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社区实务操作指南③:社区小助手是AI吗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zMzEwMQ==&mid=2649517411&idx=1&sn=717038f04d52ba04f1892fbb2283db4b&chksm=88851b41bff29257f712a9c6d97f0a110770a602edd6498e5c9ff95c60d4559d32713384c0ab&scene=27#wechat_redirect
作者
市政厅
时间
2019-10-30 11:43:12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上篇文章谈到如何建立社区信息渠道,借助高效的社区信息渠道可以开始建立新邻里关系。有了社区信息渠道,如何与居民更深入地沟通呢?这时就需要社区小助手。这是我们在社区实践中逐渐探索出的一种有效工具。
简单来说,社区小助手是社区工作者共同使用的、对外与居民沟通的窗口。她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智能客服、微信号、微博。社区小助手是社区前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她是建立新邻里关系的枢纽,链接社区社团、个体居民,甚至物业、居委会等其他利益相关方。
AI的逻辑是对所有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从数据库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这些有效信息去控制行为。而社区小助手是整个社区最大的数据库,小助手在与居民接洽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最终得出“哪些人值得被挖掘为社区种子”、“哪些社区值得扶持和培育”等结论。
我们认为,从数据角度出发,社区小助手将来是能够被AI取代的。那么,社区小助手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逻辑一: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若以物业的身份介绍小助手,容易将小助手放在服务方的位置,地位无法与居住者对等。
非居民身份的小助手,在与居民成为微信好友时,如果采用被动添加方式,由于居民是被动方,只是添加了好友,小助手的形象会很难树立。而且,被动添加为好友的居民,大部分都不会给小助手回应。因此,被动添加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在北京D社区项目上,小助手以一张海报的方式,正式开始介入社区。
社区海报。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海报中描述了未来社区的美好蓝图,有很多居民主动添加。在这类添加方式中,居民是被吸引来的,主动添加小助手。海报给居民传递了小助手的形象,让居民认识了TA。实践中,以主动方式添加的居民,大部分都愿意跟小助手进行交流。因此,我们提倡主动添加的方式。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当小助手的形象受到广泛认可时,居民们自然会向你靠拢。不论以什么样的身份打理小助手,也不管是真人操作,还是利用AI,都应围绕“让居民主动去找你”。
社区小助手与居民之间是平等的,在居民的心中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居民抱着需求、抱着对社区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社区小助手吸引来。他们与社区小助手的交谈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对社区小助手的需求是强烈的,他们需要社区小助手帮助他们一起共建美好社区。
逻辑二:
破冰五步曲
与居民成为微信好友,是与居民沟通交流的第一步。与居民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是破冰的重点。我们将小助手一对一与居民交流称为“点对点沟通”,下面以居民身份打理小助手为例。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小助手与居民破冰五步曲,形成了一套与居民交流的话术模板,如下所示。
第一步:你好,邻居!+(一句话自我介绍和身份定位)
第二步:您住XX几号楼栋?几号房呀?
第三步(任选):
1. 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工作之余会约朋友做什么呢?
2. 您对哪些活动感兴趣,会愿意参加?
第四步:你愿意发起社团吗?组织大家一起玩就可以。
第五步:小助手的朋友圈会及时更新社区最新动态,欢迎关注。(或推送其他社区信息沉淀工具,如APP、小程序。)
以下是具体解释:
第一步,主要是做价值观倡导,给出社区愿景。
以已经行动的社区小助手来倡导居民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可以给居民发类似的信息:
“你好,邻居!我是某某社区小助手,是由本社区邻居们轮流打理的微信号,志愿为社区服务。我们倡导邻里互助的社区氛围,自发行动起来,希望更多邻居行动起来,社区因我们而美好。”
第二步,在知道“他是谁”的同时,也要确认是否是本社区居民。
如果社区小助手自报家门,就能顺利成章地让居民开口说,他是谁。居民们不太信任时,不会说详细门牌号,只要楼栋号就可以。大家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能拉近关系的就是一句:“您住在几号楼呀?”
