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十月,重庆时隔九年再度迎来规划领域的学术盛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自2009年10月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和重庆市政府提议成立以来,在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也走过十年岁月。
十年以来,西部分院扎根西部,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省市规划与建设不遗余力提供技术支撑,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贵安新区等西部重点国家新区发展贯穿始末献计献策。
十年以来,西部分院逐浪前沿,始终与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规划工作要求同心同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双修、生态保护修复——这一系列关键词印出了西部分院步步扎实向前的足迹。
基于中规院西部分院十年规划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七类重要规划领域。回顾过去以更好地展望未来,在迈向下一个十年之际,中规院西部分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努力探索、更新与沉淀技术能力,为实现城市规划事业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1. 成渝城镇群发展规划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格局中,在“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定位指导下,伴随着区域发展从大城市的绝对集中向大都市区的扩散,明确成渝在产业、创新、开放、统筹城乡、美丽中国等五方面的作用,提出在成渝都市圈外培育三个次级城镇簇群,强化南北通道和长江走廊,构建内陆开放格局。
2.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
落实国家转型发展要求,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和城镇化布局形态,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区域城镇功能体系、基础设施和重要服务设施预控、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保障”,为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空间支撑。
3.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贵州省是典型山地多民族地区,是西部大开发关键地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地区,规划关注民生、乡村,探索发挥特色资源价值、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镇体系与空间格局,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下的贵州经验。
4. 渝东南城镇群规划
围绕生态和扶贫,统筹城乡空间,创新性地提出划定生态、农业、城镇和基础设施四类空间。依据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分析,引导人口转移和相对集聚。以环境友好、适合本地劳动力为导向,引导产业发展,形成集中-分散相结合的产业布局。结合产城融合、山区公服均等化,引导城镇合理布局。
02 总体规划
5.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天府新区横跨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是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提升成都综合实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载体,肩负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的使命。规划严格保护生态本底资源,延续天府文化特色,构建组团城市格局,塑造国际化特征与天府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区风貌。
6.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
紧抓两江新区作为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的五大功能定位,聚焦“战略功能预控、游憩体系构建、多元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等要点,进行科学规划,创新提出一般地区采取导则化管理、对于重点项目采取全程跟踪服务的方式,确保实现新区功能提升和模式创新的双重目标。
7.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规划
贵安新区多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富集,经济与社会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水源上游。规划探索新时期国家新区带动区域开发脱贫,协调建设与水环境、自然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彰显“山水之都、田园之城”的山水人文魅力,重点研究实施性总体规划的编制技术。
03 国土空间规划
8.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在国家全面推进规划改革与实践的新时期,把握省域架构直辖体制、山地城市、城乡统筹的特征与要求,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实践,聚焦“坚守底线、生态优先;区域协同、创新开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多规合一,协调统筹”,科学谋划重庆全域国土空间格局。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安全屏障,肩负国家战略后方与战略前沿的双重使命,面临国土安全、民族团结、兵地协同、绿洲生态等重大命题。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规划把握和谐稳定红利不断释放的重要契机,探索稳发联动、内外双驱、量质并举、民族和谐、兵地共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0. 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
落实国家目标,顺应人民需要,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美丽山水洲城”。融入“一带一路”,强化在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湖南省中的担当,突出“湖南省省会,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定位。以更高标准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塑造美丽协调国土空间格局。
11.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随着和谐稳定红利的不断释放,乌鲁木齐市作为全疆首府城市,将承担重要的改革发展任务。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国家西向开放前沿的区位条件优势,以及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禀赋资源优势,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中期目标”要求。
04 战略规划
