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开始,广西已在柳州、桂林、南宁、北海、百色、梧州、贵港和防城港等城市成功举办了12届省级园林园艺博览会,建成12 个园博园;此外,河池和来宾园林园艺博览会也在筹备之中。本次展园规划后评估选取了广西前11 届省级园博园作为评估对象。
总体来看,广西园博园规划后评估总体得分为0.68( 满分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一级指标看,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和规划管理总体分值分别为0.67、0.71、0.67,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二级指标看,规划落实得分较高(为0.82 分),表明规划总体要求和指标落实较好,其中前期研究、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制度建设和展园维护利用得分介于0.6~0.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仍有待提升;实施保障、建成品质效果指标得分偏低,小于0.6 分,需重点关注和大力提升(表2)。
从三级指标看,根据得分情况将各项指标分为3 个优劣等级:较优水平是得分在0.8及以上的指标;中等偏上水平是得分为0.6~0.8的指标;偏弱水平是得分在0.6分以下的指标( 图1)。
(1) 较优水平的指标包括植被选择、意见征询、概念性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交通配置(静态交通)、交通配套落实(对外、慢行交通)、展园维护情况、总体格局落实、规划建设资金落实情况、水环境营造等12项指标,得分在0.8以上,指标状况相对较好。①各园博园的植被选择均遵循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②意见征询、概念性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研究工作开展基本完备;③停车位规划基本达到规范配置要求,对外交通和慢行交通的规划落实情况较好;④会后各园博园的维护养护工作开展良好;⑤园博园总体格局与规划布局具有较高符合度;⑥园博园规划建设资金基本能够按计划落实。
(2) 中等偏上水平的指标包括规划定位(本地特色、易于传播)、功能分区(特色性、丰富性)、绿化环境、水环境营造、交通配置( 对外交通)、园林小品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展馆建筑设计、交通配置落实( 静态交通)、基本服务配置落实等14项指标,得分介于0.6~0.8,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①规划定位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本地特色,但对于特色内容选取和提炼仍有待提升。规划定位既要内涵深刻、丰富,也要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发挥“口号”作用,总体来看,这一方面仍有欠缺。②园博园的功能分区一般按照片区主导功能或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划分,如南宁园博园分为东入口景观大道区、北入口广场区、展园区、湿地景观区和五象塔区,北海园博园分为主入口服务区、滨海风情带、活力水滨休闲娱乐区、主场馆区、中央休闲区、水上表演区、展园区、次入口服务区、湿地体验区和生态游乐区。部分园博园的功能分区对于主导功能的提炼不够,导致片区主体特色不够鲜明或分区过多,显得较为零碎。还有部分园博园功能分区偏少,显得功能构成单一。③大部分园博园的绿化率都能达到或接近80%,考虑到园博园的园林绿化属性,仍可以考虑适度提高该项指标值。④大部分园博园的水域面积占比较高,基本都能够结合水环境进行滨水驳岸、栈道的规划建设,打造滨水休闲空间和水上游线。⑤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各园博园主干路网的规划密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部分园博园主干路网密度有相对偏小的情况。⑥园林小品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及展馆建筑设计属于详细设计的内容,在色彩、造型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⑦园博园规划的停车位是相对足量的,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未能按规划足量建设的情况。此外,服务点和公厕等基本服务设施也存在未能按规划足量建设的情况。⑧部分园博园道路、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增加了展园后续维护、养护的难度。⑨大部分园博园都配置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柳州园博园管理处下设办公室、绿化生产科、安全保卫科、建设管理科、科教服务科和财务经营科6个科室;桂林园博园制定了《桂林园博园日常管理制度》《桂林园博园车辆管理制度》《桂林园博园外聘人员管理制度》《桂林园博园停车场管理制度》《桂林园博园一线人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但仍有部分园博园存在管理机构设置简单、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3) 偏弱水平的指标包括项目选择论证专题研究、基本服务配置(公厕、服务点)、交通配置( 慢行交通)、规划建设进度管控情况、空间结构弹性及场馆设施会后利用等11 项指标,得分偏低,均在0.6以下。①项目选址论证专题研究方面,因为园博园属于对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大项目,所以有必要开展独立且全面系统的项目选址论证专题研究。目前,历届园博园很少开展独立的项目选址论证专题研究,一般仅将其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一部分,研究内容相对简单。②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各园博园服务点、公厕等基本服务和慢行交通配置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园博园的配置水平偏低。③建设进度管控方面,从历届园博园规划建设的时间节点进度可看出,建设用地落实等前期工作费时较长,相当一部分园博园费时在1年以上。前期工作进度的滞后导致展园建设时间受到压缩,使得展园建成后留给展园试运营的时间较少。④总体来看,历届园博园景观建成效果有轻微下降的态势,这除了考虑设计、建设工期等因素外,还与从第六届开始园博园规划建设工作全部由承办城市统一组织实施导致参与度下降有一定的关系。⑤空间结构弹性方面,北海、百色、梧州、贵港园博园等通过与周边片区统一规划,有效地强化了园博园与周边的发展联动性,为后续发展预留了用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园博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对园博园联动发展和后续利用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⑥特色专项编制方面,仅梧州、崇左、玉林、钦州、贺州、贵港等近几届园博园编制了绿色能源利用、海绵规划、水生态系统规划、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综合管网方案设计等特色专项与内容。⑦会后利用策划方面,园博园办会之后面临展园二次利用和功能转型的问题,所以会后利用策划对于展园的后续运营比较重要。北海、百色、梧州、崇左和玉林等城市的园博园虽然提出了展园会后利用的一些思路,但是内容太少,流于形式;钦州、贺州和贵港园博园开辟了独立的章节对展园会后利用进行策划,但属于“先规划后策划”,而且内容深度不够,对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较弱。⑧展会场馆设施利用方面,虽然已有部分场馆设施投入使用,如北海园博园已将部分场馆设施用作民间博物馆、北海规划馆和碧海丝路剧演出场地,百色园博园用作百色政务中心,玉林园博园用作市民举办展会及重大活动的场地,贺州园博园作为会议服务用房等,但是目前广西园博园展会场馆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仍在50%以下。从规划视角看,展馆设施利用率低主要是由于展馆设施的建设仅考虑了办会办展的需要,规划设计阶段缺少对展馆设施会后利用的考虑,导致展馆设施在会后难以较快地完成功能转型,因此最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由于评估对象涉及广西11届省级园博园,数量较多,这表明得分偏低的指标属于问题发生频率较高或者问题相对突出方面,属于规划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得分小于0.6 的11 项指标中,项目选址论证专题研究、基本服务配置(公厕、服务点)、交通配置(慢行)、规划建设进度管控情况、园林景观建成效果情况等属于规划建设的一般性问题,仅需针对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提升指标配置水平,加强规划建设管控即可解决;而空间结构弹性、特色专项、会后利用策划、场馆设施会后利用等问题在园博园规划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需要结合园博园自身属性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