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上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用情况调查》课题验收会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处处长彭小雷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韩爱兴、王果英处长等领导出席会议。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赵鹏林、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贵才、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院总规划师闵希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宛、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等五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凯副院长、深圳分院罗彦总规划师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对研究工作与成果的汇报,对课题组克服困难、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表示赞赏,对开创性的工作成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课题成果丰富,研究结论和建议对我国城乡规划工程标准走出去和引进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中国工程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城乡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3月,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组织召开“一带一路”工程标准(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情况课题工作组成立会议,由中规院牵头,联合了20多家规划部门、规划院,对 “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的城乡规划领域建设工程标准展开调研,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19年5月,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又委托中规院开展《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用情况调查》第二阶段工作。在2018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深化研究,总结分析了中国城乡规划标准在海外应用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增加了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比研究,提出推进中国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对策及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联合国人居署、ISO、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先进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先进国家和地区重视立足国际价值观共识,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韧性智慧等理念,已经从关注土地、住房和交通转向关注城市中微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同步推动标准价值理念、技术内容的国际化。此外,工程建设标准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从规划到建设,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建议到设计指引,从通则管控到特色引导,标准逐步从单纯地对规划技术进行规范,转向对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全流程指引。
课题对我国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1.在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方面,要结合工程项目、国际合作,通过标准技术推广、达成理念共识、签订合同契约等方式,不断优化标准走出去的路径;重点推动经济特区、产业园区、新城新区等规划建设模式和标准走出去,同时要立足当地发展阶段、价值理念、管理机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特征,差异化推动标准输出,提高标准适应性。
2.在先进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引进来方面,要转变标准制定理念,从城镇化上半场注重制定适合增量扩展、注重底线强制性标准的阶段,尽快转入城镇化下半场,注重制定适应存量品质提升、体现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的高质量建设标准,强化顶层引导;二是针对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的中微观环节,推动编制适应建成环境提升、鼓励特色化发展的推荐性标准,同时结合5G技术发展,补充城市更新、宜居城市、可持续社区、智慧城区等标准,要重视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与建设管理运营标准的衔接。此外,要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的综合型建设规划和城市设计标准,编写引导性的国家设计指南和场所设计标准等,加强我国人居环境建设指引。
总体而言,城乡规划工程建设标准作为伴随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动投资和项目的关键技术,在中国工程标准国际化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相关标准国际化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语境和体系建设。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