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5日上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清控遗产DIBO联盟论坛“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举办。大会通过来自一线工作者的案例分享、经验介绍、问题总结,以及来自前沿研究者的方法探讨、反思总结和制度分析,从多个视角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这一主题。
2019年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主办,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清控遗产DIBO联盟协办的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清控遗产DIBO联盟论坛“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举办。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历史文化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吕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理事赵中枢、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间艺术产业示范基地主任吕春生、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霍晓卫等领导和嘉宾,及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衡复路、广州荔湾区沙面历史文化名街等国内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咨询机构的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从业者、研究者和全国各地街区代表,共计150余人参与了此次盛会。
会议由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荣峰发言致辞。黄元副会长在致辞中阐述了历史文化名街在我国文化遗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和总结了自历史文化名街专委会从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此次年会“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为主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荣峰表示,历史街区和风貌建筑是青岛这座海滨城市百年历史文化传承的根脉,而市北区作为百年青岛的历史原点,将迎来“走得更快,发展得更好”的历史机遇期。他相信,在各位嘉宾和朋友的支持下,市北区将成为新金融、新业态茁壮成长的沃土,早日实现老城区的转型升级,为青岛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常青院士认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进程。将历史古迹当作神圣纪念物进行“隔离式保护”,恰恰是建筑现代性的极力推崇者勒·柯布西埃等现代建筑大师们率先倡导的,到了后现代时期又有了新旧交融的“拼贴城市”理论,而晚近的一种保护理论动态则提出:城市遗产应具有双重推力,不但要借助技术手段推动内在的遗产保存,而且要运用记忆文化推动外在的城市进化。街区保护的原则既要“修旧如旧”,保留时间所造成的客观状态;又要“整旧如故”,寻找客观依据重现文物昔日原貌。常青院士通过分享海口骑楼老街的修缮和整饬工程,系统地介绍了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如何对街区的结构、肌理、街廓的建筑、景观进行修缮和整饬,以及如何激活街区的集体记忆和历史场景。
文化产业和创新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以《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策划方法探索》为题,选取以文化、商业、金融为代表基底的三个历史街区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分别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分析阐述了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思路和策划方法,并提出保护利用五大要点:1、内容上,挖掘遗产价值,整合文化资源,营造特色氛围;2、场景上,依托遗产空间,组织人群动线,创造文化地标;3、功能上,“产业-消费-社区”融合,“生产-生活-居住”互补;4、界面上,尺度宜人,向城市打开;5、交通上,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可停可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会长 张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认为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相比,历史文化街区更多地承载了城市文化多样性的生活方式,是历史遗存与传统生活方式最密切的结合体,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应局限于保护物质遗存与风貌外观,也应重视保护城市生活特征、传统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吕舟教授反对“腾笼换鸟”式的街区保护,他认为将历史与当代生活分离将导致街区活力和真实性的丧失。吕舟教授进一步以雨儿胡同修缮、书圣故里街区更新等案例说明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微改造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保持街区的真实性与韵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住建部历史文化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 吕舟
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薛鸣华总监介绍了自2015年以来在上海衡复历史风貌区重要道路的具体保护提升项目上的实践经验。在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的保护与改造项目,其规划思路经历了由2015年的“五违四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到2016年“风貌道路保护与景观品质提升思路”,到2017年“以风貌道路街区文化艺术、社区活力导向”,到2018年“道路精细化管理与风貌区整体品质提升”的转变和演进。形成了以“街道风貌管理总则12项要素”、“一栋一册”风貌管理细则、“街道风貌管理精细化的长效机制”等街道风貌管控总则、细则组成的精细化管理导则。
原青岛市规划局展二鹏总工程师通过“里院九问”,提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里院是城市发展的宝贵遗存和文化财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是青岛特有的“绿水青山”,青岛历史城区申遗的主题空间和重要板块。在统一规划、整体保护基础上的有机更新、结构优化、产业复兴和民生改善,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资源价值,确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适应城市化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土空间资源高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文化品质,引导青岛建设绿色、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重要途径。
原青岛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 展二鹏
清控遗产DIBO联盟副理事长刘岩先生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运营有别于普通房地产的商业运营,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普通的大型商业运营团队很难介入。为了改变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重投资、轻运营的问题,必须在设计、投资、建造、运营的全流程都贯彻规划设计(场景)+运营策划(内容)两条腿走路的运作模式。刘岩副理事长结合北京模式口与景德镇陶溪川两个案例分享了清华DIBO联盟在遗产地运营实践中的工作方法:首先要定调性、定规模、定业态;其次要结合空间规划建议把业态内容落实到城市场景;最后要通过遗产地品牌的树立,建立对相关社群的黏性,达到长期维持遗产地人气的目标。
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总工程师刘文峥女士在会上介绍了沙面街区保护的实施案例及项目建设的思考。刘总工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核心是“建设有温度的城市”,重点是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基于新时代的要求,使老街焕发“新活力”。沙面历史街区的改造从“交通、绿化、场景、生活、建筑、文化”等八个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打造“西广州、漫沙面”。刘文峥总工在报告最后提出关于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思考要点:1. 既要宏大规划,也要精细行动;2.强调城市微观尺度对人性的关怀;3.空间营造倒逼业态升级,循环推进。
基于目前主题商业在业态、品牌、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的问题,北京分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雨霏副总经理提出了“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思维方式,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结合互联网传达与AI 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来补充项目运营阶段的推广问题,并提出互联网有利于补充增强用户粘度,支持商业街区的运营红利。报告通过解读故宫、陶溪川、金融街三种典型属性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文化IP”、“粉丝经济”、“AI智能”等方法手段提升商业价值的新思路。
北京分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及管理合伙人、战略&策划副总经理 吴雨霏
正经做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郑国慰先生指出相较于基础的物质满足,千禧一代(1982-2000年间出生群体)更重视社交分享、社群归属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需求,因此他们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存在脱节的问题。正经做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从年轻人的视觉语言和社交模式出发,通过充满生活细节的艺术装置、主题展览、快闪活动等艺术设计手段来展现时下热门的社会话题,让千禧一族在拍照、玩耍、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产生更多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也起到在国际语境下传播和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郑国慰先生分享了正经动物园、正经疯人院、正经饺子馆等“正经系列”原创IP展览,展示了他们针对千禧一代社交模式的艺术实践。
专家对谈环节由名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霍晓卫、清控遗产DIBO联盟副理事长林霄主持。主要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创新的关系”、“历史文化名街的时代价值”等方面展开。对谈嘉宾分别就“促进城市创新的角度”,“融入城市创新的挑战”,“参与城市创新设计的经济运营”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与科技、运营、经济等方面的融合方式等问题交流观点、分享经验。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霍晓卫
本次年会除为大家带来行业的前沿资讯以及权威报告外,还播放了《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主题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历史文化名街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并组织与会嘉宾参观了青岛市八大关、馆陶路、四方路、中山路等历史街区。
视频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展示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史文化名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传承着一个地区的在地文化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大会通过来自一线工作者的案例分享、经验介绍、问题总结,以及来自前沿研究者的方法探讨、反思总结和制度分析,从多个视角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历史文化名街的十年”这一主题。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自2009年启动,至今已经有十年历史,陆续评选并向社会推介了五届共5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3年成立的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今后,将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利用与宣传推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城市创新与发展。
编辑/排版|余婷婷
封面图/图片|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