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使整个社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变革。科技进步通过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
据前苏联科学家推算,在旧石器时代,每一万年劳动生产率才提高1-2%,铁器时代每100年提高4%。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使得人们从简单重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劳动力的变化。“机器代人”又将换来多少效率的提升?
珠江三角洲作为“世界工厂”,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机器代人”在这片区域上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珠三角某大型服装制造商引入自动生产线后,原来需要几十人搬上搬下的仓库现在只需要1个人通过电脑操作。快速进步的自动化技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产业升级的阶梯。它减少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产方式、行业产业组织方式的升级创新提供了基础。
通过企业调研访谈,我们分行业估计了“机器代人”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倍数。总体而言,实行“机器代人”后,其行业的生产效率是原来的3倍,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且对于不同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强度有所差异。
具体来说,“机器代人”对于包装印刷业的效率提升是极其显著的,高达7.22倍;而对于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倍数在3.25到4.20之间;但其对于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则相对不那么明显。
自动化技术通过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成为驱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当面对来自成本、效率和市场的驱动作用时,企业主要通过引入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设备,对生产体系和组织方式进行重组,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这是一种典型的过程升级。
东莞虎门某大型制衣厂的一个梭织生产车间在2014年通过“机器代人”项目,车间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在毛衣织缝环节,原来每人只能操作一台机器,引入全自动针织机器使用后,每个人可以管理10台机器。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产品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时间;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本身也会衍生出新的产品,比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从而实现产品升级。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和研发,一方面布局智能制造设备的生产环节,实现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成为设备供应商;另一方面依托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
由于不同行业属性各异,不同企业在面对来自成本、效率和市场等不同驱动力时,其对智能制造技术的选择反应略有差异,所表现出的产业升级路径也存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