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最新警告:减少CO2排放!否则未来气温将超“红线”
分类
(编号:11)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1-02 13:32:2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据报道,科学家发出最新警告: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了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至少4摄氏度,超出之前预计的2摄氏度升温“红线”。
据报道,气象学家说,到了2100年,全球气温应该会至少增高4摄氏度;到2200年则可能增加8摄氏度以上,这将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说,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比过去所认为的还要严重。研究员相信,此前使用的电脑气候模型,过高估计了云量能保护大气层、让温度不会过度升高的作用。 主流研究认为,对人类来说,2摄氏度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舍伍德认为,升温4摄氏度不仅危险,而且将会是“灾难性的”。比如,这会造成大多数热带地区生活困难,而且肯定使格陵兰冰架和部分南极洲冰架融化。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
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再创新高,比2011年增长了2.2%,而中国燃煤量的增长是主要原因。据法新社11月19日报道,全球碳计划组织的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了创记录的350亿吨,比衡量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基准年1990年高出58%。
报道称,2013年的增长率略低于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率2.7%。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华沙举行期间,该组织发布报告说:“根据2013年的经济活动估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会增加2.1个百分点,达到360亿吨。” 据悉,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而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和水泥生产是几乎全部的人为排放来源。报告说,约有40亿吨二氧化碳是源自土地用途变化等其它因素。 报告说,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中有70%来自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中国2012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增长了5.9%,尽管低于过去十年来7.9%的年均增长率。 报道指出,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水力发电消耗量2012年增长了25%,但可再生能源和水力发电的增长起点较低,实际增长量已被增长起点较高的煤炭6.4%的增长率相抵消。煤炭占到了中国2012年能源消耗总量的68%。此外,两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日本(6.9%)和德国(1.8%),为了摆脱对核能的依赖开始转用煤炭。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了7.7%,其中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增长了10.2%。 据报道,欧盟28国的总排放量减少了1.3%,但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增加了3%。而在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12年减少了3.7%,其中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了12%,因为该国开始转用更为清洁的页岩气。 报道称,这份研究报告是由来自10个国家共49人撰写的。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该报告的撰写方之一)研究员格伦·彼得斯说:“如果美国的排放量像过去5年那样继续下降,那么中国2020到2025年期间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将超过美国。”
报道指出,人均排放量是气候变化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称,发达国家应该为气候变暖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发达国家引发了气候问题,而且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量比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要高得多。但报告说,由于对高能耗的煤炭的依赖性,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正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欧盟大致相当,人均排放量为7吨。 彼得斯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使人民长期受益,但这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来的。传统观点是,中国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就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说,中国其实已与许多发达国家相当了。” 报道称,在2013年5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自位于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天文台开始监测以来首次超过百万分之400,尽管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一些专家担心,全球气温到21世纪末可能将比工业化时期以前上升4摄氏度,是联合国定下的2摄氏度目标的两倍,这会引发更严重的干旱、洪灾和风暴,并导致海平面加剧上升。
☆研究称二氧化碳致暖效应将持续近千年
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能够骤然停止,地球大气中已有的二氧化碳也足以在未来几百年里持续令地球变暖。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研究人员模拟了这一状况:将1.8兆吨碳排入地球大气后,让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骤然停止。据悉,科学家们普遍采用排放骤停的场景来评估二氧化碳具有多大的吸热后劲。在所模拟的排放停止后的一千年里,碳本身稳定地削减了,其中40%在20年里被地球的海洋和陆地吸收,而剩下的则历经了将近1000年才逐渐消失。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下降能让地球变冷。然而二氧化碳所吸收的热量则会产生与之相反的结果。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降温后,随着海洋吸收热量变得越来越少,地球在接下来的400年里以每年0.37℃的速度升温。到前工业时代为止,地球只升温了0.85℃。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地球温度若比前工业化时期的水平再升高2℃,便会给气候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发生,人类需要把累积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兆吨碳以下。不过该量值的一半已经随着工业化而被排入大气中。普林斯顿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项目的研究人员,也是本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托马斯·福需利切尔指出,持续的变暖效应表明,达到升温2℃的水平或许也只用了较少的碳。福需利切尔说:“如果研究结果正确,那么将变暖控制在2℃以下的二氧化碳总量将只有之前估计量的四分之三,约7500亿吨。而过去估计的这个量值为1兆吨碳。也就是说,要想将升温控制在2℃以下,就必须把将来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500亿吨以下。而这一数字仅是业已排放的5000亿吨总量的一半。”该研究冲击了科学界之前达成的一项共识,即如果排放骤降或者归零,则全球温度会保持稳定或下降。不过过去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海洋,尤其是极地附近的海洋会逐渐减少从大气吸收热量。尽管二氧化碳逐渐消散,但本项研究的科学家们还是发现,海洋从大气中吸收热量的作用也会逐渐减弱。 最后,余热会抵消掉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而带来的地球降温。福需利切尔和他的研究团队强调,两极地区海洋热量的变化对全球平均温度的影响比低纬度地区的海洋来得更加深远,这就是所谓的“海洋热吸收效果”,区域热吸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过去的模式都没能较好地代表这一点。科学家们原本认为,一旦排放停止,温度就会保持稳定甚至下降,然而根据这项研究的发现,温度继续上升的可能性还无法排除。福需利切尔说:“我们的研究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想要扭转气候变暖局面难度将有多大。因为就算停止排放,全球平均温度还是会上升。
☆日本推出全球首款家用生态电池 CO2排放量减半
日本东京天然气公司与松下集团,向媒体公开了由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全球首款家用型生态电池。《产经新闻》评论称,此发明是对舒适生活和环境保护的又一贡献。
据了解,东京天然气公司于2008年5月在全球开创了面向普通消费者出售生态电池的先河,目前已累计销售约2.4万台。其2013年的销售目标为1.2万台,并期望在2020年累计销售30万台。 此次新开发的生态电池计划于2014年发售,第一年的销售目标为500台。新产品由于大幅提高了密封性,可直接在公寓走廊的管道枢纽处安装燃料电池组、储水槽、备用热源机,非常具有便携性。此外,发电机的脚架也做了强化,抗震能力也大幅增强。 新款生态电池的发电电力为200至750瓦,与火力发电和天然气热水器等热水供应方式相比,二氧化碳排出量减少一半。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可节约水电费3-4万日元(约2千人民币),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顿。
原文来自:twwtn.com