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城市史话|什么样的城市才有夜间经济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885&idx=1&sn=0ac8c51219e3cbc08312e5c09f1b2631&chksm=8885191fbff29009fadda5aaeb22e921f2e77c68cb20e586a67834451dcf944c95bb0be98329&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20-01-19 21:59:0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方城市的基础是“市民共同体”,东方城市的基础则是“官僚”。前者是市民以公民身份进行活动的场所,后者则是由城市统治者进行管理下的空间
(韦伯《城市类型学》,今井弘道《誓约的城邦形成论与社会契约论-对韦伯的东西方比较城市形成论的考察之一》)
。按照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色,韦伯判定,东方历史上的城市(包括中国)根本不能称之为城市。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中国古代城市的特色,判定西欧中世纪没有城市。因为以其规模来说,它们实在是够不上城市的标准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
城市分古今,亦分中外,不能一厢情愿进行类比。
公元2019年亦是如此。
如今谈及夜间经济,多参考欧美城市,诸如伦敦夜经济等等。
欧美大城市的中青年人动辄下班后have a drink(喝一杯)。
日韩上班族下班后也必须得有几轮夜饮,深夜食堂对他们而言是必需品,而非消遣品。
中国人既没有在喧闹的酒吧里扯七扯八的习惯,也没有小规模的职业社交也要用酒精促进的传统。
夜晚能吸引人上街的,大约只有吃夜宵(撸串)了。
2020年1月,进入夜间的上海嘉定新城站,老人看着娃娃机。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当地的文化传统及其市民的社会生活习惯,才是一个城市夜间经济的根基。
这并非是一厢情愿地多让几家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多公布几项政策可以轻易改变的。
要想激活黑夜,需要回过头读懂自己的城市,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需求,才能在黑暗中真正擦出一些火花来。
有夜间经济的城市,首先必须有夜间。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高潮自夜幕降临之时逐步推进,欢天喜地与勾心斗角交织的长安城里,华灯四起,满月流光,飞檐走壁,电光火石。
通过电视剧、小说和诸多公号若干轮不遗余力的科普,唐长安城对空间形态和时间的控制已无需赘言。
读者朋友们大多已明白,这样的情节只能发生在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那几天的夜长安。
在其余的时间里,长安的时间和空间被分割得明明白白。
你并不能在夜晚穿行在坊与坊之间的大街上,东西两市天黑之前早就关了。
好在关起门的坊内总还是自由的,于是坊内的人也就知足了,胡人肆内买张胡饼,与人闲扯两句,听听坊外的鬼吟几句诗,便是许多个稀松平常的夜晚。
那些不许人走百米宽的大道是属于鬼的。
在唐朝的黑夜里,人与鬼各种凄厉地相遇。
这似乎是一种报复,你不让我自由地享受夜晚,那我便幻想出一个群魔乱舞的世界来,坊墙束缚不了魂灵。
而拥有夜间生活并非是中国城市与生俱来的权利。
在中国,最早的城市都是政治中心。
推动中国文明形成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是政治,而非技术和贸易。
这与爱经商的苏美尔人、爱贸易的希腊人的城市形成的原因截然不同。
早期的中国,地理环境是主要促成因素。
同样在文明形成的初期,中国的土地适合农业发展,到了不需要交易的地步,只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
而希腊人的土地贫瘠,只能种种橄榄和葡萄,他们只能投身于邻近的大海,换回来自己需要的商品。
随后的中国古代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行政管理中心,即京师、各省、府、州县的治所,对这些城市来说,政治意义是首要意义;
第二类是其他城市,并非由政府设置,而是出于经济诉求自发形成。
《左传·闵公元年》中有这么一句话: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说得很清楚了。
对于京师来说,政治因素尤为重要。
为了好好管住其中的市民,维系首都的稳定,北魏人想出了一个好制度来实现——“坊市制”。
坊市制,即把居民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围墙圈起来的坊内,坊墙上设坊门,坊门定时开闭,设专人把守。
坊市制最早始于北魏平城,成熟于北魏洛阳。
北魏天行二年(399),北魏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始建都城。
《魏书》卷二《太祖纪》天兴元年七月条记载:
“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平城宫城位于北部,南部为居民居住区。
泰常七年(422),在居民居住区外围修建郭城的城墙,郭城内规划有封闭里坊。
据《南齐书·魏虏传》记载,“其郭城绕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每南(闭)坊搜检,以备奸巧。
