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新时代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思考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AwODQ4Nw==&mid=2247491206&idx=1&sn=233d8f5098aceb2443924d37ab1a0455&chksm=fc61980ecb16111875e5cda1690febf71f99665b6c8b46d4452daaa34c8059ab794ca18e0ee7&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南粤规划
时间
2019-12-03 13:27:20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来源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口述 |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规划师 肖志中
整理 | 冯雪琪
全文共
327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全国建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发挥着“战略引领、约束传导、统筹保障”的作用。编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认识时代变化,传承规划基础,把握关键技术。
01.
认识时代变化
1、新时代发展逻辑变化
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城乡发展规律,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党的 “十八大”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分两步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至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创新实力、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城乡区域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内容。
从国土空间规划角度,关键是要把握三个方面的逻辑变化:第一,要把握保护的逻辑变化,注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更加突出系统治理的思路,对自然资源的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保护与修复;第二,要把握发展的逻辑变化,突出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生产效能、生活品质、环境质量;第三,要把握资源配置的逻辑,引导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向能动作用,在进一步强化政府配置约束性、保障性资源的同时,弹性适应市场变化,建立有条件的弹性适应管控体系。
发展逻辑转化导向
2、新时代管理逻辑变化
按照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空间规划的管理逻辑发生了较大变革和重构,总体上是从“多规并存”到构建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一变化,是新时代发展要求与过去管理体系不匹配的结果。
首先,从资源统筹角度,过去“多规并存”不能适应“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求,各类自然资源规划存在编制基础缺乏协调,基础资料、统计口径、用地分类标准等不统一;
其次,从规划协调角度,过去各种空间规划自成体系,管制重点各有不同,规划内容存在错位、重复、交叉,利益多元、导向各异,建立统一协调的“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是解决空间冲突问题,实现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权威性的必然选择;
再次,从管理效率角度,过去“多规并存”也难以适应行政审批“多审合一”要求。在新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下,国土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部门行使管理职能、建立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
空间规划发展矛盾
02.
传承规划基础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各城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顶层设计和基本依据。然而,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规划基础,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立足城市发展的阶段规律和空间规划体系基础,按照新时期发展要求进行重构。
以武汉市为例,编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了了以下方面,第一,是进入转型期的城市发展基础,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型的重要阶段,处于经济、科技、社会和空间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二,是“多规合一”的规划时间和管理基础,自1988年起,武汉市实现了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合署办公,现已逐渐形成了“导控型规划”和“实施型规划”为构成的“两段五层次”的规划编制体系;
第三,是新一轮“三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基础,2015年起按照“两规合一、三规同步、多规融合”的思路,武汉市开展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
武汉现有规划编制体系
03.
把握关键技术
重点要从工作组织、规划基础、空间格局、体系统筹、规划实施等方面把握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提高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操作性。
1、建立开放参与、共同规划的工作组织模式
合理、科学的工作组织是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保障,既需要上下规划的联动组织,也需要横向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还需要专家、社会的广泛参与。
以武汉市为例,按照上下规划同步联动的思路,同步开展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规划)、控规升级、村庄规划等编制工作,自上而下促进市级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刚性要的有效落实,自下而上了解掌握区、乡镇发展诉求、主要问题并在市级规划中有效反馈。加强横向规划融合贯通,与“三调”工作紧密互动,整合梳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三规”成果,建立了各区、各部门“共同规划”机制,充分融合各区诉求和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空间安排。同时,加强了“专家领衔”,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主持开展重大专题,并通过传统纸媒、新媒体等多路径推进公众参与。
各阶段“共同规划”安排
2、构建综合互联、特色适应的规划基础体系
按照新时期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从基础调查、基础底图、基础评价等层次建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体系,结合城市特色,开展基础工作。
以武汉市为例,首先是以“三调”为基础,并加强了对人、地、房、产、设施的综合调查,形成全口径的调查体系;其次,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体等主要地类逐一校核,对于交叉图斑,按“耕、园、林、草”优先次序确定,形成了多要素合一的国土空间现状图和数据库,统一底图、底数;再次,在国家相关技术规程的基础上,结合武汉的资源特色,开展“双评价”“双评估”, 掌握国土空间条件,为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奠定基础。
3、促成多层次、多要素统筹的空间格局
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目标,处理好自身与周边、全域与重点、整体与要素的关系,重点形成区域、市域、三生统筹的空间格局。
在区域发展上,突出与本市相临地区的空间协同,以武汉为例,突出了以1小时交通通勤距离为基础的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推进武鄂、汉孝、武咸、武仙洪等临界地区的空间、功能、交通、生态等协调一体。
在市域发展上,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基础,综合城乡空间发展基础和动力,建立适应城乡空间基底、空间发展规律的空间格局,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本格局。
在三生空间统筹上,要以“双评价”为基础,综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形成自然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农村空间统筹布局的“三类空间”,完善三生空间的用途管制体系。
4、打造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统筹体系
首先,要以生态文明为准则,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按照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思路,在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等基础上,整合其他自然山水、耕地、自然保护地等要素资源,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管控。
同时,加强从单要素管控走向系统治理,拓展划定“基本农田储备区、生态修复区”,引导开展农田整理、生态修复等 实施工作,未来达标后可纳入保护线范围。健全城镇生态农业空间用途管制差异制订各类用地之间的转换规则强化对 健全城镇、生态、农业空间用途管制差异,制订各类用地之间的转换规则,强化对 非耕农地、生态用地的用途管控,实现全资源要素用途管控。
其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促进城乡融合。促进城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主城地区实施有机更新,新城地区着重推进“增存挂钩”,小城镇突出特色化发展,提升精致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大力实施“增减挂钩”,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面新功能、新业态、惠农服务用地;突出以功能小镇为支点的田园功能单元,形成乡村居、产、 服、游”一体化的基本单元,以实现乡村地区全域覆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抓手。此外,加强城乡要素流动,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体系。
文旅小镇—武汉花博汇
5、形成“传、管、督”一体的规划实施体系
在传导体系上,构建“总-分-单元”的空间分区传导体系,涉及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等要素进行刚性传导;
在管制体系上,构建“分区+用途+指标+名录”的综合管控体系,形成以分区为基础、以用途为细化、以指标为量化、以名录为辅助的“全维度”管控;
在监督实施上,探索建立规划智慧监督和决策体系,以武汉为例,为加强国土空间的精准感知、精确管控和智慧引导,武汉市启动了“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计划全口径、全方面对城市进行整体解构与系统量化,构建空间数据模型,模拟复杂城市系统,感知城市体征,监测城市活动,预演建设效果,建立智慧化的国土空间治理综合平台的国土空间治理综合平台。
*本文根据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肖志中
2019年11月在深圳主办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师专业技能培训班”的演讲整理,经讲者审阅后刊出
近期阅读:
“生态触媒”激发空间活力
“腰部”的缺位与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珠三角地区都市圈建设的思考
创新导向的建成环境更新 ——从新趋势到新范式
佛山三龙湾碧道:高架桥下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都市区视角下的多模式交通走廊空间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