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自然资源部赵龙副部长致辞。两部委负责人表示,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趋丰富多元化,因地制宜加强规划引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内容来源: 根据自然资源部、新华社、中国城市规划相关报道综合整理
10月19日,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开幕。本届年会以“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为主题,旨在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予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愿景。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龙,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沙里夫作视频致辞。杨伟民、庄少勤、吴志强、崔愷、孟建民、王建国等专家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
黄艳副部长从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社区为切入点三个方面,探讨当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化进入到下半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出发点。要了解不同人群的共性需求,创新城市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制度、机制、技术以及行动落实到城市各个角落的具体工作上去。
城市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系统,针对我国在高速城镇化粗放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城市短板问题,要通过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管理粗放等“城市病”现象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性开出药方。由于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城市短板不同,要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选取了11个试点城市开展体检工作,明年将扩展体检城市范围。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以人为核心是城市化进入到下半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它既是初心、理念和情怀,更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工作。所以面临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不能靠老思想、老政策、老办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用改革创新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认识并不断解决各类城市病和城市短板,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以问题为导向,找到问题和找准问题是关键,并以此为依据持续不断地解决城市病。以城市体检为例,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真正的问题和短板,从现象到原因和根源,解决城市问题需要,实现多专业、跨专业的协作。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为例,从系统上梳理问题和制定建设规划,用建设规划统筹各类项目,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全面动员、社会市民参与,形成营造良好家园的氛围。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质,要系统性梳理城市问题,统筹地制定建设规划,久久为功。
第三,以社区为切入点,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工作,提高人居环境。
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技术部门都要改变工作思路,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要和社区的居民、社区的组织在共建、共享、共评、共管等方面做陪伴式服务,有机地把政策计划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提高高质量服务,同时还要改变目前的管理方式。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城市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对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下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绣花功夫”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框架体系、实施监管、工作保障等做出规定,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不是把人只当作统计意义上的人口来预测用地规模和配套措施,而是要以人的需要、感受和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既要从宏观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也要从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绿色开放空间、社区生活圈、城市安全等诉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空间布局的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美丽有序。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结合地方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既要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也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既要强调统一性,也要体现多样性,既要层层落实国家意志也要防止千篇一律。他强调,最近,在规划编制任务委托中,一些地方出现不顾实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标的价格极高,甚至哄抬价格的现象,要高度重视、坚决纠正。
赵龙副部长强调了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路径,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叠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重构,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础上的系统重塑。要统一思想、不再争论,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摒弃惯性思维,探索创新,迎接挑战,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规划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要顺应时代变化,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最大程度地实现空间布局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美丽有序。要将落实国家战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
三是必须结合地方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既要体现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也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既要强调统一性,也要体现多样性;既要层层落实国家意志,也要防止规划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立足资源禀赋特点,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留城乡肌理脉络,推动实现城的繁荣、镇的舒适、村的恬静。
四是必须改进规划方法。要采取“专家指导、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作用,让公众参与贯穿规划全过程,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采纳群众意见,严格规范规划行政决策,确保编制出科学可操作的国土空间规划。
五是必须发挥好学会协会的支撑作用。要把握定位,聚焦主业,发挥智力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规划行业引导,既要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强化行业自律,树立行业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