”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北魏迁都洛阳,在东汉魏晋洛阳的基础上,扩展外郭城,并对郭城内的里坊明确规模和管理制度:“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
(《洛阳伽蓝记》)
在这座新规划的都城里,人口有组织地被分配居住,并按原有的部落分区块安置,同时为了防止动乱和控制人口,对里坊实行封闭化管理。正是从这里开始,古代中国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成为定式,直至唐宋之际。
可以这么说,封闭式的里坊制度就是为了管住你。
你的需求如何,并不在统治者的考虑范围内,便于管理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且抑制工商是一直以来的倾向。
《隋书》卷56令狐熙传中,提及隋开皇年间令狐熙任汴州刺史时的情况,“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及至《唐会要》卷八太和五年七月左右训使上奏文中说:
“伏准令式,及至德长庆年中前后敕文,非三品已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辄向街开门。
”
与里坊制度成双成对出现的是宵禁制度。
对时间的管理,深植于中国统治者的血液里。
观象授时,是天子的特权,对时间的管理和分配亦然。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墙壁上发现以皇太后名义发布的“月令诏条”,序中写道:
明君“靡不躬天之历数,信执其中,钦敬阴阳,敬授民时”。
《国语·鲁语下》中明确国君对普通民众的要求是“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中文里,“月黑风高”下一句是“杀人夜”,通常与“非奸即盗”联系在一起。
黑夜里酝酿的绝不是什么好事。
照明微弱的小农经济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是本分。
晨昏行为区分出了合法与非法,对夜晚的管理可以说是顺利成章。
中国古代社会对夜晚的管理及宵禁制度可溯及周代。《周礼·秋官司寇》里面提及有个官职叫“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他的职责就是根据星辰判断时间,告诉巡夜的官员实行宵禁,禁止人们天黑后还在外面乱走。宵禁虽在唐代的名气比较大,在秦汉之际时,其实已经有了。汉朝时安排了郎官守夜,“宿夜郎官分五夜谁呵,呵夜行者谁也。”
(《汉旧仪》)
汉灵帝曾有一宠爱宦官,其叔父犯了宵禁,曹操作为一个级别不高的官员将他直接杀了,而这个宦官拿曹操一点办法都没有,可见当时宵禁之严
(《三国志·魏书》卷1)
。
然则关得再紧的门,也能透过一丝丝亮光来。
一如汉代形态各异的灯,照出夜市隐隐绰绰的轮廓。
汉代文献中出现过夜市的记载,但数量极少、规模不大,多出现在边疆边陲。
如东汉建武8年(32年)有姑臧夜市(今甘肃省境内),在常规的朝市、午市、夕市后加了一个夜市。
从西汉末至唐末,姑臧一直是武威郡治所。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六月,以河西四郡置雍州,州治姑臧。
姑臧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发展对外贸易,夜市的出现属于对自发需求的满足。
有了商品交换的需求,白天的时间显得不太够,夜市不光是夜经济,那些夜间燃起的灯火也是经济本身。
唐朝的夜禁制度在此不赘述,以其管理之严格、范围之广,到了后期夜市也屡见不鲜。中晚唐时期,夜市广泛出现,以南方地区尤为突出。大城市如苏州、扬州、汴州、杭州等地,中小城市和乡村集市中,夜市也不乏有之
(张金花、王茂华,《中国古代夜市研究综述》)
。
唐代的汴州,就已经“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甚至有了通宵夜市。
唐人杜荀鹤《送人游吴》描绘苏州夜市: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送友游吴越》: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扬州夜市也留下痕迹,唐人王建《夜看扬州市》云: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声势规模已十分浩大。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三,杜牧引《唐阙史》云:
“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
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
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杜牧在扬州时是唐文宗大和七年(833),九里三十步街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正是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中那条著名的路。
这条路从南到北纵贯扬州,在诸多诗句中留下了旖旎的描写。
可以想见当时令人心折的情景。
2020年1月,上海老城厢一处待拆区域,街口挂着待售的鳗鲞。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而在京城长安,夜禁开始悄悄松动,给了鬼市抬头的契机。
但这个鬼市和江南苏州扬州的盛景比起来未免有些心酸。
文初在长安吟诗的鬼,出现在《南部新书》的记载中。
说到长安某个中秋望夜,有人听到鬼吟诗道: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又听到有鬼和道:
“九衢日生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长安务本坊西门是鬼市,“风雨晦冥,皆闻其喧聚之声。
