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捷,刘潘,吕冰洋. 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兼顾财政和金融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2]吕炜. 理解央地财政博弈的新视角——来自地方债发还方式改革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3]郑新业,王宇澄,张力.政府部门间政策协调的理论和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9(10):24-40.
[4]储德银,邵娇,迟淑娴. 财政体制失衡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吗?[J].经济研究,2019(10):41-56.
[5]刘行,赵晓阳. 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是否会加剧企业避税?[J].经济研究,2019(10):121-135.
[6]刘安国,卢晨曦,杨开忠.经济一体化、集聚租和区际税收政策协调[J].经济研究,2019(10):167-182.
[7]苏芳,毛基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路径转换过程:内外部正反馈和管理者刻意行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9(10):172-185.
[8]郑世林,张美晨.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计:1990-2017年[J].世界经济,2019,42(10):73-97.
[9]章元,王驹飞.城市规模、通勤成本与居民储蓄率:来自中国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42(08):25-49.
[10]陈旭, 邱斌, 刘修岩, 李松林.多中心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42(08):72-96.
[11]李嘉楠, 代谦, 庄嘉霖. 开放、市场整合与经济空间变迁:基于近代中国开埠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42(09):27-51.
[12]沈国兵, 黄铄珺. 行业生产网络中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出口技术含量[J].世界经济,2019,42(09):76-100.
[13]饶品贵,王得力,李晓溪. 高铁开通与供应商分布决策[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137-154.
[14]才国伟,杨豪. 外商直接投资能否改善中国要素市场扭曲[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42-60.
[15]王俏茹,刘金全,刘达禹. 中国省级经济周期的一致波动、区域协同与异质分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61-79.
[16]王雄元,卜落凡. 国际出口贸易与企业创新——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9(10):80-98.
[17]余泳泽,庄海涛,刘大勇,伏雨. 高铁开通是否加速了技术创新外溢?——来自中国230个地级市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9,45(11):20-31,111.
[18]郑腾飞,柯善咨. 交通条件、城市规模和劳动技能匹配效应[J].财经研究,2019,45(11):4-9.
[19]张祥建,李永盛,赵晓雷. 中欧班列对内陆地区贸易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19,45(11):97-111.
[20]赵思诚,杨青,许庆. 社会保障 、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9,45(11):45-56,125.
[21]钞小静,廉园梅. 劳动收入份额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学动态,2019(09):66-81.
[22]刘盼,罗楚亮. 劳动边际产出与企业工资分布[J].经济学动态,2019(09):52-65.
[23]张莉,黄亮雄,刘京军. 土地引资与企业行为——来自购地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9(09):82-96.
[24]侯方宇,杨瑞龙. 产业政策有效性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9(10):101-116.
[25]续继,唐琦. 数字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文献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9(10):117-131.
[26]肖宇,夏杰长,倪红福.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40-59.
[27]吕炜,张妍彦. 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微观影响的实证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101-120.
[28]曹跃群,郭鹏飞,罗玥琦. 基础设施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140-159.
[29]吴楚豪,王恕立. 省际经济融合、省际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区域协调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121-139.
[30]谢申祥,冯玉静. 21世纪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规模、结构及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11):22-39.
[31]乔小乐,宋林,戴小勇. 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9,40(11):113-128.
[32]李鹏升,陈艳莹. 环境规制、企业议价能力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19,40(11):144-160.
[33]杨武,李升. 税收征管不确定性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还是抑制[J].财贸经济,2019,40(11):50-65.
[34]金凤君,陈卓.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地理格局演变与规律[J].地理学报,2019,74(10):1941-1961.
[35]贺灿飞,胡绪千.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19,74(10):1962-1979.
[36]周亮,车磊,周成虎.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9,74(10):2027-2044.
[37]胡志强,苗长虹,袁丰. 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对中国地市尺度工业SO2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9,74(10):2045-2061.
[38]龚胜生,陈云.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J].地理学报,2019,74(10):2147-2162.
[39]李卫华. 我国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地理,2019,39(09):31-38.
[40]王乾,冯长春. 城市规模的分布及演进特征——基于18个国家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9,39(09):56-70.
[41]张荣天,李传武,李红波. 考虑环境效应的长三角城镇化效率格局及驱动因素异质性[J].经济地理,2019,39(09):104-111.
[42]虞洋,宋周莺,史坤博. 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省域间信息联系网络格局及其动力机制[J].经济地理,2019,39(09):147-155.
[43]张伟丽,叶信岳,李栋,傅继彬,吴梦荷.网络关联、空间溢出效应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9(09):1371-1377.
[44]林李月,朱宇;柯文前.居住选择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基于一项对福建省流动人口的调查[J].地理科学,2019(09):1464-1472.
[45]张京祥,夏天慈. 治理现代化目标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变迁与重构[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40-2050.
[46]徐海贤,孙中亚,侯冰婕,韦胜. 规划逻辑转变下的都市圈空间规划方法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23-2133.
[47]许皓,李百浩. 从欧美到苏联的范式转换——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源头的考察与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9年第5期.
[48]孙斌栋,郭睿,陈玉.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对城市群空间规划的政策启示[J].城市规划,2019,43(09):37-42+85.
[49]丁亮,宋小冬,钮心毅. 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探讨——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9,43(09):1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