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探访乌兹别克斯坦④|撒马尔罕:帖木儿大帝的尴尬遗产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949&idx=5&sn=c5a97932a85075dae026c633143b37be&chksm=8885195fbff29049b23a5ff5e275341b12e54ca19348b24258cc00dfd4537def3e074db23344&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20-01-24 12:50:0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撒马尔罕——听到这个名字就足以感受到迷人的魅力,而如果想把这种魅力保留久一些,那最好不要来这座城市,并不是说这座城市会让人失望,而是它的历史名气实在太大,让人很难把对历史的想象与这座城市的现实贴合在一起,甚至不愿意相信这就是撒马尔罕。
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有动车前往,是这个国家火车服务最好的一段。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线最早来自俄国1879年开始修建的跨里海铁路,1888年这条铁路经过布哈拉汗国到达撒马尔罕,十年后又连接了塔什干,直到最东面的安集延,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铁路干线完成。
在火车上,我重温了一下阿敏·马卢夫的《撒马尔罕》,虽然这本书大部分内容发生在伊斯法罕,但源头却在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座波斯文化的城市,在伊斯法罕还没有“半天下”的称号之前,欧麦尔·海亚姆(Omar Khayyam)就在这里书写着他的《鲁拜集》,当他离开撒马尔罕,和哈桑·萨巴赫(Hassan-I Sabbah)一同见到了塞尔柱帝国宰相尼扎姆·穆勒克(Nizam al-Mulk)时,一段传奇的故事就诞生了,这个故事我在前往
伊朗加兹温
探访阿拉穆特城堡的时候讲过了。
撒马尔罕火车站原本有两条有轨电车路线通向市区,其中一条到达游客聚集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附近,但这条路线被停运了,不知是不是为了让游客都去坐出租车。我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塔吉克人,撒马尔罕原本是一座塔吉克人为主的城市,不过在俄国统治期间,出于对抗波斯的考虑,有意将塔吉克文化替换成乌兹别克文化,同时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之后的民族国家政策,很多塔吉克人被强行改为乌兹别克人。
我住的家庭旅馆正好在帖木儿大帝陵墓(Gur-e-Amir)的隔壁,陵墓外一堵墙之后就是老城区。按照中国文化,帝陵应该是风水很好的地方,我觉得帖木尔大帝可能也了解一些中国风水,他的妻子和老师也跟中国接触密切,而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人们说的“中国”指的是蒙古或叶尔羌地区。
帖木儿大帝的陵墓里安葬的不只有他自己,还有他的两个儿子——沙鲁克(shah Rukh)和米朗·沙阿(miran Shah)、两个孙子——乌鲁伯格(Ulugh Beg)和穆罕默德·苏丹(Muhammad Sultan),还有他的老师,也是一位苏菲智者赛义德·巴拉卡(Sayyid Baraka)。这座陵墓最早是给他的孙子穆罕默德·苏丹建造的,帖木儿大帝远征明朝的途中在哈萨克草原上去世,虽然他在自己的故乡已经修建了一座陵墓,但由于大雪封路无法运送遗体,人们就把他埋在了这里。后来到了乌鲁伯格统治时期,完成了陵墓的全部建设,这里就成为帖木儿家族的陵墓。
走进陵墓内,在帖木儿的墓上有一块深绿色的玉石,据说来自察合台汗国,更早之前来自中国宫廷。波斯君主纳迪尔·沙阿(Nadir Shah)在1740年入侵撒马尔罕时,试图带走玉石,但他的谋士认为这是不祥的,纳迪尔就把玉石还了回来,但在运输过程中玉石一分为二。
在陵墓内能看到的石棺只是标志物,真正的墓穴在下面的一个房间里。苏联人类学家米哈伊尔·盖拉西莫夫(Mikhail Gerasimov)在1941年打开了地穴,按照每个导游最喜欢的说法,他在帖木儿大帝的坟墓上发现了一个铭文,写着“谁打开它,都会被比我更可怕的敌人击败”,第二天希特勒袭击了苏联。
