享、智慧安全、服务提升和文化融合四大策略,以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为例,基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园区功能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探索应用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01.
前言
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外合作的境外工业园伴随中国制造业的集体出海应运而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种类型化产业空间。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产业导向、多元文化背景以及相对复杂的建设条件,在产城融合理念下,空间布局的范式、调整策略越来越重要。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来自于对世界范围内产城不融合现象的检讨。第一类为“有城无产”,以拉美国家的超前城市化地区和我国近十年来部分缺乏产业支撑的新城新区为代表。第二类为“有产无城”,以我国各省区近二十年来大量建设的开发区为代表。第三类为“产城低配”,早期村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区与城中村混杂布局,具有鲜明的半城半村特征[1],这类以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主,在中国以珠三角经济区出现的大量村级工业园最为典型。
近年来,广东省以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为依托,推动广东企业落户埃塞俄比亚,并提出将工业园打造成为广东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推进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产城融合”成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2],产业园区的发展亟待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在产城融合视角的指导下,从产业选择、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式等维度进行宏观把控,真正实现从产城分离、产城低效走向产城融合[3]。
图1:“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
图2:中国境外园区分布示意图
02.
境外工业园的产、城、人的要素解读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境外工业园的产业选择成为境外工业园战略生存的首要问题。
2.1 境外工业园的产业选择
境外工业园的产业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几重因素:境外工业园设立之初的各方需求、境外工业园的自身优势、境外工业园的制约因素。
其中各方需求的考虑是境外工业园产业选择的重中之重。境外工业园由于涉及两国之间的经济、外交等领域,工业园的政治属性应纳入重点考虑。一般而言,在考虑各方需求时可以进一步明晰为以下四个方面:包括(1)境外工业园所在国明确鼓励投资的产业领域;(2)境外工业园所在国享有出口加工创汇免税优惠的产业领域;(3)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鼓励走出去的具体产业类型;(4)境外工业园所在城市当前需要发展的产业领域。其次境外工业园的产业选择还需要重点考虑所处地段的区位、环境、原材料、成本、劳动力等方面的条件。
2.2 境外工业园的人与产的关系
境外工业园的“人”从劳动力体系来看包括科研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其中,科研技术体系包括初、中、高级研发设计人员及科学家等人才;生产体系包括普通工人、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及企业家等人才;服务体系包括普通服务人员、专业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企业家等人才[];从国籍及文化体系来看包括所在国工作人员、中方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工作人员,一般而言境外工业园基于解决就业问题,所在国工作人员占绝大多数。以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为例,在鞋业领域,技术管理人员与产业工人比例在1/100~1/200 之间。
另一方面,人作为消费者拉动产业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同时也需要根据人口结构层次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对于低收入人群,主要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消费聚焦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上;对于中等收入人群,需要注重其消费的品质和多样化需求,其在文化娱乐、交通等领域的消费会增多;对于高收入人群,需要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在消费上注重个人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相应增加教育培训和金融消费等。以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为例,面对低收入人群,由于埃塞尔比亚存在失业率较大,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该园区均为所有埃塞俄比亚从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在园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3万时,将进一步增加商业、娱乐、消费等配套设施,为中方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工作人员提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高端生活配套设施。
2.3 境外工业园的产与城的关系
当前,追求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海外市场、规避贸易摩擦、享受优惠待遇等因素都吸引着中国企业“组团出海”,在海外建立大型生产园区。我国境外工业园的产与城的关系受所在国经济政策影响以及我国企业办园理念和发展思路、所发展的具体产业有关。从统计来看,所在国一般经济政策较为开放,且我国企业以发展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制造业为主。因此,当前的境外工业园模式与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建立的开发区模式较为接近,在产城关系上表现为产与城功能分离,或者城的功能仅限定在居住功能,配套远远不足。这一方面,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相关发展经验还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对于境外工业园而言,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产城融合发展的根源性动力不强。
2.4小结
对境外工业园的建设而言,产城融合是必然趋势。在产城关系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产”“城”概念从狭义的“二产”和“居住配套”走向广义上城市的“生产职能”与“服务职能”[5][6];(2)“融合”从狭义的“合二为一”走向广义的通过交叉渗透演变成复合形态的互动过程[7][8];(3)产城融合的空间层次从原有的功能区拓展到城市和区域的层面。在空间维度匹配不同产业和人对空间要素的需求,实现产、城、人在时间、空间上的协同发展[9]。
03.
