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通知》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依法实施,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
《通知》指出,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的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通知》提出,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普查各项工作。普查取得的数据,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部门和单位对各级行政管理工作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通知》明确,要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和普查数据真实准确。要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严禁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泄露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
按照规定,我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距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过去八年多时间。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人口也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
那么过去八年来,哪些城市人口增长最多呢?
梳理35个重点城市2018年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后发现,对比2010年六普人口数据,8年来有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其中深圳、天津、广州、重庆增量都超过了200万人;在增速方面,深圳、天津、郑州、广州、厦门名列前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长春等个别重点城市的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未发布,故没有纳入统计;西安2017年代管了西咸新区,因此2018年与2010年的数据无可比性,也没有纳入。
人口是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就业机会,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各种要素资源也会向大城市聚集。
数据显示,8年来,有1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了100万人,分别是深圳、天津、广州、重庆、北京、郑州、武汉、上海、成都、长沙和杭州,全部都来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可见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规模息息相关。
其中,超过200万人大关的有深圳、天津、广州、重庆四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强一线城市京沪的人口增量都少于200万人,主要原因在于,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为了缓解接通压力、提升生态环境等,近年来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目标和产业疏解政策。
相比之下,包括广深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心城市,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8年以来,深圳和天津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都超过了260万人。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深等城市的落户门槛都比较低,并纷纷出台了各种招揽人才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人口从京沪转移到了广深等城市。
不过,如果考虑到2017年深圳首次将深汕特别合作区纳入统计,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口为7.51万人,则过去8年来深圳实际增长人口为259.36万人,略少于天津的265.8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与深圳近8年的人口增长态势截然不同。天津在2016年之前尤其是2011~2014年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3年这三年人口增量都超过了50万人;但到2016年之后,随着能源重化产业下行,经济增速放缓,人口增长态势也随之放缓。
相比之下,深圳在2015年之前人口增长较慢,但到2015年之后,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两个城市的分化,也与近年来南北分化态势相吻合。上述11个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0万人的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和郑州外,其余城市全部来自南方。
从增速来看,共有10个城市过去8年人口增幅超过10%,分别是深圳、天津、郑州、广州、厦门、长沙、武汉、贵阳、杭州、南昌。其中,除了郑州,其他城市全部来自南方。
从区域变化来看,过去8年,中西部的几个中心城市表现十分耀眼。包括重庆、郑州、武汉、成都和长沙的常住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0万人;增速方面,郑州、长沙、武汉、贵阳、南昌8年增幅都超过了10%。
其中,重庆过去8年常住人口增量达到217.19万人,总量超过3000万人,达到了3101.79万人。重庆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过去,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经济欠发达有不少人口外流到其他省份,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但随着重庆主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到重庆主城区工作,重庆的常住人口也在快速增加。
郑州过去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151万人。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由于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产业和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包括武汉、郑州、成都、重庆、长沙、合肥、西安等在内的中心城市也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些中心城市是中西部地区高校、金融、人才等要素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公共配套最为完善,也是中西部航空枢纽、高铁枢纽,在营商环境大幅度改善后,这些城市成为大中型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首选。
近年来,这些中西部中心城市经济增速名列前茅,人口、人才也纷纷留在这些城市就近就业。
比如,武汉近年来凭借雄厚的科教实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湖高新区集聚了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数十家上市公司,是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武大、华科等武汉著名高校毕业生留在武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并超过了北上广。
武汉光谷关东街的变化更是个典型例子。2011年,关东街道人口为22万人,去年底增至95万人。这个数字与“硅谷之心”圣何塞市相当。1950年到1970 年,硅谷人口每隔15 分钟就有1个人迁入该市。光谷关东街发展更为迅速,过去8年,每隔5分钟就有1人迁入。
相比之下,有8个城市过去8年常住人口增幅低于5%,分别是南通、温州、东莞、哈尔滨、苏州、沈阳、无锡、大连。这些城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温州、东莞、无锡等外贸明星城市。这些城市近年来面临着出口产业转型升级难题,尤其是在土地、劳动力等各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有不少产业转向了中西部地区,因此这些地方的人口增长也大幅放缓。另一类则是沈阳、大连、哈尔滨等东北城市。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比较大,面临着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