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1热议 | 从和颐酒店事件看犯罪、建筑及城市空间的关系
来自: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最近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让公众的关注点都集中于酒店本身的管理问题、看客为什么不施救的人性因素以及单身女性出行安全等方面,但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论来看,犯罪&建筑及城市空间的关系也是大有文章。
来自:城市建设
内容解读:保有量巨大但却又屡禁不止的电动自行车在全国各大城市频出现,既有承担外卖、快递等行业服务的,也有大妈大爷日常出行的;但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影响其实是很严重的,近日,多地出台政策限制甚至封杀城市电动自行车行驶引发舆论关注。
TOP3国匠学社06:城市竞争,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来自:国匠城
内容解读:“地方政府竞争”模型崩解,中央集权以及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这会是“十三五”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吗?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城市发展负面效应的显现,我国的发展出现了转向,城市之间的竞争似乎已经坐定,地方政府该如何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
TOP1陈锡文表态:我很反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口号! 来自:城镇化笔记
内容解读:中国的大官几乎从不表态,但出身上海书香门第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却在“两会”受访时坦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是搞农村问题的,我很反对这个口号。”访谈中,陈锡文就农村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讲话。
来自:规划中国
内容解读:虽然持续的雾霾已逐步引起了政府、社会对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的重视,但我国目前的能源系统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指出,从供给侧做更大的变革提供可靠、高效、清洁的能源系统才是真正最终实现低碳、节能和清洁。
TOP3专栏|巴曙松:市场化是我国土地改革的主线索来自:新土地规划人
内容解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最终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是一条贯穿土地改革的主线索。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提出,围绕这个线索,土地改革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收益分配、分类处置。
TOP4观察 | 梁建章:严控大城市规模将浪费人口优势?来自:中国城市中心
内容解读:房价高涨、生不起二胎、人口限制......这些大城市表现出来的特点不仅引发思考,中国拥有最大人口基数,最贵房屋价格,和最低生育意愿,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因果关系呢?而最近政府出台的严控大城市规模和房产限购的政策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来自: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中国的乡村社会并没有完全失去活力和吸引力,它正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而焕发着一种新的生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吴恩远教授最近相关研究得出结论,“返乡潮”的出现,说明一个强调市场主导的城市社会业已成形。
TOP2笔记|退休小镇:婴儿潮的余音,年长者的迪斯尼 来自:市政厅
内容解读:对于美国Baby Boom(婴儿潮)的那代人,许多人的记忆也许还停留在摇滚文化、消费主义、政治行动主义这些,但其实他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接近70个年头了,不再年轻的婴儿潮一代却仍然在继续“发挥余热”,在佛罗里达州形成了“退休小镇”。
TOP3深度 | 城市是“城”加“市”:权力、市场与城市治理 来自: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内容解读:权力性的城市治理是以治人为基础的,而市场性的城市治理是以治不动产为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毛寿龙教授认为,前者是权力的、等级的、封闭的;后者是自由的、平等的、开放的。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转载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邮箱2308330046@qq.com。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回复“067”,查看“城市形态迷思,用空间分析说话”回复“070”,查看“制度与转型——广州开发区三代园区演化评述”回复“071”,查看“哪里是珠三角就业增长最快的地方?”回复“075”,查看“城中村改造 = 市民化?广州猎德安置房社区的村民市民化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