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莎莉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李郇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车缝是纺织服装行业中最难替代的任务。然而,当创新技术进化到可以将纺织和服装行业中劳动密集度最大、自动化难度最高的车缝任务自动化后,将对劳动力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又将如何改变生产的空间组织,推动新一轮生产环节的重新布局?自动化下纺织和服装行业、劳动力以及全球生产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使用电脑横机、自动裁断机等替代工人生产已经不是新鲜事。然而,“钢铁直男”般的机器人却对需要精细缝合柔软布料的车缝环节无可奈何,因此车缝工仍然纺织和服装行业的主要劳动力。在东莞,每逢旺季,一个车缝工的月工资可达1万元以上,就算如此,也仍然供不应求——因为车缝是一门绝对的技术活。
自动化车间与车缝车间的劳动力人数形成鲜明对比
(左图来源:https://www.kissfair.com/factory/detail/923dea939df211e7.html 右图:自摄)
然而,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这个情况将会发生改变。2015年,美国Softwear自动化公司(Softwear Automation Inc.)推出了拥有机器视觉和计算技术的LOWRY缝纫机器人(Sewbot),可以实现织物处理的自动化;2016年,该公司进一步推出无需人工操作就可以连续运行的自动化缝纫机(ASM)。车缝环节的创新技术正在引导着纺织、服装行业走向过去无法预见的高自动化水平,将行业中劳动密集度最大、自动化难度最高的任务自动化。
图源:http://softwearautomation.com/dhaka-tribune-factory-future/
该技术将会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纺织、服装制造业产生强烈影响,甚至将引起全球生产格局的重新布局。下面通过美国和中国两个位于制造业品牌设计与生产制造两端的国家对比,总结未来自动化下的纺织服装行业趋势。
(1)功能更加丰富,响应速度更快的个性化批量定制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城市正在兴起,人们对自身身体的个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仅是缝纫机器人,3D打印、纳米等新材料在服装中的使用等等,能够起到防水、UV线防护、抗静电、体温感知、智能化监测心率、燃烧卡路里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多种功能,为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即批量定制。
Brooks Brothers是一家美国最古老的的西装公司。如果西装更够更加合身,就能卖得越好。然而,在自动化技术介入之前,为顾客量身定做和生产效率似乎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情。然而,2001年该企业引入了自动化身体扫描机,据他们反映,到2010年其成本节约了60%,而配合3D打印技术后,能够电脑程序化处理顾客的定制数据、生产并实现自动包装,提升了公司的制造、物流乃至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自动化身体扫描,量身定制西装
(图源https://blogs.intel.com/iot/2016/04/06/retailers-reach-for-robust-solutions-built-for-a-mobile-world/)
(2)尽管技术对技能劳动力产生强烈威胁,但渐进式替代为主,大规模替代不太可能发生
缝纫机器人虽然对纺织和服装行业劳动力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这种替代效应并不是革命性的,因为企业中技术的引入往往是小规模和渐进式的。当新技术引进后,渐进式替代为缝纫工们提供了缓冲的时间,他们有时间经过再培训后被其他部门吸收。
对美国而言,当缝纫机器人的总成本比将生产环节离岸外包更低时,制造业回流可能性高。根据报告数据,如果以缝纫机器人替代3名缝纫工,5年后能够节省18万美元;如果到2020年后,技术成本更低时使用缝纫机器人,其价格可能会比人工便宜4倍以上。此外,纺织服装行业的原材料行业也有在美国复苏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自动化使得离岸外包制造模式对无脚型企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该报告估计,在中国,2020年后采用缝纫机器人(sewbot)的成本会比劳动力更低,而泰国则需要到2025年后出现这一状况(如图所示)。这意味着,中国将会获得5年的先发优势,使其保持甚至提高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对机器人的消费需求较大,2014年消费了全球25%的工业机器人,且实现了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增加出口。因此,中国一旦采用了缝纫机器人,其他国家将很难与中国进行竞争,塑造了中国增长的新优势。
估计LOWRY和ASM的累计技术成本和三名缝纫机操作员的实际工资成本(泰国),图片表明2025年,累计技术成本与工人实际工资成本基本持平,并在2026年低于人工成本
车缝机器人的出现将会引起生产、劳动力以及全球生产格局等一系列“蝴蝶效应”。未来,自动化下的纺织服装业可能会产生以下三大趋势:
(1)功能更加丰富,响应速度更快,环境更加友好的个性化定制趋势。
(2)技术对技能劳动力产生强烈威胁,以渐进式替代为主,大规模替代不太可能发生。
(3)全球生产格局变化:美国回流与中国崛起。机器人会塑造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优势,成为未来世界生产格局中能够与发达国家形成抗衡的强大力量。
本报告参考自:国际劳工组织,变化中的东盟——纺织,服装和制鞋行业重塑未来,2016.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