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世界建筑》杂志承办的“回归设计本源”——THAD青年建筑师论坛及作品展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报告厅成功举办。该活动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一直延续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gad ? line+ studio、goa大象设计、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的6名优秀的青年建筑师。面对当下中国建筑处于的不同时期和语境,他们就如何在创作中立足设计本源,并在此基础上以独特的建筑设计手法加以呈现为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建筑师是建筑行业欣欣向荣朝前发展的活水源泉,由于他们不懈的创作,才有了现在无比丰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样式。21世纪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建筑师更是要顺势而为,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作出符合时代气息的作品。

主持人 周榕丨《世界建筑》杂志副主编 建筑评论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周榕老师开场介绍了各位嘉宾并开启了本次演讲。

方云飞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分院执行总建筑师 建筑设计一所所长
方云飞以十年来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所主持的地产项目类设计为例,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以代表传统文化的砖石为建筑语言,结合现代建造工艺,融合地域特征,在设计中形成有源的建筑之式。他在最后也提出,对形式的探讨不应终结于此,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超越。

孟凡浩丨gad ? line+ studio联合创始人 主持建筑师
孟凡浩从时间性和自然性两个维度分享自己近年来多个建成项目的设计实践。随着自身在城市营建和乡村激活领域的不断深入,他意识到城市和乡村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态体系,而建筑设计应围绕终端用户体验而展开,与当地生活去发生联系,将优质的在地体验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一并考虑,将传统地域文脉与当代生活方式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为城市人营建乡野田园体验,为乡村原住民筑造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目的。

李匡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全过程设计分院副院长
李匡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多年来在首钢产业园区工业遗址保护与改造利用的实践。针对首钢工业厂区的历史和现状,坚持以研究为先导,在系统解决产业、交通、市政等复杂问题的前提下对工业遗存进行科学保护。在建筑设计上秉承审慎克制的理念,尊重既有工业设施的空间和风貌特色,对工业遗存进行具有原真性的活化利用,最终实现整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复兴。

卿州分享了三个总部办公类的建筑实践:宇视科技总部、天目里和浙商银行总部大楼。提出了对于总部办公体量类建筑的两个重要设计原则:可达性和场景的营造。她认为空间应涵盖人的绝大部分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体验,这样人群才会持续有动机在被精心设计的空间中进行丰富的活动,进而让建筑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针对不同功能需求的建筑,从为大家提供全时体验的角度去塑造更开放和多元的建筑空间,是不变的法则。

张铭琦分享了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艺小镇、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冰雪小镇两个项目,以其参与的规划相关工作为视角展开的一系列建筑设计实践。他表示希望在未来,建筑师可以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城市设计,分工明确,形成整体合力,从而才能在设计中做到有张有弛,彰显特色,最终实现打造主动式健康的高质量城市片区的目标。

隋锦赢丨德国gmp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副总监 德国注册建筑师
隋锦赢提出在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师作为社会进化的突变因子,是兼顾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解决者。建筑师应运用设计的手法来回应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社会发展。他在演讲中例举了天津滨海文化中心等两个文化项目,设计中如何以简洁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手法产生纯净而又生动的空间。


城市更新和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对于设计品质就会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本次论坛受邀的来自中国高校、国营、民营设计公司、外国事务所和独立事务所建筑师的分享,不难得出,多样性的平台交流对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行业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此次活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希望给予青年建筑师们更多发声的机会,从而引发全社会对于建筑设计的关注,使得设计真正成为提高全社会品质的方法。
摄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转自: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