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十字街头|我变聋了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331&idx=2&sn=2340bf5236c5574200f5d84d1f362d1b&chksm=88851b31bff29227a3827183740ec12a6471eefc33e0da4b31f8ac2ca1fbddb6d16fd4524d5c&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10-11 16:40:2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回想起来,为了适应一条在过去10年里不断升高,然后又有所下降的噪声曲线,我可能放弃、甚至永远失去了一部分听力。
虽然住在一栋临街的房子里,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噪音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中介打开房门后,我看到的是一间打扫得干干净的空房,除了客厅采光略微不佳,其他地方都显露出20年前多层公寓的特点:注重功能,方方正正,大厨房,以及朝南的卧室。这些特点显然都符合我的期待。
房子北面邻街,卫生间和厨房窗户下临绿化带,那里错落种植着一些常见的篱笆树种:月桂、红叶李和珊瑚树。绿化之外是小区围墙。围墙外是人行道,和上海许多街道一样,沿街是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
房间朝北的窗户都关上了。我打开窗户,听到一种并不强烈但持续不断的街声。我想这都只是细枝末节了。
的确也是细枝末节。上海的房价处在第二个快速上涨的周期末尾,恐慌气氛虽然不像后来那么浓厚,但工作带来的稳定和满足已经荡然无存。工作较早和有先见之明的人已成功摆脱了这种恐慌,反过来指点说,资产价格这种脱离工资上涨曲线的不正常飙升,是无法维系的,而敢于冒险的实干家这时候正忙着寻找一切可能加杠杆。
缺乏经验和首付金的新手莫衷一是,本能地倾向于相信那些符合自己性格的判断。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买房,要么因为她们是女性,拥有不可思议的经济本能,要么就是作为男性,到了结婚的年龄。
这证明了家庭社会学的一个常识:在外部环境动荡,社会发生剧烈转型的时候,往往是女性的决心和行为维系了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并且,通过稳定婚姻制度,她们让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进程多多少少变得平滑了一些。阶层对抗最剧烈的时候总是带有性别歧视,就是这个道理。
一年后我们搬进了这套房子。从北边街道传来的声音存在感也随之变强了一些。要知道我们当时从事着很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的职业,生活和工作没有明确的界限,长时间阅读,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都对睡眠有程度不一的影响。如今,这些无法度量的影响有了一个明确的抱怨对象:街上的噪声。
街上的声音忽大忽小,有时候像潮汐一样规律,某些年份突然变大,随后几年里逐渐低落,我被噪声扰动的程度与噪声的水平变化并不匹配。在对噪音敏感的年份里,我常常想起墙上这两只鹤,它们好像是被咒语固定在了那里,陷入了假死状态,爬藤植物包围了它们,覆盖了它们。要等到某个特定的声音突破喧扰,它们才能被唤醒,解除魔法并恢复活力。南音 图
那并不是一条繁忙的街道。上海的私家车数量也许比现在要少一半,离窗户不远处有一个公交车站,但公交车的班次不多,停靠频次也不高。和街道上的人流一样,噪声在一天中并不是均匀发布的,也有早晚高峰和一些次高峰。
但噪声的问题不在于剧烈,而在于持续。你醒来的时候就会听到它,你睡去的时候它并没有消失。就像长期独居的人突然要接受一个室友一样,困难的环节在于心理建设。你必须容忍它的存在,承认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实际上,噪声在过去10年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条街道再也不会回到10年前,它上空的噪声水平同样如此,但噪声的高峰期也过去了——一条地铁和两个大型商业中心已经完工,周围能拆迁的房子已拆迁殆尽,临时性空间几乎都消失了。
我们对噪声无休止的抱怨也渐渐消停——我不知道是环境真的安静到了不会激起愤怒的程度,还是身体经历漫长的调整后,最终适应了噪声。也有可能是我变聋了。我想这是一种社会性和有选择的身体失能,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人到中年。
(作者系摄影师,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