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促进人才流动体制机制改革
12月25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这项传播极广的户籍政策实际上是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16项措施中的一部分。《意见》强调要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合理配置。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区域间流动机会均衡。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拓宽城市间流动空间。高质量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园,鼓励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个人发展。完善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办法。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全国联通。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义务教育。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多渠道供给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盖。(图片来自网络)
本刊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一度偏重于大城市,忽视小城市和小城镇,人才和劳动力单向流入大城市,没有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转变提供更多的机会,单边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导致城市间资源和功能的调配极不均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放户籍制度,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有利于在一个城市群内部的人口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是推动人才落户的引擎,新型工业化引领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关于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城市中国》58期《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模式的再思考》提取了“新型”、“城镇”和“化”三个关键词,通过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和普通居民的思考,探索了中国未来应对“新型城镇化”可能遇到的机遇及挑战。相关问题探讨还可参考《城市中国》12期《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世纪的农村现代性实践》、47期《城乡统筹:综改经验与中原展望》及79期《美丽乡村演化:跨越时空修复的城乡观察》。
02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了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方案》分4个板块批准了11个试验区,包括东部地区的浙江嘉湖片区、福建福州东部片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山东济青局部片区,中部地区的河南许昌、江西鹰潭,西部地区的四川成都西部片区、重庆西部片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东北地区的吉林长吉接合片区。各试验区均确定了具体的试验重点,包括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共计11项实验任务。《方案》提出了四大原则,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为主,坚持重点突破、强化协同,坚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坚持深度指导、总结推广。试验目标是从2022到2025年,试验区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试验区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充分释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图片来自网络)
03
改造提升步行街促消费
12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商业环境促进消费扩大。会议指出,改造提升步行街,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改善消费者购物休闲体验,有利于拉动消费、城市建设投资和就业,一举多得。会议确定,要在一些城市开展试点基础上,有序合理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一要坚持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消费者选择,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二要在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上下更大功夫,简化审批、创新监管,加快配套公共设施便利化、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实效,防止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从2020年1月起,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关的消防员、安检员等7个工种依法调整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外,将用一年时间分步有序将其他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会议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作出新的决策,将积极发展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包括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大力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摄影/里斯本)
在正面拥抱互联网商业的十几年后,终于在步入21世纪20年代开始,民间、官方皆开始了对这场“运动”的反思。我们在商业快速互联网化的车道上建立了莫大的民族自信,不过,欧美被我们“嘲讽”的发展慢、互联网普及不足等诟病,实则多是他们一开始就关注电商对实体商业的挤压是否合乎道德伦理、商业规则以及法律规章。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是城市活力、经济拉动、社会组织的重要乃至核心要素之一,城市也是消费、居住、生产的城市,而不是物流(电商物流)的城市。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今天再度重视实体商业不是倒退,也非“权宜之计”,而是回归。
04
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城镇
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城镇的意见》。为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应落尽落”落户城镇,有序实现市民化,《意见》提出5项任务。一是精准识别进城就业生活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二是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三是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放宽落户条件,四是提高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城镇的便利性,五是维护进城落户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农村权益。《意见》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督促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彻底打通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落户通道。要加强指导,推动Ⅰ型大城市探索进城常住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应落尽落,鼓励其中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取消落户限制;引导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其他超大特大城市在积分落户政策中,结合实际对农村贫困人口在本市落户给予帮扶,并区分不同类型城区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探索推进郊区和新区取消落户限制。要引导各城市结合实际制定便利于农村贫困人口落户的措施,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探索在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区域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集中的城镇安置区。(图片来源/十堰市政府官网)
一句话新闻
12月29日,2019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在城市消费方面,推动了36个城市发展便利店,新建改造1200多个菜市场。
国务院同意在石家庄等24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其中珲春、绥芬河为边境城市。
12月18日,《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公示,将打造“三大中心”,其中包括“大气磅礴兼具时尚浪漫气质的海洋中心城市”。
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本刊观点:京张高铁北京端的始发站之一清河站,专门为京张(呼)高铁而设,与地铁十三号线清河站实现无缝换乘。城市建成区地铁、普铁、高铁站的一体化,在中国各尺度轨道交通跃进的当下,正成为跨境公共交通的理想图景。
购买《城市中国》76期《提速:全面高铁时代的城事民生》,请点击“阅读原文”或复制链接https://k.weidian.com/3FVsOkWO
购买《城市中国》44期《地铁营城》,请复制链接 https://k.weidian.com/0zgSnKeY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