秋冬夜多闻卖干柴,云是枯柴精也。
”鬼市并非真是鬼在交易,而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偷偷摸摸的交易。
多发生在秋冬“风雨晦暝”的夜晚,其时寒冷阴晦,宵禁管理势必有所松懈,交易一些当时比较急需的生活物品,如寒冷时生火所需的枯柴。
选择在务本坊这个地点集聚也是情有可原,此坊商贾和民家混住,交易起来比较方便。
直到宋朝,夜市在京师才开始扬眉吐气,别处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时候真的到了。为了创造这个时代,经济的爆发和制度的巨变,谁也离不开谁。
宋朝城市化率达到20%左右
(这一数值到了清朝跌落至7%,城市化率估算来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20%的城市化率背后,是宋朝逐步扩大的城市版图,和商业城市——而非政治意义上的城市——的形成与壮大。植根于帝国每个细胞里重农抑商的传统得以松动,政府税收不再以农业税一家独大,商业税足以与之平分秋色。北宋熙宁十年(1077),商业税甚至高达70%。对贸易的支持、对税收制度的改进和对技术的鼓励,使得宋朝的城市居民里商人群体开始壮大。正是在宋朝,坊制正式崩溃,市制亦然,市民走出坊市大门,撕掉人为造成的时间枷锁,走入流动于晨昏之际、熙熙攘攘的街市。北宋首都汴京,不再只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
光有夜晚和经济还不够,还要有消费人群来支撑夜晚的经济。
汴京城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级约在百万。其中最多的人群,当属禁军及其家属,其巅峰人数曾达到68万左右(太宗朝),熙宁之后,经历对禁军数量的裁减,这一人群开始回落,跌至徽宗朝只剩约28万
(久保田和男《宋代开封研究》)
。其余主要群体包括:皇室宗亲,其中宫内人口连同皇帝妃子宫女宦官等,在万人以上
(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吴松弟著《辽宋金元时期》,574页)
,宗亲贵戚人口在万余人
(《靖康稗史鉴证》卷七,243页)
;以及中央政府的各式官吏,人数在两万五千人左右;宗教人士(僧尼、道士女冠)数万人;此外还有艺人、手工业从业者、外地进京举子、服务业人员、太学学生……然而,汴京城内人口仅次于禁军和家属的不是以上诸君,而是各色商人,真宗时“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其中有外地来京做贸易的,也有本地开设店铺、租赁房屋仓库的商贩,这些商人一般属于坊郭户,人口总计在3.5万人以上。
商人经营着日常所需的一切,吃穿用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卖不了。晨起上街需要洗脸,人群中有卖洗脸水的。晚上又岂能让人失望?夜市到了这里,都不以“夜”为稀罕事,而是把白天舍不得结束的抻到了夜间。汴京人习惯了灯火喧天的夜晚,夜经济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哪管寒暑与风雨。
北宋初期,汴京夜市已是平常事,但要求三更以前结束;中期以后,夜市时间进一步延长,甚至到了通宵达旦的程度。其中最为繁华的两处所在,一是御街沿线的州桥南北,二是马行街。州桥夜市集中贩卖各色吃食,其种类太多,请于《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中寻,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与附近多官府衙门,公务人员较多相关;马行街位于宫城以东,总是人物嘈杂、灯火照天,连蚊虫都在这里绝了迹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
。马行街南北几十里,多的是“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
。这里的夜市通常到三更才结束(默许到四更),五更又复开张,即使是寒冬腊月、大雪阴雨也绝不将息。
无论酒楼,还是瓦市,都是“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酒楼》)
瓦市多随着庙会开设,其中最大规模的当属相国寺庙会,相国寺紧邻汴河,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内有64院以及中庭长廊,其中中庭两庑能容纳万人,地方广阔,便于交易。瓦市并非常设集市,而是取瓦子的意思,“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来时是市场,解散了便不复存在。相国寺瓦市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三(初三、十三、二十三)、八(初八、十八、二十八)开放,累计一月开放八次,交易商品无所不包,甚至还有僧人在寺内开摊卖猪肉,极受达官贵人追捧。此外,如四月初八佛诞日、六月初六崔府君生日……在庆祝活动之外,市场交易也一起进行。
走出日常的酒楼和瓦市,还有那些不庆祝好像不太合适的节日,七夕乞巧、中秋赏月、上元观灯……没有节日?总有夏日,夏天的夜晚去清风楼饮酒赏月去吧,总有乐子可以寻,总有各类集市可以逛。一时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所以不用往外看,
而是往回看。
有了对夜晚堂堂正正的想象,有了经济,推了坊墙,没了宵禁,有了绵延的街市,有各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吃食,有三百六十度满足市民需求的商人,有神圣但更多是烟火气十足的中国特色公共空间——寺庙,一年到头有那么多节日值得庆祝或可以庆祝,即使在同样拥有寒冷冬天的北宋汴京,经济到了夜晚也绝不会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