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6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所涉及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共35.8万平方公里。根据中央的要求,上海应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将长三角建成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一体化”和“高质量”是理解《规划纲要》的两个关键。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表示,长三角区域地位特殊,其一体化发展事关全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与带动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十分重要,它代表着国家区域战略演进的一个新高度,将引领和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公开,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政策制定和协调推进实施并重的阶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国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考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且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这份意见共19条、全文4600余字。意见指出,当前,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了深圳在新时期的五大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对于发展目标,意见明确,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2019年1月24日,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创新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推进住房供给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要创新以服务为导向的人口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宜居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保障雄安新区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文明成果。
好的规划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一张蓝图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标准相适应。学牵头编制《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组织国内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等六大城市的规划设计院以及东南、同济、清华等六所国内知名大学,邀请一百多位专家参与,用了近一年时间制定形成,目前已经审定试行。《指南》全面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全面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未来将通过三年定期评估完善和提升,将可成为引领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标准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