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朝阳分区规划,探索社会基金支持、责任规划师助力、面向社区居民需求的街区更新改造的机制路径,打造责任规划师指导街区更新实践工作样板,1月13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联合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工业大学共同主办“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公共空间再生计划” 方案公开选拔评审暨颁奖活动。
活动邀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副书记刘轩、朝阳区区委副书记王旭、朝阳区副区长李国红、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北京工业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刘伟等领导同志参加,国务院参事、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静霞、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AECOM大中华北区运营总监周雁红、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文兵等专家评审指导。
2019年11月1日,“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公共空间再生计划”活动启动,面向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及相关实践团队征集改造试点项目,共收到朝阳区21个街乡的50个项目。经前期综合评审与实地调研,最终16个项目选点入围培育计划,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方案孵化阶段。
2019年12月23日,16个项目选点初步设计方案形成,主办方召开第一轮组委会评审会,同步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网络投票活动,投票参与人数达到近24000人次。经汇总组委会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结果,8支项目团队晋级参与此次方案公开选拔评审,分别为太阳宫乡、小关街道、常营乡、南磨房乡、双井街道、东湖街道、大屯街道、安贞街道等8个责任街区。
此次方案公开选拔评审会上,8支项目团队通过视频、模拟采访、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汇报了设计方案与组织工作。
常营乡的责任规划师邀请了社区、居民代表与小学生共同汇报。责任规划师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常营福第社区老人和孩子缺乏足够的空间休憩、娱乐。随后组织了居民参与式工作坊,收集居民和朝阳区实验小学学生们的“金点子”。在多方参与下,设计了“玫瑰童话花园”方案将原本的简易绿地变成玫瑰花园,还设计了艺术晾晒区提供了艺术科普展、健身休憩等服务。
小关街道的设计方案为“幸福甜甜圈”,责任规划师在汇报时模拟了现场采访,通过采访居民的形式,充分体现其方案中对无障碍、儿童友好等设计因素的考虑。
太阳宫乡的责任规划师针对芍药居北里二社区208号楼前空间这一最熟悉又最易忽略的特殊场地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培育,并制定出了可供复制推广的改造与维护模式。改造前期,责任规划师联合社区首先发动居民力量,成立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小微空间治理小组;通过全时段的观察和细致的访谈,深入挖掘居民需求与场地设施现状问题;提取改造要素,对安全美观、社交功能、信息发布等要素进行汇总整理;改造方案明确后,还拟定了楼前空间的使用公约,展示居民们的设计建设故事。下一步,芍药居北里拟结合社区其他住宅楼前小微空间改造,进一步推广复制此种改造模式。
专家对8支晋级团队的整体方案与组织工作进行打分点评,最终评选出具有突出创新性、落地性和可持续性的5支代表性试点项目并现场颁奖,分别为太阳宫乡、双井街道、小关街道、南磨房乡和常营乡。5支团队将各获得约10万元的实施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为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及1万元的设计补助(资金来源为北京工业大学)。活动同时颁发了最具人气奖、最具创意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协同奖等奖项。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副书记刘轩也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刚刚召开的2019年责任规划师工作年终交流会上,隋振江副市长指出,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是推进北京城市精治、共治、法治的重要举措,对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开展社会基金支持、责任规划师带头的小微空间更新改造试点活动,就是落实上述要求的典型举措。”
朝阳区要继续加强对责任规划师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将其作为推进规划实施和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好责任规划师的作用。责任规划师们要时刻牢记“责任”二字,有情怀、讲原则,以当好责任片区的“规划管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到责任街区规划建设工作中去。
朝阳区区委副书记王旭也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的示范性价值:此次活动紧扣“七有”“五性”需求,从深入挖掘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发,全程邀请群众参与设计并由群众共同维护运营,改变了以往由政府经费投入实施公共空间改造的路径,创新运用了社会资金支持、政府服务保障、责任规划师领衔、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共治的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王旭副书记提出,
下一步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开门编规划,调动社会力量、凝聚各界智慧,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规划的编制中。要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发挥区委城工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充分调动部门力量,把责任规划师工作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相结合。要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小微公共空间改造的可持续与可复制路径,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小微公共空间改造的长效机制。
此次公开选拔评审活动产生的5个获奖团队将在中社社培基金的资助下开展项目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于2020年3月15日左右正式进场施工,预计于2020年5月底前实现全部项目建设完成并向百姓开放使用。期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实施并做好全过程立体宣传。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将继续动员有责任心的社会企业广泛参与支持城市更新改造,作为政府投资的有益补充,在“劲松模式”之外继续探索一条“社会资金出钱、责任规划师出智、各级政府部门出力、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更新改造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而治”模式,聚力民生“七有”“五性”,实现“精治、共治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