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村作为互联网时代极富中国特色的新乡村现象,呈现了电子商务产业与乡村空间结合的丰富可能,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2014—2018年淘宝村统计数据,通过定量测度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长三角淘宝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趋势,发现淘宝村在长三角已经形成明显的3大板块集聚趋势,并且呈现出位于中心城市或城市区域“双重边缘”的特征。不同尺度的边缘集聚效应不仅为探索长三角淘宝村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为淘宝村的区域空间治理和规划提供了依据。面对淘宝村带来的乡村要素剧烈重构,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这一需求日益迫切。
引言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核密度分析法
1.2.2 平均最近邻分析法
1.2.3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1.2.4 回转半径与缓冲区统计法
长三角区域淘宝村空间分布特征
2.1 “北中南”3大板块集聚
从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分布散点图来看,绝大多数淘宝村集聚于3大板块——南部的金温台区域、中部的沪宁杭甬区域以及北部的徐宿区域。
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分布散点图
2018年3大区域占长三角所有淘宝村的百分比
2018年长三角区域淘宝村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结果
2.1.1 南部的金温台区域
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分布核密度图
2.1.2 中部的沪宁杭甬区域
2.1.3 北部的徐宿区域
2.2 不同尺度下的边缘效应
2014—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分布示意图
2.2.1 中心城市尺度的边缘区效应
沪宁杭三市基于城市中心的不同回转半径下淘宝村个数的统计(单位:个)
沪宁杭三市市区不同范围内淘宝村个数的统计(单位:个)
2.2.2 长三角区域尺度的边缘效应
2017—2018年长三角新增淘宝村散点图及分布示意图
长三角区域淘宝村的演化趋势
3.1 分布变广, 增长趋缓
长三角地区每年出现的淘宝村的县市数以及其占比
2014—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分布核密度图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多个知名淘宝村带头人的访谈,发现淘宝村的发展已经出现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是淘宝村主营产品已经从蓝海产品变为红海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不断下降,淘宝村转型与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
3.2 集聚程度进一步增强
2014—2018年长三角淘宝村平均最近邻分析结果比较
2017—2018年全局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计算结果
城市与区域层面的规划应对
4.1 区域层面的规划应对
4.2 城市层面的规划应对
基于空间和产业维度的淘宝村分类
结论与讨论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19年第5期《边缘的集聚:长三角淘宝村的空间特征、趋势与规划应对》,作者:曹义、罗震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乔艺波,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人文地理与空间规划系。
推荐阅读
◆【大都市边缘区村镇规划】CAS理论视角下大都市地区镇村关系的类型识别——以武汉市为例
◆【大都市边缘区村镇规划】大都市地区小城镇群的空间演进及其机理研究——以上海市奉城地区为例
◆【大都市边缘区村镇规划】湾区乡村角色地位与突围策略研究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
https://www..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32113552/32113553
传真:021-32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