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小区史|踢毽子的人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770&idx=2&sn=8053705e966feb6f53c6d590d5211467&chksm=888518e8bff291fea702db30f80e74762afad94e609928aaa6fd4275cd6d268ab8b90c5ab4c6&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20-01-06 18:01:1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早先小区里有个老师傅,长相很普通,刚退休的样子。只要不下雨,总能看见他在小区广场锻炼。他锻炼的方式特别:先是沉默不语地围着一根罗马柱转圈,边转边不断击掌,然后没有预兆地停下来,弯下腰,双掌撑地,人已经头上脚下倒立起来了。
双腿并拢竖直,双腿并拢弯曲,双腿分开,身体摇晃,周围的人以为他要结束倒立时,他突然迈开胳膊,走了起来。
用王小波的诗说,他走在空气中,走在寂静里……一直走到踢毽子的人群中去了。
倒立行走只是邻居们形形色色锻炼方式中的一种,也并不特别炫人耳目。初次看到他用手行走时,人们“咦”一声,表示惊异,后来就见惯不怪了。踢毽子的人见他走来,默默让开一个缺口,任由他穿过自己的领地,走到台阶前,以耸动的方式爬上台阶,回到他出发的那根罗马柱前。
回到罗马柱前,就像一个国王回到了自己的宝座上。背后是一群放风筝的人。南音 图
夏天,这群人总在广场角落里踢毽子。人数在四到六人之间,有些邻居一时兴起加入进来,人数也不能超过七个。踢键子对空间有需求,七个人是那个角落能够容纳的人数极限。这项运动的观赏性有一半来自声音:“嗒”地一声(鸡毛毽子笔直地踢上半空),“嗒”地一声(毽子飞出一条斜线),“笃”地一声(有人用肩膀停住了毽子),又急又快的一声“嗒”(踢到了脚尖),“哎呀”(其他人刻意压低的齐声惊呼),一短一长接连的“嗒”“嗒”两声(有人连踢两脚,把毽子救回来),“哟”(一种小群体里特有的舒缓和心领神会的喝彩)。
踢毽子的人大多是老人。不过有些是明显的老人,有些是不明显的老人。老人不太做对肌肉拉升能力要求太高的花式动作。毽子踢得最好的一位医生,身材挺拔,动作敏捷,只可惜腰上胸前已经有了赘肉。
打太极的音乐一响起,广场就自动清场了,孩子和狗不得入内。
只有那群踢毽子的人坚持待在角落里。他们收缩了圈子,但绝不离场。场地小了,毽子飞行距离缩短,嗒嗒的声音更加密集。上步也好,云手也好,野马分鬃也好,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节奏,把几根鸡毛和一摞垫片做成的毽子踢得嗒嗒作响。
有几年,打太极拳的邻居很多,还专门请了师傅教拳。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各一派,服装颜色有别(一红一白),分别占据小区东边和西边广场。东边晚上打,西边早上打。打完了,并不散去,三五成群地议论彼此的拳术优劣。特别是早上那一群,打完拳,天气还不算热,正是一天中天气最令人愉快的时候,这类讨论就特别热烈。
教拳的老师傅是男的,这时候只矜持而礼貌地笑笑,坚决不吭声,任由女弟子们叽叽喳喳褒贬不休。说到会心处,老师才呵呵一笑,点点头,飘然而去。
踢毽子没有流派之争。踢毽子的人看上去彼此熟悉,并不在意同伴技艺高低,但他们也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踢一会,休息一会,差不多时间到了,就各自回家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踢毽子的人也说起了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的区别。说的人有点不得要领,一旁听着的,有人默默点点头,双腿略分,双手摆了个起式,随着说的人打了几拳,边打边发问边解释。
他打得潇洒极了。人们纷纷点头,有人说,医生拳打得真好。
医生摇摇手,其他人也就不再议论,捡了毽子,回家的回家,买菜的买菜去了。
(作者系摄影师,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