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城市细节|当消防车碰上“桩”怎么办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852&idx=2&sn=546c94182f95a99652ade4ec777d02a8&chksm=8885193ebff29028479f8482f6c49131c18ae90a5ebf327dab20b28d8fbe6d6ee60dab9b29ac&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20-01-15 20:37:1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1月1日下午,重庆渝北区加州花园A4栋发生火灾,高层住宅大楼一侧的阳台几乎全部过火。幸而根据官方报告,并无人员伤亡。在传遍全国的现场影像中,有两个值得留意的画面:周边热心民众合力掀翻停泊在消防通道的车辆;消防员使用破拆工具切割道路上的桩柱状交通设施,火星四溅地为云梯车开路。
消防员正在加州花园火场附近道路切割障碍物。图:澎湃新闻
画面中,除了小区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阻碍消防车辆通行而被迫要临时切除的障碍物,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在这里?
其实第一个问题的难度就足够高了,可能也难倒国内不少的交通从业者,“隔离桩”、“阻车石”、“路挡”、“交通柱”……国内各式各样的叫法不一而足,但都指的大概是同一种东西:bollard。
Bollard一词于1844年收录于牛津词典,指码头上用来系泊船只的系缆桩,最初是用退役的火炮身管;由其形似,现也用于指代街道上用于阻挡车辆的柱状物。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姑且称为“交通柱”,但不代表它是通用规范术语。
交通柱(bollard)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过宽度限制,控制路段的车辆出入,英文中称为controlled/filtered permeability。Permeability一词的原意为“渗透性”,引申为车辆和行人等交通穿过街区的便利程度,本文暂译为“穿越性”。控制出入特性增强后被用于防止车辆意外冲撞和恐怖袭击的防护用途。此外用在弯道等地段的交通柱,同时还有视觉诱导标(delineator)的作用。
交通柱最常见的用法,便是以小于小汽车宽度的间隙排列,阻止(四轮)机动车进入的同时不妨碍二轮车、三轮车和婴儿车、推车、轮椅等出入;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扶梯入口,有时也会设置间距仅容苗条人士通过的交通柱,阻止大型行李和婴儿车进入;而一些村庄等居民点或危桥两端设置的限宽墩,则可以视作特殊形式的交通柱,在拒绝大中型货车进入的同时,不会阻碍小型巴士提供服务。
近年在国家层面提出也饱受争议的“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实际上就是着眼于穿越性(permeability),改善交通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打碎大型小区引入内部街道,所带来的隐私和安全性问题。私以为,其实小街区密路网和开放小区既不代表不可以有私密的庭院,也不代表居住区内部会引入外面的大量车流——因为小街区内部照样可以实施围合管理,且如上文中提及,穿越性是可以控制的。同一个小区的各个小街区围合间的支路,完全可以对(部分)机动车实施封闭(road closure,交通稳静化的一种手法),利用设置交通柱等手法,允许慢行交通使用社区道路,改善周边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可达性,以至社区本地经济和居民健康 。
不过这并不代表在路上“种”上几个柱子就完事儿了。重庆的事例证明,看起来交通柱的间距能让车辆通过,但是同样可能阻挡消防车转弯接近火场。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小汽车主导街道进行过反思,对交通稳静化设施和应急救援之间的关系也有过思考和争论。
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的一份经典报告《交通稳静化:实践状态》(Traffic Calming: State of the Practice),在利用交通柱进行街道封闭等交通稳静化措施实施前,消防救援部门很少在事前获得咨询和反馈的机会。美国有消防车意外遭遇减速丘而令车辆和人员都受到伤害的案例。英国曼彻斯特市的一辆消防车,挡风玻璃贴有授权车辆RFID识别芯片,用以通过市中心的限制路段,但是把守的升降式阻车装置(rising bollard,交通柱的一种),却在它通过时升起顶穿了消防车的变速箱。沟通是处理分歧的最好手段。
拯救车辆正在拖走因升降式阻车装置受损的消防车。图:曼彻斯特晚报(Manchester Evening News)
