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
又是一场四季的更迭
岁月的年轮亦悄然画上了新的一圈
回首2019一整年的印记
那些前进道路上不变的初心与执着
那些源于热爱的努力与坚守
那些舟车劳顿、风餐露宿的艰难与困苦
换来了此刻沉甸甸的成绩
什么?
你还不了解我们?
来来来!
让我们一起见证
遗产中心为2019写下的答卷
2019我们“内外兼修”,功力大涨!通过内部交流培训和外部会议论坛讲座等方式,成功点亮了大多数人员的“一专多能”成就,大幅提高打团能力。
1. 衡与变——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永恒的遗产,变化的生活”
2. 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地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城镇村专委会论坛
3.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清控遗产DIBO联盟论坛“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
4. 《福建遗产,同衡守护》系列同衡播报推广项目
5. 第二届乡村遗产酒店——2019示范项目专家研讨会
6. 文化觉醒——遗产酒店专题研讨会
7. 大木作建造技艺研修班第二季
8. 社区发展联盟论坛
与此同时,做激动人心的项目、做有意义的项目、做思路清晰的项目,既完成了工作又激扬自我、留下创造的足迹!
2019我们精心守护着总书记亲自保护下的福州名城、班禅驻锡地日喀则、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殷墟、武夷山。从规划、城市设计、工程设计、驻场服务,我们努力在福州古县连江、“郑和七下西洋驻泊地”长乐、后藏中心日喀则将遗产保护从理念、图纸变为切实改变人们生活的美好现实。
2019我们持续推进战略布局,深度参与多个大中城市名城立法与政策研究,持续跟进老城功能优化与城市设计,多专业平台搭建保障街区存量更新全周期落实。我们的规划师在首都核心区和副中心的摸爬滚打的中成长、转型,最终站在了服务街道和群众的第一线。
2019面对规划改革,如何紧随脚步,突破创新?我们给出了答案!
敢尝试——承接景德镇陶瓷试验区规划编制的国家重任,探索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策略。
承接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项目,规划范围79.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北部中国的国土面积,不可移动文物12.4万处的。在新理念、新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使命。
勇开拓——我们在景德镇陶溪川,践行DIBO一体化思路,一线团队的年轻人以业主顾问和代业主的方式,深入到招商、商管、设计管理、工程管理、线上平台、活动组织等运营工作的方方面面中。2019年,他们的努力换来了李克强总理和栗战书委员长的问候。
我们在武夷山申遗20年周年之后,对遗产地展开重新审视,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遗产与社区共生,人文与景观辉映的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深融合——深度参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团队,编写河北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导则文化板块,探寻文化空间的深层要义。
参与了科技部十三五课题、住建部试点实施方案,实现了从总体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到实施管理的全链条总包服务。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景德镇艺术瓷厂酒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2019遗产中心的足迹遍布在每一个需要我们的地方。
在三山五园,我们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景观双轮驱动之内因;在武威,我们通过研发新型建材探索生土建筑的传承之路,在加拿大,我们探寻早期华人历史与今日民族复兴的共鸣!
在大鹏所城,沿着600多年风雨斑驳的古城,我们寻找属于所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利用文物保护规划让古城蝶变重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我们把乡村复兴论坛从村里开到了镇上(百侯),开到了工厂遗迹里(沁源)。
山东的美丽村居,浙江的美丽乡村,河南修武的乡村美学,北京的乡村责任规划师,云南南涧,四川梓潼,我们在大江南北敞开胸怀,大胆引智,践行着乡村振兴的理想,广泛对接规划、设计等乡村建设院企资源。探索合作共赢激活乡村的道路;我们一直《在路上》,《走读中国乡村》,为《乡土聚落研究与探索》添砖加瓦。
驻滇工作室深入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拓市场、成系统有规模的主持承办在地学术活动,足迹遍布昆明、玉溪、红河、大理、香格里拉、巍山、剑川、怒江......
海西工作室在梧林村,树立新时代“陪伴成长”的规划责任观,为实现遗产保护与活化的平衡兼顾,“总包设计”为平台,搭建村民、政府、多专业设计团队的沟通交流平台多专业间互相校核,动态调整常态化。
2019我们探索了国土空间视角下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方法。
2019我们推进国家级智库建设,支持地方智库工作方面,得到众多顶级媒体的报道。
2019我们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评估与监管平台建设、文物评估系统等工作;并积极摸索名城保护规划成果GIS标准化应用,为纳入智慧管理平台夯实基础。
面对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大环境,我们突破极限,跨过了项目上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9我们开启了成都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项目,在东华门遗址这一千年不变的城市中心,面对高标准严要求的业主单位,国际化的合作团队,深感“一路向南,南上加南。”
2019我们依靠长征精神达成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家文化公园”的全新理念,国家战略的超高站位,覆盖67个市县的巨大范围,上万里长征路上千处长征遗迹的海量对象,一个月的奇短周期……最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保护规划》成为了省委宣传部领导眼中“外省单位在贵州完成的最好、最快、最接地气的规划”。
2019我们集结地质、规划、生态等20人专业成员组队,3次深入大兴安岭考察,野外用时35天。黑龙江漠河国家地质公园项目6个月申报成功,5个月规划通过评审,于2019年12月通过申报被正式命名。
2019,我们斩获19项国家级、省市级、行业及国际设计奖项,队伍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成就,队伍的坚韧与团结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2019年10月1日,中心第十、第十一党支部全体党员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并录制祝福视频,以此表达第十党支部对祖国热忱的爱。
2019年12月19日,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晓明女士就长征系列项目来院座谈,并为中心第十、第十一党支部党员讲述红色历史。
2019
我们无惧艰难,逆势前行!
2020
我们将迎风起航,搏风击浪再向前!
忆往昔,蒸蒸日上,成绩斐然;
看明朝,孜孜以求,时不我待!
感谢关心帮助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的各界各位亲朋好友
是你们
在爱护我们投身遗产事业的赤子之心
让我们不负韶华
以守护遗产为己任的我们
终将透过时间的力量和价值
在积累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编辑/排版|孙青
封面图/图片|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