第三步,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居民的兴趣爱好、技能。
初步挖掘居民需求,把居民们的回复关键词做好备注。这是引导居民成立社团的关键步骤。
第四步,如果居民回答,喜欢打球。
社区小助手就可以顺势问:
您是否愿意发起一个这样的社团呢?
带着邻居们一起玩!
“愿意”一词很重要。每一位为社区付出的居民,都应出于自己的意愿参与社区各项事务。这样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社区活力。如果居民发起的社团,自己都不愿意参加,那这个社团的存在是无意义的。
“组织大家一起玩”,减轻了社团发起者的组织压力,降低组织者对运营社团的难度预判。当发起者认为,运营社团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难度那么高,他成立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愿意发起并运营社团的居民,将成为被培育的社团发起人,可以与他线下面谈,进行深度交流。因此,如果回复“愿意”,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约谈居民。如果“不愿意”,就可以进入第五步。
第五步,是推荐社区动态的主要宣传渠道,为社区宣传打开通道。
因此,可以看出,社区小助手就是一个聊天AI,提取出关键信息,帮助挖掘社区种子居民。作为AI,想要挖掘社团种子,只需要搜索关键词即可。
逻辑三:
与居民轻松约见
线上沟通只是与居民破冰建立连接,初步的信任关系需要通过线下真实面对面的接触、相处、行动、活动等。真正的信任是在社区里频繁接触中产生的。在交流中树立小助手的形象,同时确定居民是否符合社区种子的要求,有八大标准:
1)主动积极有意愿;
2)明事理,讲道理;
3)人品佳,做事有责任心;
4)群体年龄多元,中青年为主;
5)要有正当工作,具备社会价值,群体职业最好不重复;
6)有创意,能出点子;
7)文字梳理能力和逻辑性都好;
8)具有公共精神。
符合标准的居民,我们将促成他发起社团。
(一)如何与居民约见
社区小助手的破冰第四步是:你愿意发起社团吗?
当住户回复愿意时,小助手可以跟对方约见,可以在公共区域见面,也可以约饭。可以这样问:“上午/下午/晚上XX点有空吗?我们约下一起吃个饭聊一聊。”
这个时间一定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有社区公共空间的,可以约在公共空间见面,吃不吃饭都行。没有公共空间的,可以约饭或去咖啡馆聊天。甚至可以直接约在某位邻居家见面,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作为AI,可以更加智能化,能自动生成居民约谈时间表,避免时间或人员的重复,如下表。
居民约谈时间表
(二)交谈内容
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年龄、籍贯等,可参考下表。
约谈表
约谈表需要注意的是:
1)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并由此出发,促成建立相关主题的社团。
2)了解对方的空闲时间,以分析居住者的空闲时间段,方便安排社区各项事宜,让本社区居民能够参与。
3) 描绘和探讨社区的美好蓝图,培养居住者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三)约谈准备
1)从已有渠道收集发起人信息,尤其注重信用背书。
2)约谈目的明确——引导居民们发起社团/组织活动/参与社区/支持社区,但居住者需自行支付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并愿意带动居民们一起来。
3)明确需要找到什么样的居住者。
(四)约谈步骤
1)社区小助手自我介绍:标准化说辞,强调社区小助手只提供支持,鼓励居民们在社区里折腾起来,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活动,甚至发起和组织社区活动等等,鼓励邻里之间互助起来等等。强调只有居住者能够做到,社区小助手是做不到的。
2)从发起人的需求说起,想成立一个什么样的社团,为什么想成立,成立了想怎么组织。
3)阐述社团的规则:有辨识度的社团名字、有规则的社团形式、使用小程序沉淀信息、微信建立社群交流、社团成立后的宣传、社团加入后的活动组织和回顾,等等。
4)与居民约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成社区社团。当社区正能量的氛围日趋成熟,就能通过规则的设计,让AI促成社团的成立。
当社区新邻里关系遍地开花时,相信AI就能取代人工的社区小助手。
社区实务操作指南①:怎样的团队最适合做社区工作
社区实务操作指南②:如何建立社区的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