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的提出,大都市地区逐步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主力军、领头羊。大都市地区是一种具有内部层级的空间形态,强调不同层级城镇的整合。在该背景下,小城镇也逐步改变以往点状生长的方式,呈现出群体化发展趋势。本文以上海奉城小城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其城镇建设用地数据,分析奉城地区小城镇由点状发展到群体发展的空间演进过程,运用2015年土地使用现状数据对小城镇群的空间格局现状特征进行解析,并从外部与内部两个维度分析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从政策引导、区划调整、城镇密集、自然生长等4个方面对奉城地区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机理进行阐释。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2 空间演进概念
1.3 研究对象选取
2000年奉城镇、洪庙镇、塘外镇、头桥镇行政区划图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处理
奉城地区小城镇群的空间演进过程与现状特征
3.1 奉城地区小城镇群空间演进过程
3.1.1 小城镇群孕育期(1990—2000年)
1990—2000年奉城地区小城镇群建设用地变化图
3.1.2 小城镇群雏形期(2000—2005年)
2000—2005年奉城地区小城镇群建设用地变化图
3.1.3 小城镇群生长期(2005年至今)
2005—2015年奉城地区小城镇群建设用地变化图
3.2 奉城地区小城镇群土地使用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
3.2.1 小城镇群土地使用空间格局形态特征
2010年奉城地区道路交通现状图
3.2.2 小城镇群土地使用空间格局数量特征
2015年奉城地区小城镇群现状用地汇总表
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外部环境:政府政策培育与突显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外部契机
4.2 内部因素
4.2.1 文化因素:小城镇到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背景
4.2.2 自然因素:小城镇到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基础
4.2.3 交通因素:小城镇到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载体
4.2.4 经济因素:从小城镇到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动力
奉城地区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机理研究
5.1 外部机理
5.1.1 政策引导:提高小城镇的规模与质量
政策引导对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框架图
5.1.2 区划调整:促进小城镇群的空间发展
行政区划调整对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框架图
5.2 小城镇空间演进的内部机理
5.2.1 城镇密集:促进要素在区域内部流动
城镇密集对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框架图
5.2.2 自然生长:驱动空间沿交通干道发展
自然生长作用过程
自然生长对小城镇群空间演进的作用机理框架图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9年第5期《大都市地区小城镇群的空间演进及其机理研究——以上海市奉城地区为例》,作者:刘碧含,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推荐阅读
◆ 上海城镇住房发展问题和应对策略
◆【大都市边缘区村镇规划】CAS理论视角下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的类型识别——以武汉市为例
◆【“上海2040”专项研究】上海市城镇圈空间组织模式及规划实施模拟研究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
https://www..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32113552/32113553
传真:021-32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