美国各地的消防部门一致抗拒会延长其出警响应时间的交通流量控制(volume control)措施,包括街道封闭和交叉口对角渠化岛(diagonal diverter),一些垂直偏移减速设施,如减速丘也属于此列;而能够逆行通过的部分封闭单行道等措施,则反对声音少一些。但是,通过改变水平方向的行车路线以压制车辆速度的措施,如小型环岛(Traffic Circle)和双急弯(Chicane),即便会造成比前者更多的延误,却因为不会造成颠簸而受到消防部门的欢迎 (美国一些地方的救护车服务是由消防部门运营)。
对角渠化岛(diagonal diverter),通过将十字路口对角切开,禁止部分或全部方向的来车直行,进而减少外来车辆借道穿越居民区。图:美国全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ACTO)/nacto.org
美国消防部门偏好的交通稳静化措施成本属于最高一档,涉及路缘修改工程和景观美化。无论如何,稳静化措施都需要将消防车辆纳入考虑,有必要时,应当在施工前使用交通锥进行实地测试。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消防部门要求,即使是部分封闭的街道,也要有16英尺(约合4.88米)宽,能让消防车辆转弯进入或离开,而这一宽度已经能让两辆小轿车并排通行,因此导致其实际效用大减;而俄勒冈州波特兰则加入自行车道,实现两者兼顾。
西雅图使用消防车对小型环岛设计做实地测试(左上);导致违规通过的部分街道封闭设计(凤凰城,左下);阻碍违规通过的部分街道封闭设计(俄勒冈州波特兰,右上);小型环岛外侧有2英寸(5.08厘米)高的唇缘供消防车通过(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右下)。图片摘自:Ewing, Reid. Emergency Response and Other Agency Concerns.
因此,在合适的地方采用合适的、不会对应急救援造成过多负面影响的设施/手法,是交通稳静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便成体系的交通稳静化思想和实践滞后和缺位多年,中国内地对于交通柱、护栏、限高架和减速丘的应用却已经随处可见,对行人无障碍通行和应急救援造成隐患也时有发生。
减速丘当中,最不受美国各地消防部门欢迎的是最短的12英尺(3.66米)规格,因为轴距和轮胎尺寸的差异,相较小型车辆,沿车辆行驶方向越长的减速丘,大型车辆承受的颠簸越少,最理想的情况是前桥还未驶下减速丘,后桥便被抬起。
加州伯克利的消防部门,在实际测试后,结论是12英尺减速丘会对主战消防车(fire engine)和云梯车(ladder truck)分别造成10.7秒和9.2秒的延误,22英尺减速台(speed table,6.71米)则是3.0秒和13.5秒 (Ewing, 1999)。
而中国内地大行其道的小型预制橡胶减速丘有可能把美国消防队气昏过去——对于一台8×4底盘的消防云梯车,就意味着被颠4下,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出警延误。
切沟的减速丘对于大型车辆较为友好,减少了颠簸,但是车辆需要小心对齐,依然需要减速通过。图:美国全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ACTO)/nacto.org
在减速丘上切沟形成的枕状减速丘(speed cushion)对于大型车辆较为友好,因其轮距较宽,可以“骑跨着”通过,即便是后桥因为使用双轮,轮距小于小型车,仅有一侧车轮需要上下减速丘已令德州奥斯汀消防部门更倾向于它,超过减速丘和减速台。在欧洲,大型车辆驱动桥超级单胎的广泛应用,令后桥也可以免于颠簸。
伦敦消防队(London Fire Brigade,LFB)的消防车正在测试通过装有可弯折交通柱(collapsible bollard)的街道。图:https://therantyhighwayman.blogspot.com/2017/05/fire-engine-vs-bollard-whos-going-to-win.html
交通柱也有适应不同场合的形式。例如,随着聚合物材料技术成熟,弹性/可弯折交通柱(flexible/collapsible bollard)变得十分廉价,它原始的形式是安装挂锁(padlock)可以放倒或是缩入地下的金属版本,更进一步是解锁后整个拆除的可移除交通柱(removable bollard)——尽管有点“土味”,但是一种在防范违规通行和应急救援之间的平衡设计。如果有美化的需求,还可以采用可移动花坛 。在伦敦的实践中,需要一名消防员下车用统一的主钥匙(master key)打开附近的钥匙箱,获得移除/放倒交通柱所需的钥匙。尽管钥匙可能被非法复制,但是“比凌晨三点风雨交加的冬夜开消防通道闸门(fire gate)好多了”。
并且,交通柱作为间断物理分隔,在一些场合比连续分隔更为合适。半年前,笔者看到下图中使用护栏分隔的自行车道,就随口提了一嘴:会妨碍消防救援。连续的护栏不仅难以放倒以供救援车辆穿过,而且可能阻碍直接在机动车道展开的云梯车伸出支腿,以及救护车担架的通行。支路街道平时常有上下客卸货活动,安装护栏会令这些活动被迫集中到人行横道处,对行人构成直接危险或制造视野盲区。此外,护栏阻止了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如果非机动车无意中骑行到了机动车道,也失去了及时回到安全地带的途径。
