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
城市综合交通
公共交通与非机动化出行
活力街区、街道与城市设计
量化城市与大数据
原文 | Tanzil Shafique
翻译 | Tracy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专业)
编辑 | 众山小 导读 | 相欣奕
文献 | 华沅 排版| 徐驭尧
微博 | weibo.com/
城市到底是什么?人们说它是精神和物质财富积累之集大成者;人们说它是枢纽是核心是极点;人们说它宏伟无比是灯塔是引擎是希望;人们说城市是不远将来的地球所有居民的栖息之地。然而,作为城市居民,你可对当前的城市满意?
即便诸如柯布西耶等著名规划师作为高冷的精英,以“不能容忍今时今日大街上有几十万男男女女闲逛“并消灭一切小酒馆、菜市场为己任,然而人向来是群居动物,芸芸众生一直都在芸芸成众之中取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即便今时今日很多城市人自诩为“社交恐慌”,可细究“社恐”的根由,大多并非在于天性热爱离群索居,而是在繁杂疏离的城市中无力获取亲密关系所采取的自我保护。
交通忙乱,大街小巷都不适合行走;陌生人社会,孩子从小被教育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互联网快速便捷(且会越来越便捷),人与人不再眼睛看着眼睛聊天,而是看着手机屏幕;儿童甚少和玩伴在户外戏耍,他们背负学业的重担,碎片时间的娱乐和交往则托付给电子设备这一可恶又可爱的媒介。是啊,每个城市人都与数十万数百万人陌生人共处于城市之中,人来人往、租房换房、失业换工作,这样巨大的不确定性让如此多人在城市中漂浮。流离失所的漂浮感,令人孤独。即便是世代居住的长久居民,与漂浮的新居民们混合,在城市的“日新月异”的面貌中浮动。无法把握无法触摸的庞大城市,人头攒动,却人心孤独。
传统规划师们擅长绘制蓝图,新城新区、尺度、轴线、空间、景观、容积率......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规划师们疲于奔命,让城市成为越来越大的居住点,却并不能说是“越来越好”的居住点。快速城市化告一段落,“城市双修”任务提上日程。在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城市的当下,“如何治愈城市人的孤独感?”必定是个亟待解决的话题。
1990年代初,丹麦城市设计大师扬盖尔的第一个出海项目就选择了墨尔本,作为其实践公共空间促进交流,帮助城市更新繁荣的试点。为此也为墨尔本留下了一份深深的交往与空间的烙印。如今,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的一项研究生课程不经意间打动了我们,他们倡导通过城市设计,对抗城市孤独感!这其实就是对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理论的另一角度解读。设计鼓励交往的车站,并引导在通勤的车厢里家长里短的聊天;在背街小巷开辟种植园、读书角吸引人们参与和交往;幼儿园和疗养院联合建造,老人和孩童的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墓地种植鲜花,缅怀逝去的亲人同时交流种植花卉的心得;重新设计超市,不仅是购物之所,还可供人消磨礼拜天的整个上午时光。
规划师们能做到吗?
只要设身处地把每一个街巷每一个住区当成为自己为家人规划,就肯定可以做到。当此之时,大小城市框架已成大局已定,搭接修补却是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边修补空间,一边治愈孤独,可好?
为此我们将在之后推出一系列有关城市设计如何推动城市交往、城市活力和城市繁荣的文章,以希望探讨我国城市设计下一阶段的发展之路。
你是否时常感觉到孤独的?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其实你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人。即使你可能会认为,被“孤独感”困扰只是一个个体层面的精神健康问题,但这一问题的聚集性社会效应却等同于一种流行病。你同样有可能低估孤独感造成的影响。事实则是慢性的社会孤立感对于健康的危害等同于每天吸15根烟那么大(参考文献1,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下载)。
图一、你怎样感知到你是孤独的?图: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孤独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约50万的日本人正在遭受社会孤立感的折磨。作为世界首例,英国政府最近任命了一位“孤独大臣”。而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议会成员Fiona Patten同样在呼吁类似职位的设立。在最近的演讲中,联邦议会成员Andrew Giles也说到:
“我坚信我们需要把思考如何应对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责。”
正如葛拉顿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的一篇报告(参考文献2,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下载)中提到的:“我们建造和组织城市的方式可以帮助或是妨碍社会的联系”。
想象一下满载乘客却无人交谈的电梯中令人尴尬的沉默。再来想象体育场---是家长们经常开启对话交流的场所。我们虽然不能说建成环境是制造人与人互动的原因,但是很显然,建成环境可以促进或是抑制潜在互动的可能。
Winston Churchill 曾经观察到(https://www.parliament.uk/about/living-heritage/building/palace/architecture/palacestructure/churchill/):我们创造建筑,而建筑改变我们。我同样在其他地方提到过,即使在不知情的请况下,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如何“串通一气”,建造出一座对于居民的精神健康不友好的城市。
可是,是否可以让我们畅想一下城市的其他可能?一种城市拥有可以治愈孤独感的架构的可能?(https://www.architectural-review.com/essays/letters-from-the-editor/editorial-could-architecture-play-a-role-in-curing-loneliness/10000071.article)
以这个问题作为出发点,我最近在墨尔本大学设计学院开展了一个面向研究生的项目实践课程。学生被要求利用设计作为研究手段,从建筑层面或是城市设计层面出发,探索对抗孤独感可能的对策。
你是否曾经在火车站无聊等待过,通过各种方式打发时间却不曾和你旁边的人有任何交流?Diana Ong 通过翻新阿斯科特谷(Ascot Vale)的火车站,添加了提升社会参与度的小道具,从而提高人们的交流频率和活跃程度。Michelle Curnow 提议将列车的车厢转变为“聆听过往的客舱”,以吸引乘客探索列车自带的旁听席,并利用通勤的时间聆听其他人的故事——谁说通勤一定是无趣的?
