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 中国实践”学术对话
2019年10月20日上午9:00-12:00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学术会议厅4(会议中心户外)
承办单位: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儿童代表着城市的未来,儿童的成长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儿童的福祉是健康人居、民主社会和良好管理的终极指标。当前,参与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实践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长沙、珠海等城市目前正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工作。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国际理念到中国本土化落地是一项繁复但极具价值的工程,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城市特色的儿童友好之路也是一项值得探索的事业。目前,中国政府、规划工作者、儿童工作者通过在各个城市的实践,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规划方式、建设重点、建设模式与实施路径等相关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之实践经验的总结分享与开拓创新,对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将围绕儿童友好城市的中国实践开展分享与交流。
主持人:周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9:00-9:20 题目: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友好城市
报告嘉宾:宋文珍 国务院妇儿工委副主任
9:20-9:40
报告嘉宾:Anuradha Narayan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卫生处长
翻译:黄齐亮
9:40-10:00 题目:中国儿童友好,燃梦城市未来
报告嘉宾:宗丽娜 中国儿童中心事业发展部负责人
10:00-10:20 题目:公共空间如何更好地为儿童服务
报告嘉宾:吴晓莉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总规划师
书名:《儿童友好型手册》
主持人:周岚
发布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石楠
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卫生处长Anuradha Narayan
长沙规划局副局长 王慧芳
主持人:宗丽娜 中国儿童中心 事业发展部负责人
1. 对话深圳市妇联议题:
(1)深圳市妇联自2017年开始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至今,阶段性成果有哪些?
(2)国际儿童友好城市在深圳实践的本土化措施和配套机制有哪些?
2. 对话长沙规划局议题:
(1)长沙市在筹建儿童友好城市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2)长沙市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逻辑和地域特色有哪些?
3. 对话杭州市自然与规划局议题:
(1) 杭州正在进行品质之城建设,它对儿童友好的有益作用是什么?
(2)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如何纳入提升生活品质的顶层设计,并落实在规划体系之中。
4. 对话北京市规委议题:
(1)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中,儿童友好的国际理念是如何体现的?科学规划的原则和策略有哪些?
(2)北京市作为中国的资源聚集地,如何在空间规划决策中为儿童赋权?如何为儿童参与友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赋能?
5. 对话女规划师委员会议题:
(1)儿童与妇女先天关联,女规划师委员会围绕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有哪些具体推进措施与实施计划?
(2)如何调动中国女规划师这一专业群体的力量,更好地支持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落地?
6. 对话中国儿童中心议题:
(1)从儿童权利视角,谈谈儿童友好的核心要义以及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在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如何开展丰富有效的儿童活动?
对话嘉宾:
朱晓宇 中国儿童中心 教育活动部部长
王晓丹 深圳市妇联副巡视员
张 勤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王慧芳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副局长
杨 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总体规划处处长
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中国儿童中心和女规划师委员会联合发布官方倡议。
主持人:宗丽娜
倡议代表:
杨彩霞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学前教育部部长
张 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二】
“中欧城市发展互鉴对话”特别对话
2019年 10月20日上午9:00-12:00
宴会厅A(温德姆酒店二层)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中国和欧洲同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但城市发展的背景、模式与阶段不同。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在于超大的规模体量,紧张的人地关系,特殊的制度环境和独特的城乡关系。欧洲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先行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以及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支撑。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已成为中欧双方的共同挑战,双方都把“以人为本”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诉求,应对共同挑战,中欧双方应该加强全方位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本次特别对话是基于“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项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中方牵头单位,与其他16家中欧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执行。

参考议题
1、“以人为本”的中欧城市发展的政策实践与创新;
2、文化城市建设的创新手段与方法;
3、绿色城市建设的创新手段与方法。
论坛主席
杨保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级高工)
学术召集人
刘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英文版)》的执行主编)
特邀嘉宾
1、闵希莹(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
2、张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3、陈嗣栋(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4、刘佳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5、刘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6、伯恩哈德 穆勒(德国工程院院士)
7、马晓利(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
8、伯恩哈德 穆勒(奥地利Neudorfl市前市长,城市论坛城市研究所秘书长)
9、奥赛恩 赫尔佐格 (德国工程院院士)
联系人
刘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8600669955 caupd_eu@163.com
【三】
“城镇化与绿色技术应用”分论坛
2019年10月20日下午13:30-17:30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欣悦厅(会议中心一层)
承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城市是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绿色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热点地区,在低碳政策制定与执行、低碳技术研发与扩散、低碳生产方式升级、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溢出效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方面将会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正在积极融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把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打造成中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领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九大以来,以绿色发展、低碳环保、节能高效为目标的绿色城市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生活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各地绿色可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较早提出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目标的生态新城,如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唐山湾新城等,规划体系较完善,推进进展较快,对其它起步较晚的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但绿色可持续不只是大的目标和指标,也不仅仅是规划体系的构建,绿色城镇化发展应该包含环境良治与创新机制、高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的视角。中国在绿色城市建设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城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包括对绿色技术的应用缺少严格的识别和甄选,缺少全生命周期的评估体系和标准,缺乏政策体制机制的实施保障等等。
