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是人口不断增长和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过程,为此,巴黎大区不断扩张建设,在小巴黎外围新建了五个新城。为了支撑城市的不断生长,巴黎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在所有努力之中,公共交通建设、住房建设和环境改善一直是巴黎大区的规划主题,这一点至今也没有变。
公共交通建设:巴黎在过往的公共交通建设上有着令人佩服的远见。简单概括其策略包括三点:一是严厉控制机动车流量;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三是鼓励步行和自行车。这三点教科书式的策略在这个城市里得到一以贯之的落实。而中途差点被抛弃的有轨电车,现在用实际效果证明了其对于城市交通、景观等的极度友好性,而得以不断加强建设(在很多法国中小城市,有轨电车甚至成为公共交通的主角)。在这些举措之下,巴黎的机动车保有量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得以缓慢下降。不过,在近些年,巴黎政府对机动车的控制遇到了重重阻碍,不仅收取拥堵费的提案被诟病缺乏社会公平考虑,其提升油价的决策更是引发了一系列暴乱,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伦敦减少市区停车设施、收取高额拥堵费等一系列举措的顺利推行,不禁让人感叹,革命老区不好整啊!
住房建设:上个世纪末,巴黎的建设速度非常之大,每年大概建成10万套住宅,而这些住宅大多都是国家负责建设的,国家建立规则、整体规划、提供资金、负责生产,一气呵成。而到世纪之交,随着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国家确立规则、提供部分资金,市级政府拥有地产权,省级政府负责社会保障,大区政府负责地区规划等,每年仅能建设3.5万套住宅。而如今,这个数字就更小了。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巴黎,巴黎政府大力鼓励住房建设,尤其是社会住房建设,因此巴黎住房机构Paris Habitat成为一个非常有存在感的机构,每一个新区建设、每一次老城更新都有他的身影,并且在巴黎之外的城市也有非常广泛的业务。
环境改善:从巴黎大区规划体系的梳理可以看到,有一半的专项规划都与环境改善相关,巴黎的公共政策制定往往更加重视保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会带来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似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多的绿地和森林、步行和自行车道要更方便地通往河边和公园,林荫大道已经满城都是,更不要说这里有最早的高线公园。如今,巴黎又开始大力建设城市农园和屋顶绿化,我们访问的巴黎邮政局,作为一个“夕阳产业”部门着力转型做屋顶农园,在自家楼顶开始创业,现在已经能够开展原材料供应、产品定制、技术培训、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服务,着实是牛。能做起来,也是因为省政府、大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真是给了不少支持资金的。而这样的屋顶农园在巴黎已经非常常见了,在54公顷的Clichy-Batignolles新区建设中,巴黎市政府甚至对其提出了1.5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要求(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