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改革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系统性重构过程,是适应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不仅涉及多层次、多类型空间规划的合一,也涉及规划建设管理方式的整体转型,总体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层面的改革是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
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到北京、上海等总体规划的批复,反映出改革思路,突出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两方面的作用,以及面向实施加强与管理制度的结合。其中,需要重点把握三条主线:
1. 体现生态文明导向。作为国家面向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导向,传统发展路径要转换思路,调整发展动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部委机构改革到空间规划体系重建,都是围绕这一导向做出的制度安排。
2. 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注重速度和规模,转向注重品质和内涵,以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规划的基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重构规划的价值体系。
3. 适应市场化转型趋势。规划适应市场规律是传统规划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总体上还留有很多计划经济痕迹,规划技术体系还较多体现为对建设计划的安排。在新的时期,需要加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妥善应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发挥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的引导性
作用,解决好规划体系运行中的内在矛盾。
这些改革导向,既涉及规划技术层面问题,又涉及规划体制变革需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改革要求:
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规划体系的整体运行离不开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过去不同部门之间的空间政策安排相互打架,底线管理难以实现,规划目标与实施运行脱节,多规合一的运行机制难以建立,都与缺乏整体的政策法规体系密切相关。
2. 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和总体规划作用的发挥,不仅是编制层面的问题,更涉及到不同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不同条块之间的事权划分,需要从纵向和横向统筹行政管理体系运行框架。这意味着,多规合一不仅是“一张图”的合一,最终需要构建统一的行政管理平台,保障在统一的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加强规划技术之外的行政体系改革是完善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
3. 规划技术体系的整合。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并不是用一个规划去覆盖所有的规划,而是要保障各层次、各类型空间规划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内运行。发改、国土、环保、住建等不同系统、部门规划的合一首先是规划技术体系整合的过程,包括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同规划技术标准的合一,也需要从不同层面的规划以及不同类型的规划,包括国家、区域、地方等不同层级政府以及不同部门管理职能角度,理清各自需要关注什么、需要贯彻什么,哪些是刚性的管控、哪些是弹性的安排,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建立整体传导关系。
4. 战略层面和实施层面的规划衔接。传统的规划体系中存在各种脱节现象。首先是缺乏区域性的规划引导,跨地区、跨流域的规划协调不足,特别是象长三角这类地区,一直缺乏整体性的空间规划安排,这是规划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加强的内容。其次,在城市开发控制层面,传统的总规到控规体系也是脱节的。在开发强度管控、土地使用功能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构建起上下衔接的规划技术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实施层面行动规划的安排,围绕行动构建一整套面向规划实施的规划调控机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规划体系,加强底线管控、战略引导和实施评估等方面的技术体系建设。
近年来同济规划院在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特别是在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了同济规划学科优势,通过加强学科——研究——实践三个环节的整合,突出体现了在产学研结合、国际视野与国内实践结合的优势。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同济规划院要在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主动谋划规划院的发展。同济规划院已形成较强的行业影响力,但要加强对行业趋势和适应能力的评估,主动谋划、构建适应未来趋势的规划院发展战略框架。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除了要加强内部的技术力量,还要促进与外部人力资源的结合,特别是要发挥好规划院作为同济大学服务社会的平台作用,促进同济多学科优势和规划实践的衔接。
3. 开展系统性的规划研究工作,尤其是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新技术发展、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科研储备和科研布局,为新的规划业态和适应城乡发展格局提供充分的研究积累和规划技术储备。
4. 加强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将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相关专业引入规划,形成更加开放的规划组织模式和技术体系。可以预见,未来的规划不再是一个专业包打天下,跨专业、跨部门、校地合作越来越重要。走向存量化时代,以解决具体问题导向的规划需求会越来越多,传统基于宏大规划的规划方法和手段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
总之,当前处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变革的大时代,从规划师到规划院都需要积极适应、预见、谋划和行动,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让规划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