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着力强化“数据透视”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为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理论研究、商业管理实践揭开序幕。
(一)与商圈发展相关的三个发现
一是在消费者选择上,追求体验去大商圈,满足功能去小商圈。从商圈商业规模及品类丰富度数据来看,“大而全”是商圈发展的趋势。商圈的商业规模越大,品类越丰富。商圈越小则越偏向于满足餐饮等基础功能,但小商圈更便利,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是在商家经营侧重上,大商圈在店体验好,小商圈在家服务好。这一点从商圈商业规模及好评度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大商圈往往客流量更大,商家更注重服务好到店消费客户,外卖属于搭载型的经营手段;而小商圈由于客流有限,商家必须重视外卖以尽量延伸服务范围。
三是在家消费场景推动了商圈均衡分布。对比在店及在家消费交易额分布数据,可以发现这一均衡趋势。消费者线下常去的商圈,高度集中在某些特定地区,而到家场景不断发展,则有效缓解了这种集聚效应,使更多的人可以高效、便捷的享受到高质量服务。
(二)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50多年前,简·雅各布斯在其振聋发聩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了城市商业生态多样性的巨大意义。今天借助“数据透视”方法研究城市商业,是对其理念的有力回应。
围绕商圈主题,一些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一是挖掘商圈影响因素,从内部生态及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商圈影响因素,找出标杆商圈,指导商圈规划;二是商铺对商圈的贡献度分析,多维度衡量商铺贡献,增强运营、招商政策针对性;三是商圈商业生态多样性分析,研究商圈生态多样性繁荣特征,指导商户选址,促进可持续发展;四是商圈运营预警分析,监测商户布局现状,综合评估,提出优化方案。
(三)预期应用价值
数字经济时代的商圈研究可以指导多方实践;对政府来讲,可以提供规划、评估、招商、监管、持续提升全流程商圈治理水平;对运营商来讲,可以提供业务规划、招商策略、发展预警等支撑;对商户来讲,可以提供科学选址、产品定位等方面的支持;对消费者来讲,可以提供消费引导、数字化消费决策等方面的帮助;对于平台企业来讲,可进一步连接政府、商户和消费者,增强客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