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关于“同城化”设想的是2002年江苏省提出的“宁镇扬构想”,而正式提出“同城化”概念的是深圳市政府于2005年在《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的“与香港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此后众多学者从不同学术领域、不同维度对“同城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研究和探讨。比较代表性的有李红等提出的“同城化”是指地域相邻的两个或以上的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曾群华等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提出“同城化”是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各城市之间基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以“同城”的标准,在“同质”的环境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新型地域组合关系,是区域一体化在空间上的突出表现形式。此外,闫世忠等从城市地理学角度提出这是相邻城市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互为依托、功能融合、空间连绵的现象;谢俊贵则从社会学视角指出这是相邻城市的居民有在同一城市的社会生活感受的城市整体发展过程等。
由于同城化概念提出较晚,业界和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国内学者对同城化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弹性和差异,但总体来讲,现阶段有关“同城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不少于两个城镇主体;地域相邻、经济相连;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设施共享、合作共赢。
《城市规划》杂志2016年第2期发表了陶德凯、林小如和黄亚平的论文《同城化视角下湖北小池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在湖北小池滨江新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之际,从政策主导、内生驱动、外借助推、资源聚合等4个方面分析小池南望融入九江同城发展的动力。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指出,在“中四角”地理中心与“鄂东门户”耦合的特殊区位条件下,小池发展面临区位优势转化难、产业定位游离、城镇化动力不足、空间风貌特色欠缺等问题,并从九江、黄梅“同城共建、拥江共享、错位共赢”3个维度指出,位于鄂东前沿阵地的小池城镇空间需要重点从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拥江发展的梯次空间品质、聚合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等方面调控优化,以彰显两地的同城化效应,带动鄂东门户地带的发展。

图8 九江小池同城空间组织
Fig.8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Jiujiang-Xiaochi integrated region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9 九江小池同城空间结构
Fig.9 Spatial structure of Jiujiang-Xiaochi integrated region
资料来源:据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绘制。

图10 小池九江滨江产业空间对接示意
Fig.10 Riverside industry space connection of Xiaochi and Jiujiang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