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成为该部出台的顶层信息化建设方案,对自然资源系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部署、业务布局和产业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1、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划分为2020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2、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3、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由“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三个方面作为支撑。
4、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是三大应用体系。
5、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努力实现动态实时实景可视化。
6、接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空间数据信息,并通过协议购买、交换、搜集等方式,获取互联网上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有关数据。
7、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
11月2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为该部出台的顶层信息化建设方案,对自然资源系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部署、业务布局和产业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规划,全国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省、市、县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其中网络体系由部统一设计,应用体系由各地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设计,数据与部互连互通,应用系统与部系统业务协同。
自然资源“一张网”是支持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的基础设施,也是自然资源系统与国家整体政务系统的接入通道。
“一张网”包括了涉密内网、业务网、互联网(政务外网)和自然资源应急通信网,同时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总体结构如下图:
一张网部署在“自然资源云”上。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提出,适度租用可信公有云资源作为补充,引进场地空间、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不同类型的公有云资源,形成混合云。泰伯网了解到,阿里、腾讯等国内主要云服务商均不同程度参与到方案制定过程,今后或将提供相应的云服务。
《方案》提出,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国产化软硬件在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应用。以国产密码算法应用为核心,充分利用国产的密码技术和产品,创新国产密码在自然资源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中的应用。
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如果能在中央至地方的各级自然资源系统上提高软硬件国产化率,将为国内网络安全和商用密码产业带来新的机会。
作为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张图”已经在规划、国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方案》提出,要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进行整合建设和更新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的概念是首次在部正式公开文件出现。
三维立体为“一张图”提出了新要求。自然资源部将加快推进各类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各类要素的三维实景数据获取和三维地质模型库建设。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实现客观世界的大场景三维动态可视化管理,并努力实现动态实时实景可视化。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曾向泰伯网指出,在国家层面上,“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地形三维”与“城市三维”两大领域。
互联网相关数据库也将集成到一张图中。方案表示,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接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空间数据信息,集成到自然资源“一张图”,另一方面,通过协议购买、交换、搜集等方式,获取互联网上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有关的社会、经济、人类活动、城乡运行、社交网络等数据,形成互联网舆情动态感知数据,建立互联网相关数据库。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基于国土资源云,面向自然资源“一张图”的分布式管理、应用和共享服务的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自然资源数据支撑。
根据《方案》,平台将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分布式一体化数据、应用管理与服务机制。同时,鼓励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采取省级集中的方式推进平台建设,并分类推进互联网版、政务版和涉密版平台建设。
事实上,在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了“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要求,并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规划师李白(化名)认为,《方案》再次为平台“正名”,同时拓宽了其应用和支撑范围,也对平台的网络架构、分布存储等细节做出了规定。目前,地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评价系统架构正在快速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同步提速。
在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基础上,方案提出要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的三大应用体系。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中,高精度遥感卫星/无人机空、天、地、海一体化调查技术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运用传感器等现代物联网技术,构建全天候监测与预警的感知体系。
智能化地质矿产调查、提升海洋立体感知能力,提升基础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等内容也被纳入其中。
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中,囊括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预警等各监管领域。方案中提出,“成熟一个、上线一个、不断积累”,最终覆盖所有的自然资源管理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泰伯网,不同自然资源领域的监管重点和方式存在差异,需要熟悉业务的信息化企业“量身定制”。同时,各个业务之间又存在大量的统一需求,如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等,就需要基于整体态势的数据支撑。
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更多关系到企业和群众的实际利益。《方案》提出,将建立自然资源部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建立网上受理大厅,加强与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门户对接,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方案》中,自然资源部信息化推进实施划分为2019-2020年、2021-2025年两个阶段。
近期来看,到2020年具体包括五大目标:
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海洋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执法督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一网通办”;
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时全域立体监控;
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
“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联网运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
《方案》中指出,将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自然资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工作要求。
同时,自然资源部还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方式,降低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解决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人员缺乏的难题。
(文末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