事实上,帖木儿大帝应该感谢苏联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城市里绝大多数老建筑都是1970年代苏联政府主持修复的,而这个修复过程几乎如同重建一般。
离开帖木儿大帝的陵墓,我向北前往雷吉斯坦广场。撒马尔罕的景点由南向北呈带状,南边是帖木儿大帝的陵墓,北边是帖木儿妻子的陵墓,再往北是帖木儿家族女眷和大臣们的陵墓,帖木儿帝国的历史就在这三座陵墓之间。
雷吉斯坦广场是撒马尔罕老城的中心,“雷吉斯坦”指的是沙地,因为这片空地最早被沙子覆盖。过去,撒马尔罕的所有主要道路都通向雷吉斯坦,城市统治者在广场上向人们宣布可汗的命令,举行庆祝活动和公开处决,这片广场一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
雷吉斯坦广场。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广场上有三座建筑,分别由两位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建立。西边的乌鲁伯格经学院是最早建成的,东边和北边的希尔多尔(Sher Dor)经学院和季里雅-卡利(Tilla-Kari)经学院是200多年后修建的,这三座建筑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广场建筑群。
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乌鲁伯格是帖木儿大帝的孙子,他在1409年开始统治这个国家。1417年,他下令建造伊斯兰学院,教授哲学、天文学、数学和神学,这是在雷吉斯坦广场上的第一次建设。乌鲁伯格非常热爱天文学,他曾经派人参观了位于伊朗马拉盖的纳西尔丁·图西修建的天文台,之后在撒马尔罕修建了更巨大的天文台,一度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乌鲁伯格本人曾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学院中任教,不过这位沉迷科学的君主最终结局并不好,被他的儿子斩首。
1612年,Yalangtush Bahadur被任命为撒马尔罕的统治者,他曾是布哈拉可汗的总督。他决定在乌鲁伯格经学院对面建造另一座伊斯兰经学院。建造完成后,该建筑被命名为希尔多尔。这座建筑正面外墙最显眼的地方是上面的动物图案,两只老虎背着画着人面的太阳,在追逐白色的鹿。希尔多尔的意思是狮子,但绘制的图案确实更像老虎,对狮子的崇拜可能来自波斯密特拉宗教的影响,这位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可能想借用波斯的权力象征。
在希尔多尔学院修建的十年后,Yalangtush Bahadur计划在两座学院间再建造另一座建筑,形成三个方向互相对应的建筑群。这座新建筑被称为季里雅-卡利,1646年开始建造,历时14年建成。建筑的左侧有一座蓝色圆顶塔,显得非常不协调,这是苏联时期修复时加上去的。这座建筑修建时使用了大量镀金绘制的方式,让建筑装饰格外精美,其名Tilla Kori意思是“镀金”。
17世纪末,撒马尔罕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丝绸之路的商人们开始远离这座城市。直到1875年,撒马尔罕才恢复了过去的繁荣,但雷吉斯坦广场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关闭了这些伊斯兰学院,这片广场被用于公共集会和公审反革命分子,同时作为历史古迹保护的重要项目,开始着手修复。修复工作中部分方案有一定的争议,但整体上让这三座建筑恢复了往日的光辉。
如果不是那么想走入建筑内部,事实上可以避开对外国人的高价门票,站在广场外面远一些的位置,感受这三座建筑最壮观的一面。尤其到了晚上,忽视花哨的灯光表演,只去欣赏这片建筑群。一座城市的核心地带不是政府机关和宫殿,而是学校,这才是撒马尔罕这座城市真正的历史光辉。
从三座建筑旁边绕过去到东边,我经过一座很容易被忽视的石制建筑——昔班尼陵墓(Shaybanids),他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是一个重要人物。昔班尼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代,他巩固了乌兹别克部落的地位,建立了布哈拉汗国。他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击败了巴布尔,把巴布尔赶出了费尔干纳,但在另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败给了波斯的伊斯梅尔一世,死在了战场上。