护栏分隔的自行车道看似更有安全感,实则可能造成更多的问题(A1和A2,摄影:深圳大学王自强);为了防止二轮车驶入,护栏做到这个程度,让人感到无奈(B1和B2摄于广州增城万达广场)。
从澎湃1月3日刊发的
居民回忆随笔
可知,重庆加州花园也是1990年代的产物,也曾是城中最新潮的高层住宅,同样面临着住户群体更替、街道环境变化、泊车设施不足、建筑结构和公共设施老化的困扰。
加州花园火灾的第二天,深圳某高层住宅也发生了火警,而且是该小区一个季度内的第二次。2018年,深圳市政府为了消耗预算外财政收入,提出资助深圳的这个住宅小区修建多处立体机械车库,大部分还是利用绿地开挖的地下形式。
有趣的是,两个发生火灾的小区虽然都将内部道路变为市政道路,不过深圳的小区是因为规划法定图则上本来如此,一开始就采取了多个小型围合院落的半封闭设计,在行人随意穿越的同时,并没有损害保安和隐私。
不过新停车场的提案却胎死腹中。居民数目最少的某个院子挂出了条幅,他们多年前反对过公共交通进入小区市政道路,现在不愿意“借出”旁边效益差的“迷你高尔夫球场”。政府方面并没有继续推进去解决问题,只是无限期延后原定的说明会。
幸而在最近的两次火警中,路上停得横七竖八的小汽车和交通柱没有阻碍消防车接近。从随后挨家挨户敲门派发的警示通告传单上看,最可能的原因是过火面积小,物业已经在消防到场时控制了火势。
但是,下一次火灾时又会如何?政策工具如何耐心推广说明,如何将其下沉到社区?
费城的有保护的自行车道(protected bike lane),通过划出装有交通柱的缓冲区(buffer),令机动车车辆在正常上下客的同时,保证骑行者不会与车门相撞(dooring)。图:Thom Carroll/PhillyVoice
技术工具也是一样。一字平口螺丝刀(改锥/起子)多数时候可以兼任处理十字螺钉的角色,但是会有扭矩传递效果不好滑丝之虞,而遇到内六角螺钉和梅花螺钉就束手无策。交通的工具箱也需要多样和丰富,需要“修理师傅”对工具的性能、长处和限制了然于心,用最合适的工具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最后,如此前文章里提及的,交通安全需要“3E”,也就是教育(Education)、执法(Enforcement)和工程(Engineering)。我们不能指望滥用交通柱和减速丘,就能解决违法泊车和超速问题,需要留意它们的副作用,而执法和教育等其他工具,同样应得到重视。有时候胶水可能比螺栓好用。
(深圳大学王自强对本文亦有贡献。
)
参考资料:
1. Reliance Foundry. What is a Bollard? | Bollard Resources. Reliance Foundry. https://www.reliance-foundry.com/bollard/bollard-definition.
2. Wikipedia. Permeability (spatial and transport plann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meability_(spatial_and_transport_planning).
3. National Transport Authority. Permeability Best Practice Guide. 都柏林 : National Transport Authority, 2015.
4. Ewing, Reid. Emergency Response and Other Agency Concerns. [书籍作者] EwingH.Reid. [编辑] Insi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Traffic Calming: State of the Practice. 华盛顿特区 :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1999, 7, 页 138-153.
5. Keegan, Mike. Inquiry call into bollards crash. Manchester Evening News.https://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news/greater-manchester-news/inquiry-call-into-bollards-crash-974139.
6. Mark. The Ranty Highwayman: Fire Engine vs Bollard: Who's Going to Win. The Ranty Highwayman. https://therantyhighwayman.blogspot.com/2017/05/fire-engine-vs-bollard-whos-going-to-win.html.
7. 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 Rethinking Bollards: How Bollards Can Save Lives, Prevent Injuries And Relieve Traffic Congestion In New York City. 纽约市 : TransAlt.org,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