12. 重庆大都市区功能一体化规划暨远景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在重庆直辖步入第三个十年的重要转型期,以“世界眼光、国家战略、重庆特色、高点定位”谋划重庆新时期发展蓝图,聚焦“全面开放新格局、区域协同新动向、生态文明新理念、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新要求”,落实中央对重庆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三个作用”要求。
13. 成都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
在国家进入新时代、世界城市体系不断演进的背景下,作为探索新发展路径的资源富集城市、中国人居文化昭示世界的重要样本、中国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的道法典范,成都以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为目标,力争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14. 重庆市渝中2030可持续的大都市核心区发展规划
渝中区是重庆市老城区和核心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服务成熟,具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面临城市发展支撑不足、空间环境品质不高、历史文化保护不力等现实问题,规划把握经济发展转型及城市发展逻辑转变的趋势,充分挖掘渝中区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服务资源等优势,通过串点成网、中心凸显、分区引导等策略,提升渝中区的区域影响能级,发挥重庆母城的中心战略价值。
05 城市设计
15. 重庆中央公园暨两江新区国际中心区规划设计
16. 重庆东站站前片区概念规划暨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国际征集)
重庆东站是重庆衔接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将集聚南亚、东南亚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要素,推动重庆引领内陆开放提质发展。设计方案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按照“站城一体化”的理念,以新枢纽、新经济、新山城为主线,对新时代高铁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7. 重庆市临空都市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国际征集)
重庆江北机场作为成渝内陆开放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结合城市机场的特点,提出发展临空服务、制造等多样化功能,打造临空都市区。结合山地机场的特点,提出东南北三向、圈层式组织方式,融入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区域机场的特点,提出引入高铁、城际、轨道,构建临空综合交通枢纽。
18. 重庆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方案设计(国际征集)
重庆市素有山城、江城的别称。主城“两江四岸”地区不仅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还承载着重庆人民对美好滨江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设计顺应长江季节性涨落,塑造多维韧性江岸;复兴老重庆的滨江记忆场所,重塑山地滨江多层场所空间;优化步行系统,增加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连通性;通过工业更新、居住混合、码头再塑,增加文创、休闲、商务等公共功能,综合提升滨江空间品质。
19. 南充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
项目位于南充老城与新城的衔接地段,具有特色工业遗址及重要人文价值。设计通过塑造“南充四坊”凸显人文特质,构建“山水四园”展现生态优势,打造以文化交往、休闲消费、多元商务为主,功能混合、多元开放的中央文化休闲商务区,汇聚南充文化,塑造魅力磁极,引领南充走向未来。
20. 重庆市山城公园总体规划
响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项目地区整体出发,梳理项目所在城区存在的问题,发掘地区特色,从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两个角度,提出缝合城市、链接公园和立体画卷三大策略,引导了一系列公共建设项目布局,有效提升地区空间品质,探索“城市双修”的设计手法。
06 详细规划
21. 重庆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
立足“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高远立意和丰富内涵,聚焦”摸清底数、优化布局、分区管控、系统支撑”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策划;协同开展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草拟《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进行统筹规划,助力打造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
22. 重庆礼嘉智慧体验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礼嘉智慧体验园是重庆集中展示未来智慧生活的窗口,详细空间规划遵循智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理念,将智慧应用融入到园区规划建设之中,实现从展馆到实景的沉浸式智慧场景体验;将生态化设计贯穿到园区各层面,构建从自然环境到人工建筑的多维度生态空间系统;将人性化设计注入园区整体空间,塑造从整体到细节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典范。
23. 芦山县龙门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
立足“芦山4.20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采取“参与式规划”方式,深入农户调查,自主建立规划工作基础平台,在充分听取民意做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宣传,激发村组、农户科学重建家园的热情,总结乡村灾后重建贴近性、本土化、协商式的技术要点,形成西部地区灾后重建的规划经验。
07 专项规划
24. 遂宁市建设海绵城市试点规划统筹和技术服务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战略在城镇建设领域的重要抓手,遂宁海绵城市建设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本底,因地制宜、开拓创新,针对三类区域因区施策,创新海绵建设“四大发明”,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同步推进,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
玉溪市资源禀赋独特,城市发展格局良好,既有典型的高原平坝地形特征,也有鲜明的人文历史特色。规划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探索因地制宜的双修技术与策略,提升城市品质。
26. 贵安新区直管区综合管廊规划
27. 重庆主城区四山公园规划
28. 保定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把握内江入选全国首批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契机,总结长期服务地方经验,统筹协调,谋划长远,做好顶层设计,为地方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探索一条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系统方法,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贡献生态实践经验。
- 中规院西部分院 -
扫码关注“中规院西部分院”微信平台!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