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1982年至今,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出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各地应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严格保护,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然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环境保护、旧城改造、新建筑建设等的矛盾依旧存在,在规划上保护老城和建设新城如何“分而治之”?历史名城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把握“度”的问题都备受各界关注。
本期开启的名城保护行动,精选并特别推出了一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题,邀约了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与研究的实践者们,分别介绍来自名城杭州、江西抚州和安徽黄山屯溪老街的特色案例。与此同时,我们还邀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中枢博士,揭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保护的困惑与破局。
赵中枢博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01
从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提出至今,回顾名城保护走过的30多年,您最想谈点什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何在?
1982年《文物保护法》第一次以法的形式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同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也正式启动。现在看来,30多年前的这些举措意义重大,30多年来的名城保护工作成绩显著,也相当不容易。
02
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名城是如何突显价值并发挥作用的?
我国是先有历史文化名城,然后才有世界文化遗产概念的引进。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有了第一批入选的世界遗产保护项目,如长城、泰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都是首批申报的世界遗产。通过世界遗产申报,参与国际遗产保护,中国在国际交流特别是文化交流舞台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大,申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世界遗产总数已经并列世界第一。(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总数达到55个。)
▲ 河北承德
03
您提到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特色的产物,那么,我国是否已经形成了特有的保护体系?
我国已经形成以两法一条例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法律法规体系(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城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国务院强调各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名城的党委和政府应负主要责任。
名城保护体系在技术层面也形成了三个层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文物保护单位来说,不仅要保护文物单位本身的价值,还要保护与之相关的周围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应该保护外表,更新内部,增加基础设施,提升街区活力;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保护其整体风貌,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 延续遗产的寿命。概括来说是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延续古城的规划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历史遗产不可再生,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实施措施,必须通过规划来确定。
04
您刚提到三个层次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应采取什么保护方式?我国名城保护之路应该怎么走?
▲ 赣州慈云寺宋塔及周边环境
05
历史名城保护与更新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和难点,保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
历史遗存是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把使用和历史价值放到现代生活去考量的时候,会特别困难。既要保护,又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还要把历史信息保存下来。虽然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去做!因为历史遗存中有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或者辨别的信息。只要它保存下来了,后代的人比我们更聪明,完全可以继续解读其历史存在的信息;但如果它的载体破坏了,研究的基础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它的不可再生性。
▲ 汉张良庙汉中留坝
从历史的长河看,我们这个时代仅是历史上很小一个剖面。这个剖面是从历史长河里积累下来的,我们处于长河下游,记载了上游所有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文化和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都非常重大,特别是名城的书记和市长,你的权力是好好保护和利用它,把历史遗存完整的传给下一代,而不是大力去拆迁改造,否则将会成为千古罪人。
06
在城市新的发展时期,应该如何平衡名城保护、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
古城保护一定是惠及老百姓的。外面的人来旅游,他分享古迹遗存,分享历史,分享古城好的东西,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是古城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实例。时代在进步,人们的需求在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维修原有建筑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因为建筑都会逐渐老化。城市建设也需要新的工程,需要新的亮点,这与经济发展是有关联性的。比如北京奥运会时建成的鸟巢建筑,不是仿古的,而是创新的,建筑形式得到公众认可,扩展了北京的原有中轴线,形成新的地标,是一个成功的创造。鸟巢与故宫都成为了北京的名片。新的建筑形式、功能都是需要的,如果在古城中建设,一定要注意对古城的尊重,注意在体量、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协调。把城市中原来的古迹拆了,拆真建假不可取。
07
相对一些大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扮演的角色会弱一些,它们又应该如何保持和延续传统风貌?
▲ 浙江龙泉
任何城市都有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的政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大家认为它有一定价值,就先保护起来,然后进一步对其价值深入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投入也在每年递增。我想,对于祖上留下的遗产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保证,国家的资金应该向这方面更多的倾斜,向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倾斜。
08
人居环境改善日益成为人们的诉求,您如何看待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问题?城市规划在历史名城保护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态保护有其特殊性:一是要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入手,探讨其生态特征,从而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二是从城市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着眼,考虑城市的生态发展。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名城保护规划在名城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细化到以人为本的方方面面。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绿色是生态的基底,最好的城市体验是生态和自然的结合。建筑改造是可适应性的,应该用最小的代价,最生态的手段,传递历史信息,同时又走向现代化。最好的人居环境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09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能谈一谈该委员会成立的情况吗?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的面越来越广,不仅是技术上,它还涉及到人文、科学领域、自然环境领域,同时还有文化传承等多方面,部里把这个委员会重新定位和设立智库,也是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