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新知】栏目,旨在为大家发掘整理行业新知识,带大家一起增加知识储备,每日汇总,共同学习。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讨论,文末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如果你需要提升空间分析能力,欢迎加入国匠学堂——空间规划师元技能系列课程——GIS综合应用篇,加入文末QQ群可咨询课程相关内容)。本次分享全部内容如下:
城市体检评估讨论
杨明:一个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应该是面向治理、面向操作、面向共识、面向应用。城市体检评估是治国理政的手段、实施规划的抓手,体检评估内容要聚焦国家战略、城市发展阶段性问题和核心变量、社区居民真实需求等各方治理关切,完善工作组织机制;建立准确、连续、多源的数据获取机制,形成数据间的互为补充、互为校验、综合判断;采用多层次多维度、全要素多主体、重思辨可验证的技术方法,达成汇集各方共识的成果形成机制;建立体检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为决策提供参考的成果应用机制。
罗小龙:提出了对城市体检的几点认识。一是当前各城市开展的城市体检工作推动了一场从静态规划到动态规划的转型;二是城市体检体现出协作式规划评估的特征,如北京的34个市级部门、沈阳的25个市级部门参与城市体检,推动了部门协同的深化;三是在大数据的时代,各类渠道的问卷调查使城市体检的过程加深了市民参与度,老百姓可以通过更多渠道反馈在城市中遇到的问题;四是通过综合评估加专属评估的方式开展,既落实上级部门要求,也因地制宜,体现城市自身特色和需求;五是大数据等客观数据分析与居民满意度主观评价,相当于西医与中医的结合体检,应该结合各自优势相互补充。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更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
城市公共空间评估探索
品质指数评估:
(1) 可达指数。可达性是指个人接触和获取某种设施或服务的能力,它取决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年龄和身体状况等。连接性则是指连接不同的个体公共空间,不论其类型和位置如何。
可达性和连接性都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公共空间不至于成为孤岛而失去其功能,从而保持整个空间网络的顺畅流通,让用户尽可能多地使用公共空间。
在公共空间可达性评估过程中,可将街道网密度、公共交通服务设施水平、到达最近公共空间的时间和距离、共享自行车停靠点位置及数量、手机端交通通行情况等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世界各地的经验都表明,距离住处5~10分钟步行距离的空间往往更加活跃。因此,1000m或10分钟的步行距离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作为人们步行的“合理距离”,故也常被用作居住区公共空间布局的依据。
(2) 包容指数。包容性是体现公共空间的品质的基础。在过去的评估体系中,逐渐有研究探讨以女性出行安全、儿童友好为视角的公共空间设计等,但针对规划及管理,少有指标衡量公共空间的包容性或关注其重要性。
公共空间是一个特别的场所,在这里不管彼此有多少差异,它都可以让人们在这里度过闲暇时光,享受生活。要把一个场所变成一个吸引人的去处,必须能做到兼容并包,故公共空间需要考虑不同社会阶层、年龄使用者的需求。
包容性体现在让每个人都能使用公共空间,一是强调公共空间使用人群的包容,包括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二是强调公共空间活动类型的包容开放,包括社交、商业和体育等需求。
(3) 安全指数。安全是影响公共空间使用及舒适度的直接因素。对暴力、犯罪的恐惧及认为环境不安全是让很多人不愿意去使用和享受公共空间的主要障碍,如女性担心在公共空间遭遇各种类型的性暴力,从言语骚扰、身体接触再到强奸和抢劫;父母也可能出于对社区安全性的担忧,不允许孩子外出玩耍。
公共空间的形象也会影响其使用度。如果公共空间的环境照明和能见度差、物理隔离缺乏、维护不善、布局混乱,人们就会避而远之。研究表明,创造更多机会和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使用公共空间,是加强公共安全性的关键一步。
故将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纳入社区参与对减少不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在规划和设计安全的公共空间时,要注重对空间实体要素的设计,如照明、地被材质、视线能见度和机动车交通,以及人行交通、城市家具、潜在隐藏地点、标识标牌、保安人员配备、与其他公共空间的临近性、与紧急服务设施的临近性及与公共交通的便捷衔接等。
(4) 质量指数。公共空间不仅需要为居民提供自由开敞的活动场地,还需要满足人们对社交、休闲、健身等的多元化需求。环境优美、质量良好和维护完善的场所,辅以充足的基础设施,如各类标识标牌、照明设施、座椅、遮阳避雨设施、公厕、母婴室、建设器材及专用跑道等,不仅可以提升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和舒适感,还可以支持并促进居民活动和社会交往,推动公共空间的社会职能。
(5) 绿色指数。城市绿地不仅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指标、绿化种植和维护水平及绿化覆盖率等是评估公共空间品质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
绿色公共空间与健康之间的关联已经被历来诸多研究所认可。研究证明,增加城市绿地的数量可以带来多种好处,有助于解决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公共空间增加用作绿地的土地面积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可以通过有效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减轻洪水的影响;公共空间的雨水下渗也可以帮助滞留多余的雨水并下渗到地下;绿色公共空间也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紧密相关。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新城市议程》视角下武汉城市公共空间评估探索
城市微气候与城市空间的影响关系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各项功能及资源集聚的空间,吸引了大量人群在此进行休息、购物等活动。但由于城市中心区高密度、高强度的建设和发展特征,不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空间形态也使得城市中心区成为热岛效应影响最显著的城市空间;同时,高密度建设所形成的建筑间的窄通道和建筑围合等也使得中心区存在大量的强风及静风区,严重影响人们步行和户外活动时的感受。
伦敦的金融城、巴黎的老城和拉德芳斯商务区等作为世界范围内知名的商务、商业中心区,其巨型化和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建筑高度不断上升的高密度开发和建设模式导致相应的区域出现了愈发不宜人的微气候现状。
同时,由于上述中心区内部集聚了大量商业、商务、休闲、文化、娱乐功能及场所,也使其成为当地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本文截取典型的高密度城市街区形态单元,分析高密度城市空间中步行尺度下的城市微气候特征以及微气候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联机制,并结合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提升步行适宜性导向下的城市微气候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途径。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基于微气候评价的高密度城市步行适宜性环境营造研究
控规与精细化治理的未来
尹稚教授认为,控规应明确真实的社会治理单元和政府的行政区划单元之间空间范围与治理机构的匹配问题。当规划单元逐渐划小、空间治理落地的板块逐渐缩小的时候,与之相对应的治理机构具备什么样的事权、财权、职责,跟控规编制的详细程度,以及控规编制的重点直接相关。
尹稚教授指出,站在治理的角度来看,手段应日益多元化。过去就开发管控论开发管控,这种较为短视的方式需要向更为宏观的角度转变。以增值税为例,近来中央政府开始跟地方政府在增值税五五分账,这会带来大量的地方政府对各种地产价值再评估,改革过去试图从一次性的开发建设中赚足够的钱转向培养中长期的税基和税源,这才是超越开发的宏观政府进程。这必然对控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尹稚教授强调,控规“三本账”的问题:公共投资的账、公共资源的账、公共资产的账,核心都离不开“公共”两字。点击查看原文全文:2019规划年会,尹稚:控规与精细化治理的未来
往期规划新知推荐
规划新知(10.12):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3):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4):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5):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6):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7):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8):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19):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20):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21):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22):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规划新知(10.23):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如果你对新时期的GIS与
空间数据分析感兴趣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学习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群
空间规划师——GIS数据分析综合应用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19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国匠规划学社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400+篇知识内容,已有19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