境外工业园融合空间布局策略
基于前文的讨论,境外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在空间布局上包括内部的产城融合与区域的产城融合两个维度。
3.1产城共享空间布局策略
工业园区的产城共享包括内部的产城共享与区域的产城共享两个维度。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区域的产城共享即表现为通过环城快线,实现亚的斯亚贝巴市的城市部分与工业园区进行良性互动,工业园区内部的生产服务功能能补足亚的斯亚贝巴市的高端服务。
工业园区内部产城共享即:加工制造组团与生产服务组团、生活服务组团之间的功能融合,形成产业与城镇之间的良性互动,主要表现为职住平衡、在加工制造组团中布局邻里中心、以生产单元的思路布局厂区,保持空间弹性。
图3:区域产城融合示意图
3.2智慧安全空间布局策略
通过实施精细化的社区网格管理,在整个园区,网格化布局疏散场地,同时在设置社区巡防监控点,形成完备的精细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以1000米见方区域内,主要布局疏散场地、疏散通道和社区巡防监控点。践行“大数据+安全”的理念,在整个园区的监控方位管理方面,外围设围墙,厂区以生产单元形式各设封闭式管理出入口。
3.3服务提升空间布局策略
按照生长城市理念,完善服务社区。从院落作为邻里单元规模出发,扩展为街坊式的社区单元,进而进一步扩展为城市级别的组团单元。在邻里单元、社区单元、组团单元内同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3.4文化融合空间布局策略
一方面是坚持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按照现代建筑的原则,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运用传统埃塞建筑中石块、灰浆、拱门、椭圆形墙身及穹顶角楼等风格,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协调、可持续地实现本土化。另一方面是适时使用中国园林的布局方法,推广中国园林景观中轴线、大地景观的布局手法。此外,还可将传统埃塞建筑的现代化,通过深入研究埃塞俄比亚文化,将其传统建筑空间现代化演绎。
图4:文化融合示意图
04.
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产城融合布局
4.1项目背景
埃塞俄比亚是非盟总部所在地。目前我国与非洲已经有多个工业园区开展合作,包括江苏企业投资的东方工业园,中土集团承建的阿瓦萨纺织工业园,中交集团阿莱蒂(Arerti)工业园等,相比其它园区而言,华坚工业园是唯一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的工业园区,交通相对便利,服务配套相对完善,人才相对充足,有利于打造我国与非洲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平台。
华坚轻工业园园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副中心,距离中国承建的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始发站(客运站和货运站)仅1.5公里,是亚吉铁路经济走廊的门户节点,可以通过亚吉铁路连接到吉布提港,货运物流十分便利。随着环城快速路非洲大道的建设完善,从园区出发,20分钟内即可抵达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园区离非盟总部和首都行政中心区域仅6-8公里。为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广东积极谋求在非洲设立经济贸易合作区或工业园区,广东省决定以现有华坚轻工业园为埃塞俄比亚-广东工业园起步区,谋划进一步发展。
图5: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区位图(左)和工业园区在亚的斯亚贝巴市区位图(右)
图6:规划范围图
图7:场地现状条件示意图
图8:场地现状高压走廊示意图
图9:场地西侧的亚吉铁路始发站(左)和北侧埃塞希望大学(右)
4.2 发展功能
园区产业功能选择应结合发展定位,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估埃塞俄比亚的发展需求和中国鼓励“走出去”的行业及华坚工业园现实发展条件,合理安排加工制造、生产服务和生活配套功能,促进园区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功能向综合园区转变。
(1)出口加工功能
埃塞俄比亚对外资投资允许发展纺织服装、皮革和皮革制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对埃塞俄比亚织品、鞋类、行李、手包等产业实行免税政策,广东省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大量产能亟待转移。园区在出口加工制造业选择上可以鞋业为主导,引进服装、箱包、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图10-1: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产业选择示意图
(2)生产服务功能
园区靠近亚的斯亚贝巴市的城市副中心,距离亚吉铁路始发站直线距离1.5公里,适宜布置商贸物流、商务办公、会展、科技研发以及高新产业等。另外园区加工制造工业发展也需要保税物流、商贸展销、科技研发、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等生产服务功能的支持。
图10-2: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产业选择示意图