图二、孤独的专列 图: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拥有一只宠物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抗击孤独感的方式之一,但是,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他们的宠物。Zi Ye 则给我们带来了一款名为“Puppy Society”的软件, 将一个宠物与多个主人对接。狗狗们将会被放置在一个公共的设施中以便主人前来照顾他们。
“我坚信我们需要把思考如何应对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责。”
图三、狗狗社交(Puppy Society)图: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Denise Chan调查了墨尔本中心商务区的背街小巷,并且发现,不同于作为墨尔本人活力的象征,大多数背街小巷几乎完全废弃。她重新设想了将这些小巷用社区的植物花园,读书角,以及家具重新赋予生机的样子,吸引人们走进小巷,让其成为在办公间隔午餐时间交流的场所。
“我坚信我们需要把思考如何应对民众普遍的孤独感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责。”
图四、为小巷恢复生机 图: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你是否是那种难以独自进食的人群的一员呢?Fanhui Ding是这种人,所以她为墨尔本大学带来了一个基于学生运营的餐厅的想法。学生可以通过在一个复合养殖的农场中工作以获得积分,农场生产所得用以提供给餐厅。人们同样可以通过在同一张桌子吃饭获得折扣,这一举措鼓励学生在用餐时互相交流。考虑到许多国际学生都有感到孤独的经历,她设想可以利用烹饪、食物以及在农场中劳作作为一种缓解孤立感的治疗手段。
Beverley Wang 的设计着重点在于老龄人群的孤独,她带来了一个名为“Nurture”的项目。她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幼儿园与疗养院联合建造的设施。经过对讲故事的房间进行设计,她邀请老人们作为非正式的学习助手入驻幼儿园,赋予这些老人生活以目标。
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孤独是失去挚爱所造成的。Malak Moussaoui因为关注到这一现象,设计了一个可以独立照顾花卉生长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被嵌入到墓地当中。通过取代原有的提前买花的方式,Malak 的设计旨在给人们理由坐在一处,将介绍种植花卉的心得作为一种治愈方式,同时也给予人们一起缅怀逝去亲人的机会。人们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遇到拥有类似的关于“失去”的故事的人,进而与他们建立联接。
图五、我们终将死去:墓地中的花开 图: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
还有一些学生着眼于更为常见的情况,例如在高耸的公寓建筑中建设更多的公众交流空间,或是重新设计一个超级超市,使其可以作为人们周日上午的一个去处。
我们没有止步于只是分析问题,这个项目的结果展示了城市发展的一种替代方式, 因此更加不孤单的未来是绝对有可能的。虽然没有宣称缓解孤独问题,但设计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自墨尔本大学建筑专业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的项目实践课程完成的作品:
图七、裂隙:空中的街道 图:Aik Wen Tay
图八、孤独的专列:车厢的改造 图:Michelle Curnow
图九、对抗孤独感的车站重构想 图:Diana Sze Mei Ong
图十、我们终将死去:墓地中的花开 图:Malak N. El Moussaoui
图十二、飞向我:社会交流模式 图:Shuyang Zhang
图十五、狗狗社交:孤独的人+孤独的狗 图:Zi Ye
图十六、不必独自用餐的餐厅 图:Fanhui Ding
图十七、庭院住宅的拓扑 图:Zarrin Salami
图十八、超级社会化的超级市场 图:Jinru Lyu
图十九、为墨尔本的小巷恢复生机 图:Denise Chan
图二十、培育:幼儿园与养老院的相遇 图:Beverley Wang
免费下载一览众山小提供的原文资料:
微信公众号 后台留言
或电邮 Daizongliu@qq.com
1、《孤独和社会隔离是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纵向观察研究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我们作为独立的专业志愿者团体,秉承专业理想与价值观,不依托任何机构,信守非盈利原则,帮助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与非机动化出行、活力街区、街道与城市设计、量化城市与大数据。至今我们已经拥有遍布全球近410名志愿者网络,并推送1800篇专业微文。作为微信公众号平台最大的线上专业志愿者团体,我们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加入我们!
微博:https://weibo.com/
2014-2019 ? 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