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
城市综合交通
公共交通与非机动化出行
活力街区、街道与城市设计
量化城市与大数据
原文 | architecture in germany、Genetics of Design
翻译 | 沈德瑶
编辑 | 众山小 校核 | 众山小
文献 | 丛润泽 排版 | 张琪
微博 | weibo.com/
城市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室外场所,也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营造能够有效提升街区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本篇试图通过两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的内容对开放空间的形态、功能及其与城市、居民生活的联系进行探讨:则一介绍了扎哈事务所近日完成的德国汉堡滨水步行区项目;则二对美国郊区路边景观设计展开讨论,探究街道设计与人们出行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原文/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翻译/ 沈德瑶
图一、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摄影师Piet Niemann
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ZHA)日前完成了汉堡市易北河沿岸尼德港步行区的设计项目。步行区起于St. Pauli Landungsbrücken,止于Baumwall,跨越625米长的滨水空间。升级后的河岸对城市滨水景观现代化和城市防洪系统巩固两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20世纪中叶,该区域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整治,即1962年风暴潮的灾后重建工程。60年代末,该市在尼德港沿易北河两岸修建了一道河堤,以保护该市不受海拔7.2米以上的洪水侵袭。但通过最新的水文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计算,河堤须增高0.8米,以预防冬季风暴潮和极端潮汐的破坏,由此产生了新的滨水步道的设计需求。
为了满足防洪需要,汉堡市主办了重建河堤的设计竞赛,最终将该项目授权给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汉堡的尼德港防洪堤坐落在城市的重要的位置,覆盖了城市著名的景点和河畔步行区——这是汉堡最重要的公共场所之一。滨水步行区以已有的防洪堤为基础进行改建,可以观赏易北河和港口风景。随着尼德港防洪堤项目的完工,汉堡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重组:防洪堤步行区不仅是一条受欢迎的滨河人行道,也加强了港口与邻近街区的联系。
外观上,尼德港滨水步行道构建了若干组大型台阶,他们仿佛堤坝上的嵌入式雕刻,创造出有落差的空间。这些小型露天剧场位于邻近街区街道的交叉点处,堤坝两侧分别可以看到和易北河上船只的桅杆以及街道上的高层建筑。相应的,扎哈事务所的设计创造出两个具有不同尺度和功能的公共空间:西面的区域规模较大,可以看到易北河上船只来往。而东毗邻港口码头,氛围更亲切,圆形剧场旁边有一条长长的坡道,引导游客走到水边。
乙方: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ZHA)
甲方:LSBG汉堡
项目所在地: 德国汉堡
责任设计方:Zaha Hadid & Patrik Schumacher
项目组成员:Jan Hübener (项目组长), Niels Kespohl, Cornelius Schlotthauer, Rassul Wassa, Walentina Tradowski, Gonzalo Carbajo, Eren Ciraci
支承结构设计: Ingenieurbüro Grassl GMBH
道路与交通规划: Schmeck-Junker Ingenieurgesellschaft MBH
建筑技术服务: RMN Ingenieure
地理技术咨询: Grundbauingenieure Steinfield and Partner gbr
环境影响评估: Landschaft & Plan
摄影: Piet Niemann
则二、步行时的心理活动:以汽车为中心的道路设计让人“寸步难行”
原文/ Genetics of Design
翻译/ 沈德瑶
请快速判断:左右两条郊区的街道中,哪条更吸引你?你认为哪条街道上更容易看见行人?
如果你认为是右边那条周围住宅密集的街道。那恭喜你,答对了!
Tufts公司的Justin B.Hollander用3M公司的VAS(即Visual Attention Software,视觉注意力软件)做出快速分析,预测了你的大脑如何运用潜意识分析场景,并尝试解释其中原因:
图中是进入场景后的3-5秒内(也就是下意识反应的阶段)大脑中可能遵循的视觉序列。左边的街道是典型的美式风格:以车为中心,道路首先引导人们直视前方,随后视线才逐渐上移,看向路旁的树木。此类街道的合理性在于符合汽车司机的视觉习惯:目视前方,一路向前,直达目的地。
而在右边街道两侧的房屋则引导人们的视线聚焦在道路的边缘地带。图中用红色标出的兴趣区域(ROIS)显示了大部分(79-85%)观众的视觉倾向,以及道路两侧的房屋、门廊和柱子是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的。而通常在郊区,道路本身比路边的景色更吸引人。
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有人行道,人们也更倾向于乘车出行:以汽车为中心的道路设计让人们“寸步难行”。典型的美式设计优先考虑汽车出行的需求,引导视线焦点落在道路尽头而非两侧。双腿交替,迈开脚步——步行行为本身往往是无意识的,也无需多加思考。因此,街道上和道路两侧营造视线高度,近距离的景观可以大大优化步行体验,但以汽车为中心的道路设计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在步行过程中,如果没有连续的路边景观给予视觉刺激,人们大脑放空,没有任何想象空间,自然对步行本身失去乐趣,不再愿意迈开上腿了。
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需要走路。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根据《卫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步行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更聪明”。即使驾车可以带我们到任何地方,也无法替代步行的健康功能。所以,让我们开始吧,迈开步子,并且构建步行友好的空间。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定会从中获益。
图十六、截取自人类直立行走的逐帧动画,Eadweard Muybridge,JJKUTCH动画公司,1887年
本文截取自论文《寻找“看不见的风景”》(参考文献1,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下载) 是2018-2019年在马萨诸塞州戴文斯爱默生格林等地进行的一项研究,由戴文斯企业委员会和塔夫茨大学的贾斯汀·B·霍兰德(Justin B.Hollander)共同支持。
免费下载一览众山小提供的原文资料:
微信公众号 后台留言
或电邮 Daizongliu@qq.com
我们作为独立的专业志愿者团体,秉承专业理想与价值观,不依托任何机构,信守非盈利原则,帮助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与非机动化出行、活力街区、街道与城市设计、量化城市与大数据。至今我们已经拥有遍布全球近410名志愿者网络,并推送1800篇专业微文。作为微信公众号平台最大的线上专业志愿者团体,我们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加入我们!
微博:https://weibo.com/
2014-2019 ? 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