(3)生活服务功能
园区建设后将带来3-5万人就业,加上一定数量中资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园区将形成国际化社区,园区需要为本地就业人员和中资人员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包括配套居住、商业、医院、国际性幼儿园和小学等生活服务功能。
图10-3: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产业选择示意图
4.3 空间布局
依据产业功能需求及园区现状地形地貌条件,园区用地布局应形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加工制造、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等三个组团,总体布局呈“一园三组团”的生态组团式格局。
图11: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空间结构图
图12:总体平面图
图13:鸟瞰图示意图
(1)加工制造组团
加工制造组团位于园区西部,本区域土地相对平坦,坡度较小,适宜建设的土地规模较大,交通可达性较高,将打造创新、高效的现代化加工制造及物流园区。组团内将划分11个生产单元,布局鞋业、纺织服装、箱包、农副产品加工及其它加工制造业,同时布局国际保税园,为出口加工提供便捷服务。
图14:加工制造组示意图
(2)生产服务组团
生产服务组团位于园区中部,区域内结合地形建设景观湖面,结合园林布局思想,设置景观轴线,因地制宜布局名优商品展销中心、总部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人才小区、半山度假酒店等功能。
图15:总部基地详细平面图(左)和效果图(右)
(3)生活服务组团
生活服务组团位于园区东部,区域内布局医院、小学及幼儿园、商业综合体、职业培训学校及职工小区。
图16:生活服务组团效果图
05.
结语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境外工业园是我国产业走出国门、服务全球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高举全球化大旗的重要支撑。通过积极践行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将境外工业园建设成为生存发展能力更强、生产拓展能力更强的新一代园区。
(2016年,广东省发改委委托我院编制《埃塞俄比亚华坚工业园规划提升》,该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华坚集团、粤海水务、粤电集团等大力支持,并在当年结题并交付华坚集团埃塞总公司实施。
2018年,该项目荣获2016-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019年,该项目荣获国家工程咨询三等奖。
感谢整个过程中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和华坚集团给与项目组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吕潇、崔梦馨等同事。
)
参考文献
[1]田莉,梁印龙.半城市化地区的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基于我国三大区域三个百强县/ 区的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5):30-37.
[2]赵民,钟睿,吴志城. 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促进新时期的产业社区发展--以西宁市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 (5) :1-6.
[3]刘嘉熹;周晶晶. 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初探———以佛山三水高新产业园为例[J].价值工程,2018(10):58-59
[4]贺传皎,陈小妹,赵楠琦.产城融合基本单元布局模式与规划标准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18年第6期第34卷:86-89.
[5]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
[6]卫金兰,邵俊岗.产城融合研究述评[J].特区经济,2014(2):81-82.
[7]石忆邵. 产城融合研究:回顾与新探[J]. 城市规划学刊,2016(5):73-78.
[8]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的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99-103.
[9]贺传皎,陈小妹,赵楠琦.产城融合基本单元布局模式与规划标准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18年第6期第34卷:86-89.
近期阅读:
规划FM·听书堂 | 新城市科学:如何理解城市?
珠三角地区重要通道: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自行车高速路适应性评价
“住”在瑞典
揭西湖光村:新乡贤助力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省实践探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更多了解
http://www.gdupi.com/
商务合作
business@gdup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