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交通设施|全球运输工业的升级会带来什么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345&idx=2&sn=92489798d14d59b394c1a4e69bfc406b&chksm=88851b03bff2921544fa6be85a43ace00f3f0d0d493b3f6d0b18e6336f95980de57cbde3457b&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10-16 13:29:25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注:
本文被微信公众号
“数字高速公路”
擅
自发
布,
未经授权。
该公号发布文章时,甚至不标注作者署名,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小编给该公号留言,要求删除文章,也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给微信投诉也得不到及时回应。
在此对
“数字高速公路”
表示谴责,并再次声明,本公众号为澎湃新闻栏目所有,如果对我们的文章感兴趣,可留言获得白名单。这种未经授权擅自发布别人文章的行为,是损人不利己的。对于任何擅自发布文章的公号,会被加入的黑名单。
全球的运输工业正在升级。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共享到无人驾驶,从车联网到物流自动化。如同汽车走入家庭、航空业进入民用领域一样,这次升级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一些国家的立法来看,有些技术领域还在规划验证阶段,有些已经进入了测试、试用阶段,也有的已经成为被熟知的应用。
车联网(Connected Cars)和协同智能运输系统(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C-ITS)就是已经进入试用和商用阶段的一项技术。欧盟有立法,2022年后将大面积推广车联网。
媒体经常会将这两项技术混称为车路协同。这个名词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明确定义过,当时最有名的是自动公路系统项目(The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 ,AHS),有成果但也有无法克服的障碍,于是在新世纪终止了研究。当时的车路协同技术,主要是用路引导车辆行驶,促成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在这个过程中,车路间有大量的信息交换,这与现在的车联网和协同智能运输系统有一定程度相同,但由于通信和定位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两者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车路协同并不能解释现在这次升级,不过为了方便,不妨将现有技术称为“新车路协同”。
这个“新”体现在哪里呢?
欧盟的C-ITS走廊计划
2013年6月,荷兰、德国和奥地利签署了备忘录,正式启动了C-ITS走廊计划。C-ITS走廊计划打算在鹿特丹-法兰克福-维也纳的路网上提供两项服务,其一是道路障碍警告(Roadworks Warning,RWW),其二是侦测车辆信息搜集(Probe Vehicle Data,PVD)。2014年到2016年,这些服务进行了系统规格定义、测试和安装,并分为7个类别来定义各种设备和场景;2017年进行了路试;2018年后,C-ITS走廊开始试运行。
实施C-ITS走廊计划鹿特丹-法兰克福-维也纳道路走廊示意。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德国实施C-ITS走廊计划的具体路网。
来源:
https://c-its-korridor.de/?menuId=1&sp=en
侦测车辆信息搜集(Probe Vehicle Data,PVD)的示意图。
该图含义为,安装路侧设备,从路过车辆里读取该车的速度、加速、刹车等情况,也从周边环境里了解天气、道路路面干燥还是潮湿、路面滑不滑等情况。
在探取这些信息同时,还增加了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有专门的协议和法律约束。
来源:
https://innovatiecentrale.nl/en/experiments/experiments-experiences/its-corridor/services/probe-vehicle-data
C-ITS走廊计划,是欧盟推动C-ITS提升车联网产业计划的一部分。其实,欧盟在2014年11月就成立了一个联合组织,命名为C-ITS平台(C-ITS Platform,The Platform for the Deployment of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https://ec.europa.eu/transport/themes/its/c-its_en),内设10个工作组讨论技术、法律、隐私、商业、公众态度、道路安全等议题,希望能在成员国里大力推动C-ITS。C-ITS和车联网如果在全球铺开,欧盟的知名汽车厂商很多,其汽车产业如果先发一步,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产品、专利、标准的绝对优势,对欧盟经济会有很大好处。
C-ITS和车联网的结合,会让搭载车联网功能的汽车能与外部世界沟通,相互理解。这就像连接了互联网的电脑、连接网络的智能手机一样。搭载车联网设备的车辆,在C-ITS的支持下,清楚掌握路况、交通情况,可以为司机提供建议,减少司机观察思考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告知辅助驾驶系统怎么做,避免司机犯错。何况,车联网的升级,花费并不多,据2018年测算,大约只贵300-500欧元左右。
预知和塑造未来的市场,并提前部署,这是一些欧洲国家的传统。C-ITS计划里,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到车联网,并使之成为切实有用并可靠的应用,是C-ITS计划的目标之一。车联网采用低时延的通信技术,满足了行车中实时交换数据的高需求。如果再搭载像移动通信模块、wifi模块等,虽然反应慢,但对看视频、点外卖这样的应用绰绰有余。
如果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来想象,这样的应用从车延伸到手机、电脑和电视机。通过车联网的强应用,引导用户习惯,相应的软件会自然而然进入使用者的寻常生活,成为日常网购的应用。商业,也许才是车联网想要的蓝海。
各种通信技术做车联网的测试结果。右表是车辆主动安全应用的最大时延要求:交通信号违规警告(0.1秒)、弯道速度警告(1秒)、紧急电子制动灯(0.1秒)、预碰撞感应(0.02秒)等。该图来源于2011年前NHTSA整理的报告,当时能够满足车联网实现主动安全要求的通信方式只有DSRC,通信延迟在0.001秒以下。在2018年科罗拉多州的一次测试里,证明5G也能满足低时延的要求。表格中文为作者翻译。来源:Vehicle Safety Communications Project Final Report,NHTSA
C-ITS和车联网的好处
欧盟的C-ITS计划和立法,以及其在汽车、通信上的产业愿景,网上有许多资料。这里,只聚焦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欧盟的C-ITS和车联网,对司机有什么好处,对道路安全又有什么好处呢?
