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DIST上海数慧,欢迎关注!
前 言
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就是要适应新型城镇化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变轨的新形式、新要求,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治理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要求,强调要素统筹、协同治理……。因此,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需要匹配空间治理转型和空间规划管理的要求,围绕可量化、可分析、可传导、可实施、可监督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诉求,横向上实现与平级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纵向上实现分层分级管理、信息汇交;环向上实现规划编审、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可持续优化的动态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逐步深入,更多的管理诉求和更高的品质需求,都会对系统功能和性能提出更多挑战,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实用、好用、管用的系统,就不能仅仅为用户交付一套“系统功能”,更重要是采用业务思维和工程化实施方法,保证业务与管理同频,数据与业务同步,应用与业务对齐,技术服务与工程实践同行,交付一个能满足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可敏捷应对业务变化,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系统的工程体系。
业务体系:要形成一个管理闭环
系统从业务应对的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事权,支撑分级分类型、全域全要素和全程全方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并监督实施。
整个业务过程包括规划编制(修编)、规划审批、规划实施、规划监督和规划评估,并且形成闭环管理模式。以市级空间规划管理为例,具体包括以下业务内容:
系统应穿透规划全生命周期,如果仅从规划编审或实施监督的任何一个单一面来考虑,都是不完整的。
数据体系:要建立一组工艺流程
系统要服务规划全业务过程闭环,实际上就是要能够形成多套图,包括服务规划编制的一张图,规划实施的一张图、规划监督的一张图和监测预警评估的一张图,并依工作要求对应层层打开或关闭。
因此,上述要求绝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完成数据的罗列堆砌和叠加展示所能解决的,而必须要构建一套基于业务需求、管理机制、应用要求的数据资源体系。
简言之,就是要从数据工程的角度,解决整个系统的数据构成、数据关系、数据标准及质量管控、动态更新的问题。
按照这个要求,“一张图”的具体建设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
1
梳理出“一张图”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理清每一项数据的业务来源、生产和管理单位、业务使用场景。
2
建立统一、可以执行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生产和采集规范、存储和管理规范、应用和共享规范等。
3
建立可执行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一张图”的建设,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需要让数据动起来,用起来,能够为将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监督提供决策依据,使管控要素精确落地。所以,明确主体责任、设立专门的保障部门,将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落到可执行层面非常关键。
4
提供标准化的配套工具保障。从数据资源可用性角度出发,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但制度的最终落地执行,则需要依赖一套工具支撑。
应用体系:要积累一套功能资产
为了响应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目标,支持国土空间规划全环节业务管理,系统在应用层面,需要形成一套覆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的功能体系。
单个系统应用的建立如同单个齿轮的制造,这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让齿轮和齿轮之间无缝衔接;如何让整个体系有效运转;如何在新的变更发生时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信息化经验的读者肯定知道,系统应用建起来容易,用起来难,用得好更难。系统应用体系的搭建,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改革、服务于规划管理。
所以,在搭建应用体系的时候,既要考虑功能背后的管理诉求,也要考虑功能之间的横向联动,纵向对接,还要考虑功能的随需扩展。
技术体系:要构建一套中台保障
本次系统建设,跟过去“规划一张图”、“国土一张图”、“多规合一一张图”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业务上的贯穿,不是为解决单一业务问题,而是注重在纵向的垂直管理、横向的空间治理、环向业务过程不同维度的系统性支撑。况且,随着整个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逐渐递进和深化,未来还涉及更多的功能拓展和延伸。
因此如果在建设之时仅仅局限或关注解决某个点状问题,建立一个或几个业务应用,那么显然是会造成业务和信息孤岛,不可持续。
为此,跟国土空间规划要“四梁八柱”的框架支持一样,建设系统,也应当从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可扩展性等技术层面考虑进行技术体系的搭建,从技术层面解决信息孤岛和无法支撑全业务环节的数据流动问题,解决全过程数字化决策在数据库管理、指标管理、模型管理的衔接问题,解决业务随需应变、持续深化的拓展问题,保障上层应用系统不至于成为“一次性工程”。
基于多年对中台理念、架构及配套研发运营体系的深入理解和落地,我们认为需要通过将技术和业务能力进行沉淀,为“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提供专业、高价值、低成本、可复用的专业能力。
按照中台架构进行能力的解耦和增强,形成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三大中台,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一定领域和行业深度的产品和能力,有效支撑系统的建设实施。
服务体系:要提供一套工程服务
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是针对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规划,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要落实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目标,就需要按照软件工程化到角度,面向用户提供全环节的服务支持,基于标准、流程和经验的融合,精细把控业务、标准、数据、应用、技术等各环节,为建设能用、管用、实用的系统提供坚实的服务支撑。
■能力支撑
系统建设涉及到标准、数据、指标模型、功能、运维一系列的工程建设;横向需要与政务服务系统、多规合一系统、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接;纵向需要与不同层级的系统对接。上海数慧基于近20年服务的能力沉淀,通过数据标准模板、数据资源规划与数据工程纲要、指标模型基础算法、成熟产品体系、接口规范实践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有力的工程支撑。
■经验支撑
此次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由于其业务的复杂性、综合性,具有干系人复杂、涉及多部门、多团队的特点。为了使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完成,需要科学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各业务管理部门、信息中心、规划编制单位、软件开发单位、数据处理单位等应明确分工与时序。在承建单位内部,要形成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划分标准规范、数据资源、指标模型、应用系统、硬件保障等不同的职能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指定小组成员和负责人。最终,各部门、多团队衔接协同,才能保障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落实。
■方法支撑
要建设能用、管用、实用的系统,在有效的团队协作之上,还要建立有序的工程方法,不能仅仅关注于系统功能的开发实现,而是需要实现从需求调研、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部署、系统测试、试用反馈到上线运行、项目交付的全过程贯穿。针对系统建设的业务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UML建模等方法,对系统建设涉及的业务逻辑和系统逻辑,实现可视化表达,厘清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查)、实施、监督各环节的业务用例,在保证用户需求被准确传递的同时,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人员能够实行高效、准确的沟通交流,使架构师、业务分析员和项目经理等人员能够有效介入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全程管控。
■运维支撑
在系统上线运行之后,仍然需要与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不断磨合。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服务暂停,例如磁盘空间不足、CPU超负荷运转、数据库表空间满等问题;同时,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下,全国不少省、市都明确了业务系统向云上迁移的要求,强调了政务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日常专业的运维服务来解决。基于此,可以通过建立包括自动化监控、系统安全加固、政务云迁移、容灾建设等内容的运维服务体系,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的持续更新、功能的升级完善,降低运维管理压力和成本。
总 结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集中承载了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逻辑,要让系统在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中发挥实际作用,就必须摆脱“建系统”和拼功能的思维,转向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在理解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逻辑、用户业务特性和现实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系统性、工程化、持续化的角度,综合考虑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平台等内容,给用户提供一个实用、好用、管用的系统。
来源:DIST上海数慧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声明:本文来源:授权转自DIST上海数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打开链接
【规划师论坛1】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
【规划师论坛2】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制度响应
【规划师论坛3】陆海统筹指导下的深圳海岸带规划探索
【规划师论坛4】围填海影响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管控与规划策略
【规划师论坛5】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生态格局构建
【规划师论坛6】环渤海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带动绩效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