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富胜,吴越,王生升. 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2]陈军亚. 韧性小农:历史延续与现代转换——中国小农户的生命力及自主责任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3]张鹏,张平,袁富华. 中国就业系统的演进、摩擦与转型——劳动力市场微观实证与体制分析[J].经济研究,2019(12):4-20.
[4]金祥荣,李旭超,鲁建坤.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税负竞争与正常企业逃税[J].经济研究,2019(12):70-85.
[5]何欣,朱可涵. 农户信息水平、精英俘获与农村低保瞄准[J].经济研究,2019(12):150-164.
[6]李兰冰,阎丽,黄玖立. 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与非中心城市制造业成长:市场势力、生产率及其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9(12):182-197.
[7]沈国兵,袁征宇. 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01):33-48.
[8]欧阳志刚,陈普. 要素禀赋、地方工业行业发展与行业选择[J].经济研究,2020(01):82-98.
[9]马草原,程茂勇,侯晓辉. 城市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制约因素与机制分析——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20(01):99-114.
[10]刘伟,张立元. 经济发展潜能与人力资本质量[J].管理世界,2020年第1期.
[11]余传鹏等. 专业化知识搜寻、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J].管理世界,2020年第1期.
[12]尹恒,李世刚. 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空间有多大?——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估计[J].管理世界,2019年第12期.
[13]赵晶,李林鹏,和雅娴. 群团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9年第12期.
[14]寇宗来,韩明赫,戴嘉鑫. 研究质量与合作者技能差异的倒“U”形关系——理论和基于12家中国经济学期刊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9,18(03):771-790.
[15]高楠,梁平汉,何青. 过度自信、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来自中国城镇家庭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9,18(03):1081-1100.
[16]范子英,王倩. 财政补贴的低效率之谜:税收超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9(12):23-41.
[17]陈钊,陈乔伊. 中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异质性、影响因素及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9(12):78-95.
[18]陈爱贞,张鹏飞. 并购模式与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9(12):115-133.
[19]陈骏,徐捍军. 企业寻租如何影响盈余管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9(12):171-188.
[20]黄赜琳,姚婷婷. 市场分割与地区生产率:作用机制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0,46(01):96-110.
[21]王启超,王兵,彭睿. 人才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兼论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J].财经研究,2020,46(01):64-78.
[22]叶林祥,张尉. 主观空气污染、收入水平与居民幸福感[J].财经研究,2020,46(01):126-140.
[23]刘利利,刘宏. 房价与城镇居民健康[J].财经研究,2020,46(01):79-95.
[24]汪金祥,吴世农,吴育辉. 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负债的影响——基于地市级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20,46(01):111-125.
[25]刘欢,席鹏辉. 中国存在环境移民吗?——来自空气质量指数测算改革的自然实验[J].经济学动态,2019(12):38-54.
[26]张可云,李晨. 区域派生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9(12):122-137.
[27]李言,樊学瑞.中国地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演变:1978~201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01):62-82
[28]李苏苏,张少华,周鹏.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优势的识别与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2):48-69
[29]王许亮.中国服务品市场分割、空间互动及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02):70-89
[30]何凌云,陶东杰.高铁开通对知识溢出与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02):125-142
[31]白俊红,刘怡. 市场整合是否有利于区域创新的空间收敛[J].财贸经济,2020,41(01):95-109.
[32]王煌,黄先海,陈航宇,张茜蓉. 人力资本匹配如何影响企业加成率: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20,41(01):110-128.
[33]周颖刚,蒙莉娜,林雪萍. 城市包容性与劳动力的创业选择——基于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J].财贸经济,2020,41(01):129-144.
[34]胡国良,王继源. 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20,41(01):50-64.
[35]徐志伟,刘晨诗. 环境规制的“灰边”效应[J].财贸经济,2020,41(01):145-160.
[36]樊杰,王亚飞,梁博.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J].地理学报,2019,74(12):2437-2454.
[37]刘毅,王云,杨宇,马丽.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一体化及其互动关系[J].地理学报,2019,74(12):2455-2466.
[38]王振波,梁龙武,王旭静. 中国城市群地区PM2.5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9,74(12):2614-2630.
[39]鞠洪润,左丽君,张增祥等.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J].地理学报,2020,75(01):143-159.
[40]张凯煌,千庆兰,杨青生. 中国城市土地城镇化多层级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20,75(01):179-193.
[41]盛科荣,王云靓,樊杰. 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基于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视角[J].经济地理,2019,39(11):84-93.
[42]李一飞,王开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制市的分类演进过程与规律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11):49-59.
[43]李海波,陈政,欧沙. 县域城镇化与人口回流耦合关系研究——基于湖南省88个县(市)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11):25-32.
[44]薛樵风,金晓斌,韩娟,杨绪红,周寅康. 区域历史人口空间格局精细化重建:方法与实证[J].地理科学,2019(12):1857-1865.
[45]王新贤,高向东. 中国流动人口分布演变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省际、省内流动的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19(12):1866-1874.
[46]李哲睿,甄峰,傅行行. 基于企业股权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9(11):1763-1770.
[47]闫曼娇,陈利根,龙开胜,兰民均. 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互补性比较研究——以14个城市群为例[J].地理研究,2019(12):2899-2912.
[48]曹炳汝,孙巧.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以长三角区域为例[J].地理研究,2019(12):3055-3070.
[49]宋周莺,虞洋,祝巧玲,车姝韵. 中国县域网络购物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9(12):2997-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