从人因理论(Human Factors)了解,司机开车遇到事情,譬如看到标志、障碍物,或者想要变换车道前,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发现(Perception)、辨别(Identify)、决策(Emotion/Decides on action)、意志执行(Volition)。这是我们通常说的思考过程,它需要时间,时间根据情况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需要2-5秒。对人来说,这个思考过程无法省略,即使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思考时间也不会缩短。这样,就会出现还没想明白就撞上了。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十次事故九次快”的原因,问题并不在快,而在于发现得太迟。
司机开车遇到事情,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发现(Perception)、辨别(Identify)、决策(Emotion/Decides on action)、意志执行(Volition)。
C-ITS和车联网的好处在于,能提前告知司机前方的情况,让司机应对得当。当然,这个提前会有人因理论上的约束,过早告知,对司机来讲并没什么用处,大部分司机会忘记车联网给出的提醒,仍然会手忙脚乱。
C-ITS和车联网还有一些其他安全的好处,譬如简化驾驶任务(Driving Tasks)。对司机而言,简单即为安全,要变道又要看标志,往往容易出错,即便只是看标志,标志信息多或内容复杂,也会导致司机出错,甚至傻在那里。
C-ITS和车联网可以简化这些任务。不过,如果缺乏人因知识,会不小心增加驾驶任务。譬如在高速公路上,往前是上海方向,出口也是上海方向,两个方向都是上海,有些标志告诉你分别距离多少,装有ITS模块的标志还可以告诉你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到达。
这种情况下,司机就不得不去做复杂的题目。这两个方向分别是到哪个互通立交,到底哪条路离家更近一点?先做计算题再做选择题,这个过程无疑会分心,很危险。
因而,合理的告知方式是,ITS计算好时间,通过车联网计算你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车内设备直接告诉你从哪里走。C-ITS的含义在于协同(Cooperative)。多个ITS分支系统信息,经过整合、个性化之后提供给用户,这是协同(Cooperative)的意义。
类似的服务,在欧盟C-ITS平台组织里,被梳理出来,总结为基础服务表,并根据实现优先级、商业属性、个人利益等区别,分成两类,Day1服务和Day1.5服务。Day1服务侧重个体安全,Day1.5服务侧重商业服务。产业和商业,是C-ITS和车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而技术储备也足够了。
欧盟C-ITS平台制定的Day1 与Day1.5 服务项目,作者整理。
C-ITS服务的归类。
来源C-ITS communication: an insight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Botte Marilisa, Pariota Luigi 等
Day1和Day1.5服务是C-ITS和车联网的基础服务,它们可以联合起来,提供完整的服务。如果连接上运输工业的其他升级技术,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
譬如,从广州到上海的深夜航班,因天气暴雨误点15分钟,如果恰好是最后一班地铁和公交车,这些乘客会面临回不了家的问题。而利用Day1和Day1.5的服务,预知误点之后,可推算公交在暴雨天需要延长行驶的时间,通过了解路网流量和信号灯的配时情况,几个不同的交通系统可以分头根据目标调整,及时调度,协同(Cooperative)运作,让乘客能赶上末班车,遇到一路绿灯,快速而便宜地回到家。
这里的便宜是指意外情况发生时,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加很少,社会承担的费用增加也很少。如果只是个体的便宜,这样的系统并无意义。
要发挥C-ITS和车联网的用处,必须了解交通工程和人因理论。这些虽然不是C-ITS和车联网范围内的技术,也不是产业感兴趣的话题。但没有这样专业的需求分析,无法引导汽车和通信产业的发展。
中国需要更新这方面的知识。因为许多知识在国内可能还是空白,尚未看到有切实有效的人因及交通方面书籍的出版。这些专业间的连接,需要去学习和摸索。比如,要提前多少秒告知司机才有效;什么方式能让司机清晰明了,不做选择题,这也算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光负责提醒,不负责有效,与其说是车联网的应用,还不如称其为,新技术对司机的骚扰。
