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用地混合使用被认为是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规划实践中对于用地混合使用的政策引导,对用地混合使用模式、测度方法和效果的探讨相对缺乏。本文梳理国外用地混合使用的概念内涵、类型、测度方法和效果实证,以期全面把握国际用地混合使用的研究前沿。在内涵和模式方面,用地混合使用的概念逐渐深化,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尺度,强调与空间条件相互作用的研究框架;在测度方法方面,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度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在效果实证方面,用地混合使用对慢行交通出行和居民健康活动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对安全和房价的作用还受其他条件影响,而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实证研究。
图1 用地混合类型
表1 紧凑城市情境下每10万人口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收益(单位:年)
图3 用地混合使用与千人犯罪率
作者:王德,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dewang@tongji.edu.cn
殷振轩,硕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yinzx1990@gmail.com
俞晓天,硕士,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编制专员。
xtyu_nju@126.com
阿姆斯特丹混合使用开发的规划实践
中心区的混合功能与城市尺度构建关系——新加坡滨海湾区模式的启示
新区空间品质与活力的演化假说:基于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及形态,以及功能混合度的整合分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