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2019年10月17日,“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重庆开幕,论坛以“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为主题,聚焦山水城市,汇聚国际智慧,从规划、设计、建筑、景观、环境到城市运营等多角度、全方位助力国际山水城市的颜值提升。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主会场嘉宾主旨演讲的观点总结。
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的打造与提升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建设市民休闲活动的滨水开放空间,促进消落带生态平衡,改善城市滨水环境,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市滨水空间,成为各界特别关注的话题。
10月17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指导,重庆城投集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承办的“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重庆开幕。活动以“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为主题,聚焦山水城市,汇聚国际智慧,从规划、设计、建筑、景观、环境到城市运营等多角度、全方位助力国际山水城市的颜值提升。他们都有哪些金点子、好建议?
滨水地区会带动整个城市的更新
住建部原副部长宋春华
城市离不开水,滨水地区往往是城市的发祥地,是最早开发交通、物流、仓储、商业和文化活动的地区,是城市的繁华和充满活力所在。然而经过历史性的开发建设,滨水地区已经成为城市的稀缺资源。
滨水地区的发展要明确四点:政府要做好总体把控、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其中、以滨水地区成为高质量的核心区和活力区为改造更新的主攻目标、满足人们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如何整合滨江资源、打造活力的空间?宋春华说,滨水地区要率先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还自然以清静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要提高滨水地区的蓝绿空间比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及绿地率应高于其它地区。同时,结合交通整治,开辟开放的、连续的、共享的公共滨水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要抓住滨水地区的优势,营造出亲水、临水的特色空间。
要把滨水地区有机更新作为城市修补的重点。滨水地区作为城市复兴的重点会带动整个城市的更新,对营造宜居环境、拉动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重塑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处理好临江界面的整体城市立面和天际线。城市设计要组织好水线、岸线和建筑轮廓天际线,处理好它们与大背景山体景观的关系。要发展滨水地区公共艺术,提升滨水地区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气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
重庆可以成为解决水问题的经典案例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俞孔坚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与水和谐共生的智慧,但在工业文明带来许多福利的情况下,也带来了无限的烦恼,如污染、洪涝、地下水位下降、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解决途径就是还河流以完整的意义,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交通、航运、生态廊道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消落带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向农民学习,农民懂得在消落带上种花、种草、种植物,这是中国五千年的智慧不能丢。要把所有这些连接建立起来,桥上可以种树,桥跟公园结合,让它成为立体的城市、连通的城市、富有活力的城市,人们每天都可以来,有空就来。
利用复合的业态来激发全天候的功能
华东建筑设计总院院长张俊杰
中心城市的滨水高密度核心区往往代表了城市和国家的发展水平,肩负着城市竞争力和能级提升的重任。
应对未来滨水高密度核心区的发展,第一,要通过高而紧凑的土地集约开发,合理利用容积率,实现土地资源和资本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将城市空间节约的效率能够最大化发挥,来提高土地的价值产出。第二,在高密度核心区对立体空间最大化的利用,通过垂直分层、整合多元的混合功能业态,充分打造立体的多基面地下、地面、地上的公共活动空间。第三,通过利用复合的业态来激发全天候的功能,创造滨水公共空间,来满足多样人群活动的各种需求,融合滨水空间和公共艺术,来打造城市独特的魅力。第四,注重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滨水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打造亲切宜人的亲水空间,注入可持续发展空间。第五,保持持续性开发。城市的可持续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更新和开发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投入有限的中心区。
张俊杰表示,立体城市核心区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通过政府制定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发挥指导激励作用,也需要发挥出企业间的合作和整合开发作用。
建筑产业要向“四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绪红
滨水空间的建筑,往往是一大特色。周绪红从“结构工程师”角度,解释了如何实现建筑绿色化。
周绪红首先提到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建设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挑战严峻、能源资源不足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致使城市建筑迫切需要绿色化。
建筑产业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周绪红提出了“四化”的概念,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建筑要实现绿色化,就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
“绿色化”的核心就是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工业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改变传统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建设速度,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信息化”是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改造和提升建造方式,提高建筑业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智能化”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代替需要人类智能进行复杂的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判断、预警、决策等。
桥的造型应该与城市的造型协调
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
有山有水,就一定有桥梁。一座桥的设计有四个基本要求,即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桥梁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安全和实用的前提下,在业主经济允许的范围内,设计一座最美丽的桥梁。
安全是最重要的,不能满足安全就不能用。实用不应该妥协,但是,它不是绝对的,有时候达不到要求,桥梁还是“可用的”。“经济”和“美观”永远都在一定层次上有妥协的必要。
一座桥如果要美的话一定要自然、简洁、原创、协调。当一座桥的结构形成合乎自然,大家看了自然认同。简洁就是没有负担。
精准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
重庆城投集团董事长李明
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和滨水项目的打造,应建立强有力的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定期研究、统一协调。同时,由专业化的大型国企总牵头,对区域内的项目进行包装,分类处置,对于城市新区的打造,要用系统思想,要精准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达到经济、功能、品质综合效益最大化。
如何成为一个对外国人友善的城市是考量的目标
日本PCKK国际业务部长汤浅岳史
在日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关于基础设施更新,例如说铁道再建设、场站再开发。第二是如何去拥抱环境,如何节省能源,如何活用ICT的技术来创造智慧城市。第三点也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想要追求的是城市的强韧性和可持续性。另外,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访客来到了日本,因此如何成为一个对外国人友善的城市,这也是我们考量的目标。
在日本我们也很强调的一个点,就是如何去保留城市的历史,同时又能够使将都市再开发,如何将文化和记忆传承下去。在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着重一点就是精细化管理,如何产生更多的收益和回馈社区。
以上为论坛主会场嘉宾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和1900+名小伙伴一起探讨“山水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相关话题。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19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国匠规划学社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400+篇知识内容,已有19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