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设计背景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景观廊道设计需要更加重视基于景观服务价值的用户体验设计。2018年8月,针对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规划建设工作而进行的市民意见征集,共发出问卷5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6份,其中最突出的意见为:68%的受访者认为新区休闲绿地不够充足。由新区管委会组织,我院承担编制的《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古亭山水绿廊景观设计》,是增加新区休闲空间的有效举措之一。
02
设计构思
1
项目概况
柳州市古亭山水绿廊位于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的古亭山片区,片区内的古亭山最高海拔为556.08米(黄海高程)。公元815年,柳宗元调任柳州刺史,写下“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的诗句,他在山脚与山顶修建亭子以便百姓休憩,古亭山因此而得名。古亭山水绿廊总规划长度约10公里,设计范围约83.72公顷,其中1/3的绿廊段为沿柳江岸线段。
2
分段设计
古亭山水绿廊以自行车道与步行道为纽带,旨在增强都市休闲绿地“用户体验”,为市民展示四季古亭山水风景、构建城市特色情境景观、提供智慧运动长廊,注重绿廊与城市交通环境的衔接与噪音隔离,使之成为古亭片区的生活交流媒介。
在景观结构方面,将基地按照不同的主题分为五段,分别为:古亭江源门户景观段——绿廊景观起始段、缤纷江岸段——开放性滨水休闲空间段、活力阳和段——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展示段、静谧长廊段——宁静的自然景观段、古亭记忆段——历史与诗歌文化体验段。五个不同景观主题的线性廊道,构成了空间体验丰富的景观廊道。
03
绿廊景观服务价值与用户体验的结合
用户体验设计一:展示柳江江景,感知古亭四季城市风景
结合柳江滨江古亭片区段的现状地形,选择适宜的节点设计景观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亲水机会,并同时考虑城市常水位、警戒水位和五十年一遇洪水位等安全性问题。根据沿江不同的景观设计类型,将滨江驳岸设计为挑台驳岸、自然驳岸。挑台驳岸用高于警戒水位的木栈道、挑台广场,为游客提供穿行及停留空间。自然驳岸保留江岸自然状态,选择喜水特性的植物种类,营造江岸湿地景观。另外,保留现状较好的植物种植区域,选择本土植物营造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保证四季有花,形成“江绿古亭畔,花满环廊里”的四季城市风景。
用户体验设计二:实景结合动态科技景观,创造户外沉浸式空间
结合灯光夜景设计、数字景观营造、夜光材料跑道设计、彩虹步道等多种方式,构建城市特色景观情境。规划科技广场节点中,设计电子魔方服务亭、数码游戏科技展台等设施;借助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设置互动触摸屏;结合喷泉水景、雕塑等创建市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利用特色灯光、诗歌大道铺装与情景演示,怀古柳宗元文化,展示柳州特色石景。合理布置夜光跑道、彩虹步道等,随着人的运动力度轻重变幻灯光强度与色彩,丰富绿廊夜间灯光环境。
3
用户体验设计三:搭建共享交流生活媒介,开启市民趣味新生活
4
用户体验设计四:畅体健行,建设健康生活运动环廊
结合串联的小游园设计体育运动公园,设置篮球场、网球场、轮滑场地等,满足片区居民的健身运动需求。将古亭山水绿廊规划为10公里的现代运动环廊,突出运动绿廊健康、安全和共享性的三大特色。绿廊设计为自行车道与跑步道结合的复合型通道,主要以透水路骨料、透水混凝土为铺装材料,局部运动场地采用塑胶材料,提供舒适的健身运动步道环境。为保证10公里运动绿廊的安全畅通,与城市道路交叉时灵活选择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模式。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做好交通组织,合理避让车流;立体交叉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上跨天桥的方式,配设坡道以满足自行车通行与跑步人群的需求。结合风景智环的设计,开展绿廊健身打卡互动、选择绿廊健身课程、运动排名等活动形式,增强运动的共享性与交流性。
5
用户体验设计五:静音清心,提供绿荫下宁静的城市绿廊
古亭山水绿廊采用景观植被隔离消音防尘、景观小品吸音和柔化噪音等方法,改善城市交通废气和噪音。合理利用微地形,展现现有微地形优势,在坡面种植草本植物、顶峰列植或群植乔木,沿路种植枝叶茂密的植物隔离绿带。选择降噪功能较好的植物,合理进行乔、灌草配置。在景观小品设计方面,临立交口、主干路等噪音较大区域设置隔离墙。景观座椅等景观小品使用木材或复合型的吸音材料,并在座椅下安装消音器,在隔音、吸音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
04
结语
古亭山水绿廊的设计尝试使用感知与体验的思考方式,构建兼具身心体验的现代景观绿廊,为居民健康生活的创建和城市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文 / 周洁、任君为
项目组成员:任君为、周洁、江雪琴、易婷婷
一键长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