本次论坛,是基于国合会SPS“主要绿色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实施机制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课题,将对全球正在提倡、应用的主要绿色技术进行梳理分类,重点聚焦于与绿色城镇化相关的节能、减碳和老旧住房改造中创新技术,比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通过研究,选择10-20项可推广的绿色创新技术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提出绿色创新技术方案;研究绿色创新技术推广与综合集成应用;促进绿色城镇化与绿色、低碳、无废城市与住区发展。
此次论坛中,将围绕对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的认识、城市与建筑空间设计中绿色低碳理念实践、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绿色技术的低碳环境评估、绿色低碳法规政策\机制体制以及技术应用的世界经验等议题分设主题报告、嘉宾点评、专家讨论等环节。
借助国合会的全球合作网络平台,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致力于绿色生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界知名专家和嘉宾,进行开放式的分享和交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大课题,涉及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绿色技术、政策制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推进,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论坛主席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张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特邀嘉宾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报告题目:《国合会SPS“主要绿色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实施机制研究”课题发布及主要内容介绍》
方莉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报告题目:《气候变化与城市规划》
邹骥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报告题目:《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融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叶青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题目:《点绿成金——城市与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运用》
张永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报告题目:《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绿色技术的低碳环境评估》
吕晓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报告题目:《低碳发展的法规、政策与体制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
点评嘉宾
周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长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王世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主持人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联系人
秦维 18983665070 513587449@qq.com
【四】
“西部大开发20年回顾与展望”分论坛
时间:2019年10月21日9:00 –12:00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欣悦厅(会议中心一层)
承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自2000年实施以来,已接近2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乡规划在引导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城镇建设重点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发展迈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将从“打基础”的阶段走向自身生产服务能力的提升,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内陆开放发展与生态绿色发展。“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大开发“新时代”的主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共同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空间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参考议题
1)“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认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与新形势。
新形势下,西部地区从开放的后队变为排头,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措施将重构西部发展格局,让我们走进这个剧变的时代。
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如何发挥西部地区的生态价值,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西部地区涵盖了中国大多数生态敏感区,是留下绿水青山、建设好美丽中国的关键区域。在西部复杂的自然人文环境下,研讨因地制宜的绿色发展道路。
3)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阶段,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路径。
西部是中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乡村更是迈向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伴随着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和农业现代化,西部乡村生产生活形态正快速调整,规划应对正是当务之急。
4)以成渝城市群为例,探讨如何依托西部城市群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人口体量最大的板块,也是国土空间格局中联动长江经济带、南北串联的关键区域。聚焦成渝,探讨引领西部发展的之路。
5) 如何构建适应西部地区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以及新的发展形势的基础设施网络。
西部地区地理分异大,设施建设的社会需求、自然环境、工程条件差异显著。面对新的发模式、发展格局、城乡关系、城市群布局,谋划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系统。
论坛主席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学术召集人
张圣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特邀嘉宾
闵希莹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刘云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张鑑 学会理事、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袁昕 学会理事、城市影像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教授级高工
余颖 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教授级高工
张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唐鹏 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高工
孔维林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工
联系人
王主任 18696762050 432119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