美国智慧城市挑战赛
在欧洲发展C-ITS走廊和平台的同时,美国运输部也做了好多与C-ITS有关的项目,有走廊通道的计划,也有都市区的计划,最有意思的是2016年开始的Beyond Traffic 2045智慧城市挑战赛。
Beyond Traffic 2045智慧城市挑战赛设定了12个发展目标,鼓励中型城市因应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意构想。这些构想利用先进的数据、运输科技,在减少拥堵、维护道路使用者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应用;同时也要应对气候变化、连结社区,并支持商业和经济活力。
这些目标看上去更像是城市永续发展的议题,和C-ITS和车联网没有直接关系。不过,C-ITS和车联网发展的目标和意义不正在于此吗?让百姓安全、舒适,让运输系统便宜、便捷、可靠,让社会能低成本、低能耗运转,这才是技术发展的意义,也是这一波运输工业升级的目标。
Beyond Traffic 2045智慧城市挑战赛设定了12个发展目标。来源:Beyond Traffic 2045: Final Report,US DOT,2017
这次挑战赛里,出现了许多结合使用者需求的C-ITS和车联网应用设想,以发挥这些技术的潜力。
譬如,在城市的主要运输走廊上,安装各类感应设备,了解车速和流量,最大化地扩大走廊的通行能力。在公交车、执法车、垃圾车、施工车上安装车载终端,将各类作业信息及时搜集整理,告知需要的使用者。
其实,这几年国内提出的一些城市交通设想里,也看到了类似内容。譬如城市大脑里对不同部门数据的整合,对交通管理中心、运输管理平台的更新。在丹佛、匹兹堡的挑战赛方案里同样也有。
丹佛设想城市建立一个资料管理平台,为公私机构提供快速搜集、管理、分享、分析的服务,避免分头搭建平台带来的共享障碍。城市数据往往分布在各部门和企业里,如何形成协同的力量,是每个城市遇到的难题。来源:Beyond Traffic: Denver’s Vision of Our Smart City,2016
这次挑战赛的意义在于,城市的丰富场景和不同城市的特点,为C-ITS和车联网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应用空间。如果从车联网通信技术诞生的1999年算起,到2016年,这17年来车联网的应用仍然贫乏,也无法引起商业的充分关注。无论对通信行业还是汽车产业来讲,这样的等待有点漫长,而漫长必然是有原因的。因此,业界对它的未来仍然缺乏信心,存在许多担心,担心这些技术并没有想象的受欢迎。无疑,通过城市挑战赛可以把这样的技术拉出来,深度观察,这真的是一项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吗?
美国的城市挑战赛,投资并不大。哥伦布市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并拿到美国运输部4000万美元补助。哥伦布市的智慧城市项目仍然在继续,募集的资金也在增加。
哥伦布市已经完成的项目,有的集中在公共运输上,譬如改善了主干道的快速公交,使公交信息即时透明,司机状态可知,确保大众运输的安全;又如改进物流效率,实时跟踪货车,促进安全运行并改善供应链;还有观光运输信息的即时发布等。
这些项目都利用车联网的技术形成即时可靠的数据交换。城市挑战赛的应用也说明,C-ITS和车联网的应用,可以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主要目标仍然在道路交通安全上。这样的思路,在美国的其他一些C-ITS应用中体现出来。
譬如2014年纽约市的车联网试验计划(NYC CV Pilot Deployment)里,明确提出利用车联网技术来进行速度管理和信号灯改善;在怀俄明州的I-80公路上,提出了对货车管理和灾害天气的及时告知服务。
道路交通安全,是C-ITS和车联网应用的出发点,但会不会只限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市场呢?这样的疑问在许多人心里。固然,减少事故足以成为发展这项技术的理由,但对汽车和通信产业来讲,这能成为大家换车的理由吗?汽车、通信行业仍然惴惴不安。也许,偷笑的只有车险行业。
虽然还没有出现万亿级市场,不过C-ITS和车联网行业的竞争却非常激烈,主要聚集在通信技术的竞争,而另一群主要受益者——汽车行业,仍然还是那些老面孔。中国通信行业虽然起步晚,但也利用了自身优势,挤进了这个行业,掌握了一定话语权。这给我国发展C-ITS和车联网带来了一定利好。这些利好如何面向全球市场,这也许是业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即便从业者很憧憬这些技术和这次运输工业的升级,但未来会怎么样,其实从业者和普通人也差不多,心里并没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