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城市可建设用地日益趋紧的背景下,增量式发展难以为继,城市社会经济也需要从重速度和规模的外延式扩张转向重效益和质量的内涵式增长,城市更新便成为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WHY
在高速发展二十多年后,苏州高新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位列第17名,以占全市2.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7%的GDP,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增量发展空间余量紧张、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内部发展不均衡、亩均产出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城市更新成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次规划试图用更新的思维方式来塑造更(gèng)强的业态、更(gèng)优的品质、更(gèng)好的治理。
(1)更(gèng)强的业态
通过城市更新实现对资源要素组织的高效利用,对产业链条系统的完善提升,对产业发展路径的革新设计,来构筑更强的业态。从而打造更符合战略发展趋势、适应未来的特色化的一产、二产、2.5产业、三产发展格局。
(2)更(gèng)优的品质
通过城市更新来破解当前苏州高新区在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宜居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全面的产居功能配置与精致的城市空间环境,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增强苏州高新区的整体吸引力。
(3)更(gèng)好的治理
通过城市更新探索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来进行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精治、共治、法治,以全域统筹的方式提高治理效率。
WHAT
城市更新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苏州高新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也从未停止过,核心区域的城市建设已几经更迭,早期1.0阶段的城市更新以政府主导为主,更新方向单一,主要是工改商和工改居,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等为主要目的,当前城市更新工作在全区逐渐全面展开,主体更加多元,方向也不局限于工改居、工改商,还有工改公益、工改工、工改科等,开始向2.0阶段迈进。已开展的城市更新工作涉及产业用地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整治更新等多个方面。以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和乡村整治更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产业用地更新中,以市场主导的退二优二和退二进2.5行动呈散点分布于全区,数量较多,但受限于政策,仍有大量更新动能未能释放,以政府主导的产业用地更新区域多呈块面状,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土地收储成本给财政带来一定压力。
总体而言,苏州高新区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呈现出以下特征:
(1)更新工作以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更新动机不一,有待统筹;
(2)各板块发展阶段不同、自身定位不同、城市更新的紧迫性及需求不同;
(3)对苏州市既有政策利用及实践不足;
(4)缺乏顶层政策支持。
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及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城市更新经验的基础上,可见城市更新工作正从初期的居住区更新和文创型更新走向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综合更新,也需要结合自身社会经济条件,在实践操作中找寻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平衡点,要顺利地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更要构建一套政策体系。
规划确定了“以提升苏高新区域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总体目标,力求实现城市更新工作的五大转变:
目标转变:由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
主体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企业多方互动转变。
模式转变:从传统的点状项目更新向全区统筹更新转变。
方式转变:从简单的拆除重建向综合运用多种更新方式转变。
行动转变:从政策“支撑不足、犹疑不决”向“积极争取、先行先试”转变。
HOW
构建更新规划体系
规划构建了从宏观层面到中观层面再至微观层面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本次规划即是完成宏观层面整体统筹工作。

划定待更新区域
规划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改局主导的苏州高新区工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产业用地综合评价及苏州高新区各板块主观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经过多轮深入访谈调研,形成得到多方认可的待更新区域,并划定了城市更新单元。


产业创新发展与城市更新相融合
按照“定量、定线、定性、定链”的思路,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总量、空间布局及产业链构建,对城市更新单元提出细致的管控与引导措施,并在苏州市率先完成产业区块线的划定工作。
规划通过多方法分析预测未来保障苏州高新区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产业用地底线规模,结合现状产业用地空间发展趋势和既有苏州高新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转型规划划定产业社区与产业基地区块线,保障实体产业用地规模,把握城市更新的总体方向。

以主导产业、产业链条、创新链条为切入点开展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现状主导产业产业链条分析,发现其中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链”、“补链”、“延链”,形成规划产业链条,在苏州高新区既有产业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板块为基本单元形成规划产业地图。基于创新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创新运作体系,匹配相应的创新产业载体,构建适宜产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体系,产业发展研究的结论进一步反馈到前述城市更新单元与产业区块线的研究中,明确各城市更新单元与产业区块线内的产业功能导向。

采取分类指导策略,对城市更新单元进行综合引导,各类城市更新单元依其特点采取不同的管控引导策略,从而有效指导后期城市更新工作。
制定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城市更新工作能够有效实施推进,在提出建立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对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主体与操作模式提出建议,并综合《苏州高新区城市更新实施工作方案》初步方案、区发改局《苏州高新区产业用地提档升级再开发工作指导意见》初步成果、区土地储备计划及各板块意见,提出“三年更新行动计划”,同时拟建立一套城市更新规划决策管理系统,协助规划管理者高效、有效地进行城市更新类项目决策。
结语
本次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长三角区域产业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团队试图通过苏州高新区的规划实践来探索一条适宜江苏省的城市更新路径,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各类配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项目分管:姜劲松
项目组成员:贾正、蒋瑞明、李义萌、闫昊、周骥、吴卓烨、郭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