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南粤规划(ID:gdsplan),欢迎关注!
为什么“规划”能在众多参评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委专家们的关注和认可?我院规划五所副所长张磊表示,“规划”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央先后推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文件与政策,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指明工作方向。各级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进行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而红树林属于生态里较为敏感区域。广东省湿地资源较为丰富,但近20年来,湿地类型除人工湿地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生物海滩——红树林是面积下降最快的湿地种类之一。天然红树林面积下降反映了该区域水环境的退化,对其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是项目编制中的多部门协调与一体化实施。在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团队与水利部门、园林部门、住建部门等多部门进行了充分协调对接。项目设立了水系统规划、生境修复规划、红树林修复规划、综合交通规则、游赏系统规划、科普展示规划等九项研究内容。规划完成后,地方政府各部门结合规划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两期下来,已经基本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与修复,也吸引了迁徙的候鸟,城市品质得到了提升。
三是规划思路。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的规划思路是基于红树林生态逻辑。过去城市公园的建设更多地关注景观设计与休憩功能,但红树林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把生态保育放在首位,形成以水为基、以水修复、百鸟归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融合体。也正是如此,形成了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特色一
以生态规划为基础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特色二
构建与城市形成良性循环的湿地水系统
特色三
多层次保护与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特色四
全面修复与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特色五
特色化的景观游赏系统规划
规划实施成果与思考
来源:南粤规划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声明:本文来源:授权转自南粤规划(ID:gdsplan),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打开链接
【规划师论坛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与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响应研究
【规划师论坛2】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体系及西安建设对策研究
【规划师论坛3】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及核心策略
【规划师论坛4】东北振兴战略下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策略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