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直击年会现场 | 山城之北群英聚,谈城论市共创新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zAwODQ4Nw==&mid=2247490257&idx=1&sn=73067a37896bb30b3c5e4d2c749475a2&chksm=fc619c59cb16154f8485229fa3071b6245b4638d793e1056f828d04dc1ae9f40ebafcd5b84cb&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南粤规划
时间
2019-10-20 20:10:1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来到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第二天
重庆开始下起了淅淅小雨
城市上空覆盖着一层层薄雾
颇有魔幻之感
但小伙伴们对学术的热爱依旧
他们奔波于会场的各个学术对话
分享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
为我们带来一道道学术盛宴
粤规院的规划师们最近在关注啥?
在搞啥大新闻?
勤劳的南粤君马不停蹄往返于各个会场
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一手粤规院年会资讯
只为带大家“云参会”!
接下来,
就跟着南粤君一起来康康吧!
邱衍庆院长在“学术对话三:人居与高质量发展”上分享对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乡村人居品质提升的八点思考。邱衍庆院长认为,乡村振兴的策略与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关。当城镇化率未及50%,加快城市建设是聚焦点,乡村发展更多依托自身的小城镇为载体;接近50%时,乡村问题进入视野,城镇规划扩展为城乡规划;城镇化率超过50%,更多的要素影响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任务,大湾区政策机制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在谈及美丽乡村建设与共同缔造方面,邱衍庆院长指出,当前乡村规划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如重形式,缺针对性规划;重规划,轻设计和实施;重技术,轻因地制宜的政策制度配套和创新;重大包大揽,轻村民(社会)共同参与,缺乏可持续的内生动力;重微观村落,轻片区(县域、镇村)统筹;重一刀切,照搬照套,轻因地制宜,标准指引缺分类指导等。他认为,需要通过接地气做行动式村庄规划、缄默方式开展乡村辅助设计等方式进行解决。
邱衍庆院长表示,人居与高质量发展中提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参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要科学把握区域发展的趋势和差异性,分类指导推进,要特别注意发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岭南文化传承、存量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谋划特色空间和创新空间,从供给侧角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也是打造宜居宜业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必不可少的内容。
马向明总工程师在“学术对话十六:生态新城实践的回顾与想象”作了《从绿道、古驿道到碧道——线性开敞空间在广东的发展》的主题发言。他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梳理、解读了绿道、古驿道与碧道规划在广东的源起、发展和延续,以自身长期跟踪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广东线性空间的再思考。
他认为,广东线性空间的建设从绿道开始,古驿道的兴起则丰富了广东线性空间建设的内涵。文化线路成为集合文化复兴、乡村振兴多项目标的工具。而万里碧道计划结合了生态廊道建设、公众休闲需求和产业转型的需要,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顶层计划”,也是一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此外,他在“特别对话四:
湾区韧性发展与区域设计”上作题为《珠三角城市群趋势下的湾区》的发言,他表示,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
据估算,珠三角都市连绵区规模已达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世界银行《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
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指出,珠三角已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
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珠三角出现了城市群都市圈化的现象,广深两大都市圈成为了要素流动组织的核心。
他还指出,未来,在物理形态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会往中心聚集,实现目标上的统一,吸引国际人才。
湾区腹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但腹地需要通过合作去形成,也要通过强中心去辐射形成。
广州、深圳两市是珠三角的绝对核心,但广深的全球企业联系程度远远不及香港,香港仍然在珠三角对外联系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
马向明总工程师认为,京广铁路、西江水系相互交织的地带,正是大湾区的核心功能地带。
当中包括广州、深圳、香港三地,具体包括黄埔港、南沙港、蛇口、葵青港;
广州南站、福田、中环等。
”
在如此高密度的状况下,广、深等极点如何以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引领大湾区走向世界级城市群?
在马向明总工程师看来,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到“湾区”这个自然环境起点。
应该跟系统地理解水系的价值,水系不仅带来水的资源价值,在后工业时代,还有景观价值,和在生态、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连通价值。
通过对水系价值的系统理解和利用,可以更好地疏解高密度对珠三角带来的困境,并促进混杂低效用地的提质。
马向明总工程师还指出,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不一样,粤港澳大湾区是港口+金融+制造+科技创新的多支柱功能,是多核心下的多中心。
“大湾区的发展,关键是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优质生活圈”。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汪志雄在“专题会议二十:
国土空间规划”上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与关注重点研究》主题分享,他在以往国土空间要素多个部门、多级政府横纵向管理的基础上,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保护与城乡高品质开发建设的核心思路,通过横向内容整合和纵向事权划分研究,重点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要构建便于上报审批和地方管理需要的两级规划成果体系的建议,并对两级成果的核心指标、空间要素和规划图纸内容进行了探讨。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资深规划师袁源琳在“专题会议二十:
国土空间规划”上介绍了《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特征及启示》,他认为,日本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土空间行政、法规和运作体系;
形成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总纲、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利用规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进入城镇化成熟阶段后,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交通和基础设施;
始终保持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和弹性有机结合。
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资深规划师宋雁在“专题会议三:
特色发展路径中的小城镇/空间规划语境下的小城镇”上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城镇规划“多规合一”探索——以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总体规划暨乡村振兴战略为例》主题分享。
她表示,小城镇是沟通城乡区域经济的桥梁和枢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面对国家机构及空间规划改革新形势,双江小城镇规划遵循法定规划要求,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摸索出一个“多规合一”的规划方法,总结出五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法定规划内容,即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统筹管控与布局,打造和谐有序精明增长格局,实现生态宜居;
传承优秀文化,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实现乡风文明;
健全乡村治理,以体制与土地、环境整治结合,实现治理有效;
多元复合配置,完善民生服务配套与支撑体系,实现生活富裕,可为未来开展小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实践基础。
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王朝宇在“专题会议十四:
信息和智能推动规划技术创新”上作《基于多源大数据的都市圈空间发展特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主题分享,指出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广东省都市圈空间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广佛肇:
广州强中心、广佛强联系、连绵圈层化发展;
深莞穗:
深圳强中心、深莞穗强联系、城镇与生态交织连绵化发展;
珠中江:
珠海生活服务中心、珠中较强联系、城市区域化发展;
汕潮揭:
地域强关联、汕揭等体量、无核心、弱联系、圈带连绵化发展;
湛茂:
地域较远等体量、无核心、据点极核式发展。
我院规划五所所长助理张磊在“专题会议十五:
宜居城乡,生态优先”上作《黄土台塬地区河流生态治理策略探索——以义马市“两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主题分享,对黄土台塬地区河流生态特征与独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流域与基地、防洪与防枯、河道与岸线、台塬与文明四大策略,即构建分层次与类型的河流生态治理思路、时空维度下对立的水源规划治理策略、基于台塬地貌的河流生态廊道打造和台塬地貌与华夏文明主题下的河流景观提升。
想知道粤规院在年会上的更多信息,请点击:直击年会现场 | 高手过招,大咖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