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承办的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十一“郊野单元与国土综合整治”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总体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主持论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金忠民担任学术召集人。
我们将持续推送论坛上8位嘉宾的主题发言和交流内容。
面向规划管控的乡村规划体系探索
——以武汉村庄规划为例
(1)自然资源部“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新职责
首先是自然资源部成立,把原来分属各家的规划职能整合起来了。其次是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多规合一的要求和地位。其中,明确指出,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这里明确提出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和作用。
(2)村庄规划要求: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全维度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治理等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总体安排,体现了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全维度的要求。从农办等五部委关于统筹推进村庄指导意见来看,要求村庄规划具有统筹性,另一方面我们规划对象是村民,要求规划成果简洁实用,突出实用性。
(1)促进“全域”管控
着力解决现行规划“重城轻乡”的问题,重点提升乡村地区管控短板,村庄规划应重点提升乡村地区管控短板,以乡村全面振兴为重点,统筹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发展,要突出全域管控。
(2)加强“全要素”管控
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制订各类用地之间的转换规则,强化对非耕农地、生态用地的用途管控,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的用途管控,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3)坚持“全过程”与“全维度”管控
规划管控手段上要求全过程和全维度,构建“分区、用途、指标、名录”互相支撑的多手段综合管控体系。按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在乡村地区,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详细规划+规划许可”是以用途管制为主,“约束指标+分区准入”是指标+分区管控。
(1)基本思路
以完善产权激发乡村内生活力、以功能提升培育乡村发展动能、以规划引领落实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以规划许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体包括:
一是提升乡村功能。乡村地区功能正在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等多功能转变,通过田园功能单元,赋予不同的功能,引领乡村活力复兴。以“土地整治+”助力乡村功能提升,以“政策组合”支撑乡村振兴实践。
二是完善农村产权。以村庄规划引导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产权提升村民遵守规划、维护规划的意识。以自然资源要素保护为底线,探索“全域登记、确权发证”。
(2)村庄规划编制实践
武汉村庄规划工作整体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村域规划,各镇(街道、乡)按镇村一体思路,依据上位规划指引、现状调研情况、村民意愿调查,优化村庄等级体系;明确村庄集并方案、确定居民点规模、边界及相关配套设施;形成村域用地布局方案。第二阶段为详细规划,在确定各村庄用地边界基础之上,开展试点村详细规划,形成村庄平面布局图纸,明确村庄内建筑平面布局、综合整治导引、基础设施配套、房屋建设指引等内容,切实指导各村庄下一步建设。
在工作程序上,强化市区联动的工作组织模式,以及区—街道—村庄的多级传导,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推进,并最终由区政府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同开展审查工作。
在编制技术流程中,突出对村民意见的反复征求与规划引导。充分尊重村民诉求,将村民意愿反馈贯穿规划的全流程。
(3)村庄规划思路
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规划引导与村民意愿的结合。通过分区规划的整体引导、结合调研的规划判断和街道村民的主观意愿,进行规划编制。
(4)第一阶段村域规划的编制内容、要点和成果形式
主要内容:结合田园功能单元,导入产业;明确村庄发展导向;以土地存量定建设用地上线;统筹“山水林田村”用地空间布局。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按照“有效果”“可实施”“少花钱”“有示范”四项原则,提出交通市政设施供给服务、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20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村域规划成果为“三图三表”,即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及迁并流向图、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村庄现状情况调查表、村庄体系规模调整表和行动计划表。
村庄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及村庄迁并流向图、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5)第二阶段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形式
主要内容:落实上位控制要素,综合评估现状建设;形成村庄布局总平面,做到修规深度,为乡村规划许可和不动产登记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规划成果形式为“两图一表一指引”,即村庄现状平面图、村庄规划总平面图、建设行动计划表和村庄建筑改造指引。
最后,我觉得做好村庄规划还应重视并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识到村庄建设的特殊性和差异化,不能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应当更加贴近乡村地区建设特征和农村生活需求,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二是处理好村民意愿与规划引导的关系,规划应坚守一定原则和底线,在综合考虑现实要求和科学布局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遵从村民意愿,同时应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引导村民理解规划,最终实现双方协调一致。三是要关注产业引导,统筹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和生态保护。四是对接建设许可与管理要求,做好村庄规划与规划许可和规划管理之间的衔接,以管定编,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根据2019年10月21日“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十一‘郊野单元与国土综合整治’”嘉宾报告录音整理而成,图片摘自报告PPT。图文已经报告人审阅。)
更多会议报道请您关注“”“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