我绕过昔班尼陵墓,走进一条小路,路上很多拍婚纱照的新人。在这里有一座前总统卡里莫夫的雕像,很多结婚新人向领袖雕像献花拍照。在俄罗斯有结婚新人向烈士纪念碑献花的传统,看来这里也保留了这个习惯。
我沿着一条旅游商业街走向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 Khanym Mosque),这条街是政府主推的旅游街区。撒马尔罕政府的旅游引导很有意思,两处景点之间道路旁都是商铺和餐馆,而且把通向老城居民区的路口用大铁门挡住,只开一个小口,为的是游客只在商业街活动而不扩散。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在建造时就挑战了当时的工程难度,非常不坚固。波斯纳迪尔·沙阿的军队1740年入侵时,这座清真寺遭到摧毁,大规模的重建到1974年之后才开始。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
我走进清真寺里,在庭院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灰色大理石台子,这是乌鲁伯格捐赠的古兰经展台,我在塔什干见到的那本奥斯曼古兰经就曾放置在上面。以前有个传说,女人们从石台下面钻过去,就可以帮助她们生孩子,不过现在的石台已经被围栏围起来了。
这座清真寺从一开始施工,就出现了结构问题。帖木儿1404年从战场返回时,几乎快完工了,但是帖木儿对效果不满意,立即进行了各种更改,尤其是针对穹顶。建成仅几年后,穹顶就开始有砖头脱落,为了保护清真寺,之后不断进行各种改建和加固。
16世纪后期,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不再被修复。此后,清真寺建筑逐渐恶化,我在老照片上看到,清真寺在1897年地震后,正门和穹顶大部分都已坍塌。几个世纪以来,撒马尔罕的居民在半废墟中搜刮建筑材料,比如砖头和大理石;布哈拉酋长国在19世纪初将一面金属大门熔化做成硬币;之后俄国的官员又把清真寺当作一个棉花交易市场。
当我试图走进清真寺时,发现大门是锁着的。我绕到侧面后方,发现侧面的墙面并没有修复完成,都是裸露的土墙。在侧面我发现了一道小门,更像是墙面上的破损开口,我从这里进入清真寺内部,里面依然没有修复完成,墙壁是光秃秃的废墟样子,大部分的雕刻和瓷砖都已脱落。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内部
从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离开,我走到街对面的比比哈努姆陵墓,这座陵墓在20世纪初的老照片中,穹顶几乎全部坍塌,今天看到的是重建之后的样子。陵墓的管理人听说我是中国人,告诉我比比哈努姆也是个中国人。在当时河间地区的人看来,“中国”指的是蒙古,或者是喀什到叶尔羌河地区。
比比哈努姆陵墓
比比哈努姆不是人名,意思是年长的妻子。原型人物是萨拉伊·穆尔克·汗尼姆(Saray Mulk Khanum),她应该是个突厥化的蒙古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公主,她的祖父是成吉思汗儿子察合台的曾孙子,所以她也算成吉思汗的后代,卡纳姆的意思就是可汗的女儿。帖木儿娶她是为了和成吉思汗血统靠近,同时也得益于萨拉伊,萨拉伊不只是帖木儿的妻子,也是他的顾问,她对于丈夫和帝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帖木儿离开撒马尔罕时,萨拉伊就是撒马尔罕事实上的统治者,撒马尔罕主要的建筑都是她实际主持修建的,因为帖木儿本人并没有多少时间。
萨拉伊和帖木儿没有孩子,在这座陵墓中跟她合葬的是她的母亲、姐妹和外甥女。在宫廷中,萨拉伊对帖木儿其他妻子所生的后代有细致的照顾和监督,包括帖木儿的儿子沙鲁克和孙子乌鲁伯格。虽然在一些记录中认为萨拉伊本人并没有埋葬在这座陵墓中,但陵墓管理人坚持说她就在里面,这座陵墓可以走到下方的墓穴里,里面陈列着四座石棺,萨拉伊本人的石棺稍大,覆盖着黑色带花纹的丝绸,其他三座石棺覆盖着橘黄色带花纹的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