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张尚武(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一
改革视角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自然资源部庄少勤总规划师曾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现的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空间共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是按照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进行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构建。
从改革视角来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核心是“多规合一”和“实施监督”。它涉及到三个体系重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管控体系和规划运行体系,即建立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建立全覆盖、全要素的规划管控体系和建立面向实施全过程的规划运行体系。
二
技术视角
从技术角度来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要考虑技术融合,并发挥规划的作用。要注重规划的综合性和结构性,规划中“空间”的内涵需要拓展,要用“规划”思维整合技术体系。
技术逻辑和关键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约束性与战略性的关系。规划的约束性是自上而下传导的,而目前规划的战略性更多的考虑地方层面,应处理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规划编制应面向实施,从问题出发,处理好管与批、编与管、编与用的关系。第二,底图与蓝图的关系,应做好三区三线、分区分类和规划传导等方面的内容。
三
行政视角
从行政视角来看,应从认识层面、组织层面和实施层面进行整合,也应综合考虑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协编单位。
四
几个观点:
1. 规划编制服务改革的逻辑,包括市级与县级规划相互的差异、管控性与指导性、规划内容与实施监督等;
2. 多规合一是常态化的,是技术层面的,更是行政层面的。规制编制碰到的最大难点是技术体系改革与行政体系改革交织在一起。
3.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编制技术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逐步完善,希望用理想化的技术方案一次性解决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从对基本问题的认识到寻求合理的技术手段都还存在着许多盲点。
4.对于城乡规划学科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空间”内涵的拓展,最大的价值在于“规划”的系统性思维,这是规划学科的最大优势。
文字整理:于莉
图片摄影:陆佳元
(特别鸣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志愿团队)
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